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擬改造640個老舊小區二次供水設施,錢從哪來?

      原標題:

      市區中心區由供水部門統一運維管理小區占比不足1%,老舊小區二次供水設施亟需改造更新

      守護居民用水安全“最后一公里”

        擰開家里的水龍頭,自來水可能不是從水廠直供,而是經過小區二次供水設施而來。隨著城市的發展,居民住宅新建高層小區逐步增加,二次供水已成為城鎮生活飲用水最主要的供水方式。

        在今年的市兩會上,二次供水設施管理問題受到人大代表的高度關注,有人大代表建議分批分步驟實施城鎮老舊小區二次供水改造,全力保障民生。

        二次供水被稱為居民用水的“最后一公里”。記者近日走訪發現,市區中心區由供水部門統一運維管理的小區占比不到1%,部分小區二次供水設施年久失修,尤其是老舊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改造、更新迫在眉睫。

      工作人員對供水設施進行維護。

        現狀

        部分老舊小區二次供水設施老化

        “看,這里使用的還是被行業淘汰的鍍鋅管,管的外邊都已經生銹腐蝕了,管內情況更讓人不敢想象。”日前,在惠城區河南岸街道某小區,與記者同行的市供水有限公司二次供水部經理歐陽梅指著小區二次供水設施說。

        記者看到,這個約2米高的水池上面隨意遮蓋了一塊木板,連水面都未能完全覆蓋住;池中的儲水與空氣直接接觸,灰塵、飛蟲甚至老鼠都可以輕易進入池內;水池邊的地面上,隨意堆放了許多廢舊瓷磚,以及若干個未使用過的大號垃圾桶……

        一般來說,按照市供水公司配水的管網壓力能保證供應到1~4樓的高度。小區需要通過設備儲存、加壓后再供給住戶,這個過程就是二次供水。記者了解到,該小區建成于1994年,目前居住人數約1000人。雖然二次供水設施雜亂無章,環境衛生堪憂,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中高層住戶水壓不足的問題。

        這也是一些未改造的老舊小區二次供水設施的真實寫照。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我市老舊小區普遍存在二次供水設施老舊、管道管材銹蝕嚴重、泵房環境衛生條件差、無安防監控系統等問題。再加上管理上的弊端,導致二次供水設施材質要求過低,許多小區內供水設施已嚴重積垢、生銹和損耗,對水質造成不可忽視的影響。

        值得關注的是,市人大常委會和市人大代表多年來持續關注二次供水安全問題。2020年,市人大常委會重點督辦了《關于加強二次供水設施建設和運行管理的建議》。去年,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會同市發改、住建、衛健和水務等單位組成聯合調研組,對我市生活飲用水二次供水情況展開了深入調研;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會議聽取了法工委關于開展二次供水立法調研的情況報告。

        “設施老化,影響水質。”調研結果同樣顯示,我市二次供水質量總體得到較好保障,但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特別是采用第一代二次供水設施的小區(主要是2000年前建設的老舊小區)普遍使用冷鍍鋅管及灰口鑄鐵管(已禁用),水泵及管道年久老化、銹蝕嚴重,管內污垢結團,設施“跑冒滴漏”嚴重等。

        二次供水設施維護保養不到位

        相比老舊小區,近些年新建的小區,都在“隱秘角落”設置了一個小房子——二次供水加壓泵房。它常設于地下負一層,有時也設于一樓或頂樓某處不起眼的角落里。

        但無論是老舊小區,還是新建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是否按規定設計、建設,尤其是否按規定監管和運維,直接關系到二次供水水質、水壓和供水安全。

        2012年,惠州出臺《惠州市城鎮生活飲用水二次供水管理辦法》,2014年出臺《惠州市城鎮生活飲用水二次供水管理實施細則》,細化二次供水的管理內容,并首次提出了“供水企業負責協助政府有關部門開展二次供水監督管理工作”。

        “目前,我市絕大多數二次供水設施設備并非由供水公司建設,而主要由開發商建設,建成后交予物業運營管理。”市供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蘇飛介紹,由于建管分離,且缺乏統一的建設運維標準,導致住宅小區的供水設施質量參差不齊,供水安全“堵”在“最后一公里”,且部分小區二次供水設施還出現了“跑冒滴漏”現象,造成水資源的流失。

        記者走訪了解到,我市雖已對二次供水工程設計、施工及驗收標準制定相關規范和管理辦法,但是開發、施工、設計、審圖等單位對相關文件要求不夠了解,相互間缺少溝通協調,加大了后續監督管理工作的難度。同時,二次供水設施主要由物業進行管理,普遍缺乏專業的管理、清洗人員,個別甚至未按標準實施水池的清洗消毒、水質檢測等,一些二次供水設施得不到正常的維護、保養和更新,影響居民用水安全。

        市區中心區有1000多個小區涉及二次供水。目前,由市供水有限公司統一運維管理的二次供水設施僅有8個小區,占比不到1%。在水池清洗方面,市區中心區共有二次供水蓄水池(箱)約7500個,按規定,儲水設施清洗消毒每半年不得少于一次,即理論上每年清洗次數需達到1.5萬次。但據統計,我市有專業水池(箱)清洗資質的公司每年承接清洗的水池(箱)僅2000多個,剩余水池是否按規定清洗、由誰清洗,情況不明。

      工作人員在檢查水表。

        改造

        首個改造項目實現無人值守

        相較于直接供水,二次供水更容易被污染。2015年,住建部、發改委、公安部和國家衛生計生委四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加強和改進城鎮居民二次供水設施建設與管理確保水質安全的通知》,將保障二次供水安全提升到改善民生和反恐安全的高度。

        近年來,惠州一直在推進老舊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改造。位于惠城區下埔的市氣象局宿舍小區,是我市首個二次供水改造示范項目,于2021年改造完成。

        記者日前看到,該小區新建的泵房煥然一新,泵房內設有安防視頻監控、水質監測儀、紫外線消毒器和防淹警報系統等設備。“自從用上新的二次供水設施,我們終于喝上了‘健康水’‘放心水’。”小區居民郭阿姨說,經過改造后,她所在小區的高層住戶用水不但變得穩定了,大家對水質也更加放心了。

        “該小區泵房通過我們公司的二次供水管理平臺管理,實現無人值守,我們將泵房能耗分析、二次供水壓力分布、泵房異常報警、泵房巡檢管理、二次供水設備信息等進行匯總展示及分析,從而提高居民二次供水設施管理水平,改善供水水質和服務質量。”歐陽梅介紹,希望能以此為示范,通過以點帶面,為我市全面開展二次供水老舊小區泵房改造提供經驗。

        全市擬改造640個老舊小區

        根據《惠州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實施方案》,將針對市區及縣城2000年以前建成、失養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設施不完善、社區服務設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強烈的住宅小區(含單棟住宅樓),以及符合要求的國有企事業單位自建或混建、軍隊所屬城鎮老舊小區進行改造,并提出在“十四五”末基本完成全市640個老舊小區改造。

        “目前,惠城區、惠陽區、惠東縣、博羅縣、仲愷高新區制定了老舊小區二次供水改造實施計劃。”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局督導各縣(區)城市供水主管部門積極與當地供水企業、開發商開展老舊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改造洽談,在以自愿為原則的基礎上,部分縣(區)對老舊小區二次供水設施開展改造工作。同時,積極與各開發商洽談,完善二次供水委托建設、委托管理的標準、流程以及初步收費標準。

        截至今年初,惠陽區完成電信小區、供電小區、郵電宿舍、政府干部住宅小區、雍華庭、河畔城等10個小區的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工作,共涉及1578戶;博羅縣有序推進上竹徑片區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工作。

        但數據統計,當前全市使用年限達20年以上的老舊小區,僅在惠城區就有近400個,其中有140個小區約3.6萬戶二次供水設施需要改造。對比改造需求,這項工作推進速度明顯有待提升。

        堵點

        “最大的問題是錢從哪里來”

        市氣象局宿舍小區改造示范項目由市供水有限公司自籌資金,實行“建管合一”,從建設到后期運維均由供水公司完成。該項目改造涉及5棟建筑共63戶,整體改造費用為85.96萬元。

        二次供水設施改造、更新,需要資金的支持。以惠城區為例,140個老舊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改造資金約需4.5億元,戶均費用約1.25萬元。

        “改造,最大的問題是錢從哪里來。”蘇飛直言,我市老舊小區數量越來越多,目前暫時未有相關政策文件明確這項資金的來源和收取標準。業主與物業常常各執己見,十分容易產生矛盾,這也是我市許多老舊小區二次供水設施一直沒改造的最重要原因。

        “十幾年前,這一片居住的人不多,市政供水能滿足大家的需求。后來,隨著小區和周邊居民明顯增多,用水就自然緊張起來了,由于費用問題,大家對改造的意見都不統一。”走訪中,市區河南岸某小區的一名業主也道出了老舊小區“供水難”的根本原因。

        近年來,市水務集團結合住建部門老舊小區改造計劃,擬定了幾套老舊小區二次供水改造計劃,涉改造老舊小區119個,因資金問題未能實施。

        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由于老舊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存量較多,投入資金大,戶均費用高,用戶改造意愿不強,需較長時間消化。目前,有關改造財政資金的籌措和撥付管理工作尚處于起步階段。另一方面,老舊小區業主自住較少,常住用戶主要是租戶,業主的改造迫切性不高,協調溝通難度大,也導致了改造周期被拖長。

        “三方主體想管管不全、想做做不好”

        除了前期的資金投入,另一個制約問題就是管理運營。

        記者在走訪中也了解到,二次供水設施的運行維護涉及物業的管理權、供水企業的特許經營權和開發企業(業主)的所有權。由于房屋產權私有化和房屋所屬單位退出二次供水設施管理職能等歷史原因,部分老舊小區二次供水設施管理責任落實困難甚至無人管理。

        惠州市物業管理協會秘書長謝開文認為,二次供水設施相關權利主體的多樣化,以及設施是否超出使用年限、管養是否規范等問題,是導致無法對老舊二次供水設施進行系統、全面管養的關鍵問題。

        謝開文坦言,老舊小區物業因專業能力不足容易引發次生問題,供水公司因所有權問題無法將二次供水設施納入供水公司管理體系處理,開發企業和業主對是否動用住宅維修基金存在分歧,出現三方主體想管管不全、想做做不好的局面。

        措施建議

        二次供水設施納入老舊小區改造范圍

        “作為供水公司,我們希望每一位市民都能喝上健康、干凈的水。”蘇飛希望政府出臺老舊小區二次供水改造的指導性政策,并以“財政出大頭、供水公司和住戶各出一點”的方式籌措資金,讓更多老舊小區二次供水實現順利改造,同時讓更多二次供水設施接入該管理平臺,讓二次供水設施的運維更加科技化、智慧化,切實保障廣大群眾用上“放心水”。

        “多方籌措資金,消化現有老舊二次供水小區存量。”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該局將統籌協調各縣(區)、各有關部門,將具備條件的老舊二次供水設施納入老舊小區改造范圍,以點帶面推動老舊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改造項目前期立項工作,提升項目成熟度,為爭取國債、老舊小區改造等政策資金,提前做好項目入庫準備。

        構建全過程標準化建設和管護機制

        據了解,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工作并未納入老舊小區改造。城市規劃專家、深圳市蕾奧規劃設計咨詢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規劃師秦雨認為,推動二次供水設施改造,研究制定符合惠州實際的資金分擔方式必不可少。可將二次供水設施改造納入到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中統籌推進,以此解決資金籌集問題。

        “建議各縣(區)迅速啟動老舊小區二次供水改造行動,全面摸排本轄區內老舊小區二次供水的情況,制定改造規劃,統一改造標準。”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建議,各級政府加大對老舊小區二次供水改造的財政投入,探索建立受益居民、供水企業合理分擔改造成本機制;將二次供水改造納入老舊小區改造范圍并予以優先保障,納入公共維修資金優先保障范疇;鼓勵供水企業多方面爭取上級專項資金用于老舊小區二次供水改造;出臺相關政策,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投資。

        同時,要加強政府主導,以“建管合一”為抓手,以“智慧水務”為目標,系統規范二次供水設施建設管理;落實監管責任,形成權責明晰、管理專業、監管到位的二次供水設施建設與管理工作新格局。

        “十三五”期間,惠州市在全國率先探索供排污一體化改革。“堅持規劃引領,著眼長遠、全域謀劃、一體建設,加大資源整合力度,打破城鄉供水多元格局,統籌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運營管理體制。”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建議,通過持續深化供排污一體化改革,從“九龍治水”轉向“一龍治水”,一張藍圖繪到底,加快城鄉一體化供水進程。支持水務集團以市場化方式整合供水資源,推進各類水廠劃撥、回購,構建從“源頭”到“龍頭”的全過程標準化建設和管護機制,實現城鄉供水同質、同標準、同服務、同管理的一體化供水保障目標,讓全市人民同飲“安全水”“健康水”。

        代表委員聲音

      加快城市直飲水工程建設

        市人大代表巫民慧建議,我市項目改造專項資金應向二次供水傾斜,并出臺一些政策爭取社會資本參與。在成熟的居民小區、學校、商城,加快城市直飲水工程建設,推動城市直飲水直接入戶,降低居民生活成本,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避免既消存量又增存量

        市政協委員黃光欣建議,主管部門要統籌規劃對小區二次供水設施的改造,形成合力,拓寬改造資金籌集渠道,特別是更多支持迫切需要改造的老舊小區。同時,加快相關管理標準的制定,加強部門協調,形成管理合力,進一步加強二次供水管理。此外,還要規范新建小區管理,避免一邊消存量,一邊又在增存量。

        他山之石

      浙江杭州:“市、區兩級政府和業主各承擔一點”

        2018年,浙江省杭州市啟動二次供水設施改造試點。2020年起,“二次供水設施改造”連續四年被列入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該市遵循政府管理“應改必改”、居民“愿改盡改”的原則,以更好、更快、更優的“杭州改造模式”讓市民用上“放心水”,最終實現設施專業化、流程規范化、管理數字化、供水優質化。

        據悉,在新一輪二次供水改造工作中,杭州市上城區、拱墅區、西湖區范圍內的居民住宅的改造費用繼續采取“市、區兩級政府和業主各承擔一點”的資金政策。其中,業主承擔本小區改造資金的10%,剩余改造資金由市、區兩級按1∶1比例承擔。產權為單位所有的住宅,按改造戶數分攤費用,全額由產權單位承擔。其他區、縣(市)根據轄區改造政策執行。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劉建威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邱若蓉 游璇鈺 劉建威

        圖片 惠州日報記者肖泓

      編輯:羅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