與時代同頻共振 與職工同心同行——寫在惠州市工會第十六次代表大會召開之際

      原標題:

      與時代同頻共振 與職工同心同行

      ——寫在惠州市工會第十六次代表大會召開之際

        最美人間四月天,在收獲與期盼中,惠州市工會第十六次代表大會于4月25日開幕。

        五年的征程砥礪奮進,踏浪進擊;五年的輝煌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惠州市工會第十五次代表大會召開以來的這五年,全市各級工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論述、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和省總工會的正確領導下,在市政府及各有關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聚焦主責主業,堅持改革創新,踔厲奮發開新局,組織動員全市職工為惠州加快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團結奮斗,奮力譜寫了惠州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的新篇章。

        強化思想政治引領 凝聚惠州“工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引導職工群眾聽黨話、跟黨走,鞏固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是工會組織的政治責任。

        五年來,惠州工會始終堅持黨對工會工作的全面領導,持續加強工會系統黨的建設,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深入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學習教育活動,廣大工會干部的理想信念進一步堅定、黨性觀念進一步增強、工作作風進一步轉變。

        組織“強國復興有我·勞動創造幸福——向上吧,追夢人!”微紀錄片展播活動,發揮勞動模范、工匠人才等先進典型的激勵帶動作用,引導廣大職工更加堅定地跟黨走;

        開展“中國夢·勞動美——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企業宣講活動,團結引領廣大職工群眾聽黨話、跟黨走,立足本職工作,發揮工匠精神,為推動企業建設、惠州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開展“黨建帶工建、黨內關懷走訪慰問”活動,把黨內關懷幫扶、關愛慰問先進和困難職工工作共同落到實處,進一步凝聚人心,促進和諧;

        …… 

      惠州市總工會在中建鋼構廣東有限公司舉行宣講活動。

        五年來,市總工會堅持黨的領導,強化思想政治引領,更好地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用一項項具體的實際行動唱響“勞動之美”、凝聚前行之力。

        五年來,市總工會堅持把職工思想政治引領放在首位,認真履行政治責任,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企業、進車間、進班組,走進廣大職工心里,使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線下,市總工會圍繞“與共和國同成長、與新時代齊奮進”“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喜迎黨的二十大、建功新時代”等主題,廣泛開展“中國夢·勞動美”主題宣傳教育活動,舉辦“中國夢·勞動美”勞模先進事跡圖片展,制作音樂短片《追夢新時代》,組織巾幗勞模工匠宣講活動,與主流媒體合作開設巾幗勞模宣傳專版,大力宣傳勞模工匠先進事跡,以榜樣力量凝聚和激勵廣大職工。同時,通過知識競賽、演講比賽、歌唱比賽、攝影比賽、詩詞大賽、美術書法展、趣味運動會、親子黨史課等職工喜聞樂見的形式,深入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凝聚新時代職工力量。

        在線上,積極打造工會融媒體,發揮微信公眾號、“惠工會”APP等新媒體作用,推動工會系統互聯網內容和輿論陣地建設,弘揚主旋律、凝聚正能量,把黨的意志和主張落實到廣大職工群眾中。

        在市總工會的大力推動下,全市各級工會堅持守正創新,推動職工思想政治引領“走新”更“入心”。新業態勞動者是新時代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的重要組成部分,仲愷區新就業形態行業工聯會組織開展中國工會十八大精神主題宣講活動,向仲愷新就業形態工會代表、新就業形態行業企業負責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傳遞黨和政府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重視和關懷,號召他們更加努力地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培育新型勞動者 支撐發展新質生產力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發展新質生產力,第一要素仍然是人,即要培養高素質勞動者、打造新型產業工人。五年來,市總工會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方針,組織動員廣大職工圍繞惠州加快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目標團結奮斗、建功立業展現新作為。

        2023年11月,惠州市第一批“鵝城工匠”亮相惠州市第二屆人才周“最美人才”發布儀式,這10名具有突破創新工匠精神和高超技藝的工匠人才,主要來自電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等支柱產業領域,在一線崗位從事生產、技術、研發等工作10年以上,多人曾獲國家級和省級榮譽,在行業內輻射帶動能力強,具有先進示范效應。

        陳泳群是中廣核惠州核電高級工程師,深耕核電儀控維修領域十余年,技術扎實、創新能力強。他帶領團隊實現了核級快響應溫度傳感器國產化,自主研發的“和睦天盾3.0”系統首臺套和RPA智能備件編碼機器人等技術,破解了“卡脖子”難題。“能夠入選‘鵝城工匠’,是對我的肯定和鼓勵。”陳泳群表示,接下來將繼續發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堅持“干”字當頭,擔當作為、履職盡責,為核電建設和惠州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惠州市總工會聯合市司法局開展法援進社區宣傳服務活動。

        惠州的高質量發展,需要更多高素質產業工人作為支撐。過去五年,市總工會不僅評選了首批10名惠州市“鵝城工匠”,還選樹了81名全國、省、市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59名全國、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28個省五一勞動獎狀獲得者,以及17個全國和省工人先鋒號,推動創建各級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110家,創新成果轉化191項,充分發揮了勞模工匠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的示范引領作用。

        為引導廣大職工成為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尖兵,市總工會廣泛開展以“當好主人翁、建功新時代”“建功‘十四五’、奮進新征程”為主題的勞動和技能競賽及“五小”等群眾性創新創造活動。五年來,全市各級工會共投入784萬元經費,組織300多萬人次職工參與勞動和技能競賽活動,有效提升職工技能水平。

        目前,全市技能人才總數達69.2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2.1萬人,產業工人在“兩代表一委員”和各類勞模先進工作者中的數量和比例進一步提高,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更加彰顯。

        發揮工會優勢 助力實施“百千萬工程”

        “百千萬工程”是廣東高質量發展的“頭號工程”,市總工會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找準工會在助力實施“百千萬工程”中的結合點、切入點、著力點,主動擔當作為,把職工鄉村療休養活動作為引導廣大職工在創先爭優中實施好“百千萬工程”的重要舉措。

        2023年12月15日上午,市總工會舉辦惠州工會職工鄉村療休養示范性活動啟動儀式。啟動儀式后,首批百名優秀一線職工赴羅浮山浮生六季進行了為期3天2晚的鄉村療休養,其間還開展了愛國主義教育、形勢政策宣講、鄉村振興和技術技能學習交流等活動。

        市總工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發動職工將療休養的地點選擇到我市各縣鎮村,不僅可以讓職工共享鄉村振興的最新成果,放松身心、增強體魄,還能增進交流,為促進鎮村經濟社會發展和拉動刺激消費發揮積極作用。

        為此,市總工會制定《惠州市工會職工鄉村療休養示范性活動工作方案》,充分發揮工會組織在助力實施“百千萬工程”、助推鄉村旅游產業振興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該方案鼓勵各級工會組織職工到縣、鎮、村開展鄉村療休養、春秋游、工會業務培訓、文體比賽、沙龍團建等工會活動,地點優先選擇在縣城、圩鎮、鄉村的工人療養院、療休養基地和村鎮酒店。同時,市總工會積極推動廣東省職工療休養基地創建,將符合條件的鄉鎮文旅度假綜合體、鄉村振興聚集點、綠美廣東示范帶等納入職工療休養線路,助推鄉村旅游產業振興。

        在市總工會的帶動下,我市各級工會組織積極響應,在各自范圍廣泛開展職工鄉村療休養活動,引導廣大職工在高質量發展賽道上奮勇爭先,在實施“百千萬工程”中建功立業。

        4月13日,博羅縣橫河鎮上良民宿里,暖風和煦,綠樹成蔭。平時忙碌在生產一線的職工們,當天在民宿里享受春光放松身心,這是4月上旬博羅縣總工會舉辦的慶“五一”十大行動之非公企業職工鄉村療休養示范性活動。職工代表杜軍對此次鄉村療休養活動點贊道:“活動很貼心、很暖心,讓我真切地體會到了工會是‘職工娘家人’‘貼心人’的深刻含義。”

        創新暖心舉措 服務關愛新就業形態勞動者

        “黨和政府很關心我們,建了‘惠民驛站’,讓我們跑累了可以歇歇腳。工會又給我們送上了‘重疾保障’,為我們抵御疾病和意外災害又增加了一份保障。”老家在江西的小林做快遞員4年了,他說,雖然每天奔波在路上很辛苦,但惠州這個城市以及工會的關愛讓他感覺很暖心,也給予了他努力工作的動力。

        快遞員、網約配送員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是近年來涌現的一個新的勞動群體,隨著網絡經濟、平臺經濟高速發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隊伍不斷發展壯大,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來,市總工會把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建會入會和維權服務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推進,開展建服務驛站、送溫暖、送清涼、送保險等關愛服務活動,最大限度把廣大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吸收到工會中來,為他們提供精準暖心服務。

        2021年以來,針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特點和需求,市總工會大力推進“惠民驛站”建設,目前建成“惠民驛站”146個、“貨車司機之家”12個,重點解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工作中臨時休憩、飲水、就餐、如廁等迫切需求,打通服務職工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貨車司機、快遞員、護理員、家政服務員、網約配送員等新就業形態群體,普遍存在收入低、醫療保障弱、個人健康保健意識不強等情況,一旦發生重大疾病、突發事件,很容易返貧返困。去年,市總工會為外賣配送員、快遞員、貨車司機等1056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贈送“工會重疾保障”,每份80元,共84480元,把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關心關愛工作作為工會常態化送溫暖重要組成部分,切實提高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應對重大疾病和風險事故的能力。

        同時,市總工會牽頭成立了惠州市新業態行業工會工作委員會,積極開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集中入會行動,最大限度將新業態勞動者吸引過來、組織起來、穩固下來。目前,全市新建新就業形態工會組織71個,發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會員3.2萬人,讓新業態勞動者有了屬于自己的“家”。

        做實做細“暖心事” 當好職工“娘家人”

        工會的根基在職工群眾、血脈在職工群眾、力量在職工群眾。作為職工“娘家人”,市總工會堅持從職工群眾多樣化需求出發,打通維權服務新路徑,打造工會“四送”服務品牌、開展職工互助醫療保險、“惠工”工傷關愛項目等,把一件件實事好事辦到了職工群眾心坎上。

      工會法律顧問為職工提供免費法律咨詢服務。

        “感謝工會和社工的幫助,我拿到工傷賠償了,終于可以舒心過日子了。”2023年1月,45歲的孟女士激動地對市總工會“惠工”工傷關愛項目社工表示感謝。

        孟女士是市區某超市生鮮部門的員工,2022年,她在一次工作過程中右手遭到電擊傷,治療后不能完全恢復,她的情緒一度非常低落,擔心會影響再就業,拖累家庭。市總工會“惠工”工傷關愛項目社工積極關愛她、鼓勵她,并引導和協助她完成勞動能力復查鑒定,幫助她和用人單位協商,最終拿到了十級工傷的傷殘待遇。

        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市總工會在全省率先建立“法院+工會”“勞動仲裁+工會”調處勞動爭議案件工作機制。五年來,調處各類勞資糾紛7090宗,成功調解案件1092件。同時,健全以職代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發揮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作用,推動1237家百人以上已建會重點企業開展勞資溝通協商機制建設,以和諧勞動關系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深化“惠工”工傷關愛援助項目,開展服務活動430場,服務職工6.2萬人次,幫助工傷職工合法維權。

        為更好發揮“娘家人”作用,當好職工貼心人,市總工會構建了常態化梯度幫扶長效機制,做實送溫暖、送清涼、金秋助學、女職工“兩癌”篩查、農民工平安返鄉、職工互助醫療保障等工作,不斷推進精準化普惠化服務。

        五年來,市、縣(區)兩級工會“兩節”送溫暖活動投入資金2839.2萬元慰問職工6.2萬人次,“送清涼”活動為2.1萬名職工送上156.5萬元防暑降溫物資,“金秋助學”活動為1300名困難職工家庭子女發放助學金432.7萬元,“兩癌”篩查活動惠及女職工19萬人次,職工互助醫療保障計劃覆蓋職工30萬人、賠付職工4684人、賠付金額1768.3萬元……這一串串數字,是市總工會推進普惠化服務工作成果的縮影,也是廣大職工可以觸摸到的工會溫度。

        大抓基層增強基層工會引領力組織力服務力

        職工在哪里,工會組織建設就跟進到哪里。五年來,市總工會深化工會改革和建設,牢固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夯實基層基礎,激發基層活力,不斷增強基層工會的引領力、組織力、服務力。

        市總工會持續推進基層工會組織建設三年行動,通過開展“八大群體”集中入會行動、“三新”領域建會入會、25人以上和百人以上企業建會等專項行動,進一步擴大工會組織覆蓋面。五年來,全市新建25人以上基層工會組織1328個,其中百人以上企業工會522個;已建社會組織工會110個,發展社會組織會員5253人。

        啟動“縣級工會加強年”專項行動,實施非公有制企業工會“強基工程”,推進基層工會規范化建設,開展全國模范職工之家“結對共建”活動,全市共有26個基層工會被命名為全國、省模范職工之家,15個工會小組獲評全國、省模范職工小家。五年來,我市工會經費、服務資源、力量配備持續向基層傾斜,向鄉鎮(街道)總工會下撥專項工作經費補助800萬元,配備社會化工會工作者80名。

        加強網上工會工作,上線“惠工會”APP,完善惠州工會基層組織建設管理系統,全市現有實名制基層工會組織5692個,實名制工會會員64.9萬人。五年來,我市工會組織吸引力凝聚力影響力明顯提升,迸發出新時代工會工作的強大生機活力。

        奮楫五載結碩果,風勁潮涌再揚帆。在惠州市工會第十六次代表大會召開之際,廣大職工代表們振奮不已,大家紛紛表示,新征程,新使命,新作為,將以更加昂揚的主人翁姿態,拼搏奮斗、擔當實干,唱響時代最強音,當好建設主力軍,為惠州奮力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馬海菊 香金群 通訊員沈瑩

      編輯: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