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昨日我市迎來祭掃高峰,鮮花祭掃、無煙祭掃等蔚然成風
風清景明正清明
清明至,又到了踏青祭掃、追思親人的時候。4月4日,我市迎來祭掃高峰,記者在市殯儀館和長青墓園看到,市民的祭掃方式已悄然發生變化,不少人選擇鮮花祭掃、無煙祭掃等綠色祭掃形式緬懷故親,我市各殯葬管理機構也推出綠色暖心便民措施,全力為現場祭掃做好服務保障工作,確保今年清明節祭掃安全、文明、有序。
在惠州市殯儀館的無煙祭拜區內,許多市民使用鮮花、水果進行無煙祭拜。惠州日報記者羅劍業 攝
鮮花寄托哀思 提倡綠色祭掃
4日上午9時,前往市殯儀館祭奠先人的市民一撥接一撥,一些市民手捧鮮花,帶著水果、糕點進行祭拜。在無煙祭拜區,市民路先生和家人手捧黃白菊花花束前來拜祭,“鮮花祭拜也是悼念先人的一種方式,我覺得更綠色環保現代,我們家一直都采用這種方式。”在無煙祭拜區前,市殯儀館擺放了一筐筐菊花,工作人員積極引導市民用鮮花替代紙錢、用鮮花替代鞭炮進行文明祭奠。
“打竹板,咔咔響,我把殯葬事業講一講……”思親樓前,惠州市心連心公益協會戰旗救撈隊隊長趙喜昌打起了快板,勸導文明祭掃。趙喜昌介紹,從2014年起,每年清明節,該協會志愿者都會到現場開展文明祭掃引導志愿服務,在維持秩序提供咨詢引導服務的同時,積極向廣大市民發出文明祭掃倡議。
“倡導文明祭祀,保護生態環境”“推行文明殯葬,構建和諧社會”……一進入長青墓園,有關文明祭祀的各種橫幅和宣傳標語映入眼簾,很多市民手拿鮮花、水果等前來祭掃。張先生一家手捧著一束束白菊,拎著時令水果來到墓園,細心擦拭墓碑上父親的畫像,將鮮花輕輕地擺放在墓碑前,寄托對父親的思念。“父親生前就囑咐我們了,百年后不用燒紙錢點香燭,所以我們每年都會帶著鮮花來拜祭。”
長青墓園負責人曾先生介紹,近幾年來,長青墓園一直倡導文明祭祀新風尚,今年清明期間安排了二三十名工作人員引導文明祭掃,發現有放鞭炮、燒紙錢的就會上前勸導,提倡不燒紙錢,不放鞭炮,鮮花拜祭,文明祭祀,共度綠色清明。
提供貼心服務 全力保障群眾祭掃
清明節當天,前往我市各地殯儀館、墓園祭掃的市民絡繹不絕。面對祭掃高峰,市民政局聯合市林業局提前部署全市清明祭掃工作,各殯葬服務機構提前謀劃部署服務保障工作,制定客流高峰疏導應急方案,配備應急疏導力量,全力做好秩序維護、應急處置、安全隱患排查清理、公共衛生保障等工作。
在市殯儀館,前來祭掃的車輛有序停放,館內張貼清明祭掃交通示意圖,安排專人在館區各道路交叉口,提供車輛行駛引導服務,確保館區交通路線通暢。“今天人雖然很多,但交通順暢,工作人員還準備了熱茶,設置了休息區,服務很細心。”前來祭掃先人的謝阿姨說。
市殯儀館館長吳廣介紹,上周末就出現了清明祭掃小高峰。為了應對清明節祭祀高峰,市殯儀館推出十項便民服務措施,上班時間從原來的早上8時提前到早上7時,并設立黨員先鋒崗,黨員干部帶頭協助老弱病殘等人群搬運骨灰,為群眾提供“五心”殯儀服務。同時還設立休息區,為群眾提供免費應急藥品、口罩、洗手液、毛巾等物品。現場還設立應急救援站,協同公安、消防、醫院、街道辦、志愿者等力量,聯防聯控,提供各類應急保障措施,以便及時應對可能發生的突發情況。
“我們積極宣傳引導,向廣大市民發出文明殯葬、文明祭掃的倡議,大力倡導移風易俗、厚養薄葬、節地生態安葬的新觀念。”市民政局有關負責人說,我市在各殯葬服務機構通過張貼宣傳標語、海報,懸掛橫幅、豎立宣傳牌等方式進行傳播。為了保障祭掃服務,清明期間,要求各殯葬服務場所適應群眾需求,提早上班、推遲下班,延長服務時間,實現祭掃人群有效分流;適當增設服務窗口、優化服務流程、創新服務手段,努力提供優質、高效、便捷、溫馨的服務。
市民政局發布了2024年清明祭掃倡議及溫馨提示,倡導綠色低碳祭掃,建議廣大市民通過鮮花祭祀、網絡祭祀、踏青遙祭、植樹紀念、時空信箱、家庭追思等方式緬懷故人。市民可登錄“粵省事”點擊“云祭掃服務”進行網上祭掃或委托祭掃。
惠州日報記者馬海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