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家長,久咳不愈警惕“百日咳”

        “我家孩子一到晚上就咳嗽”“我家的斷斷續續咳了一個月”……時下正值季節轉換,近期惠州氣溫也忽冷忽熱。多變的氣候導致有咳嗽癥狀的孩子明顯增多。不少家長表示,孩子咳嗽老不好,晝輕夜重,有時咳嗽喘不上氣,小臉憋得通紅,有的咳嗽后還會嘔吐。專家提醒,如果一直咳不停,家長就要懷疑孩子是否患上百日咳。

      接種疫苗是預防百日咳經濟有效的手段。 東江時報記者周楠 攝

        5歲以下小兒最易感染

        據了解,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鮑特桿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以陣發性痙攣性咳嗽,和咳嗽終末伴有深長的“雞鳴”樣吸氣回聲為特征,該病病程較長,典型病例可表現為持續2~3個月的咳嗽,故稱為“百日咳”。

        百日咳屬于乙類傳染病,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患者、隱性感染者和帶菌者在咳嗽、說話、打噴嚏時,帶菌的呼吸道分泌物會排入周圍的空氣中,健康人通過吸入一定量的病原菌容易引發感染。百日咳潛伏期5~21天,一般為7~14天,從潛伏期開始至發病后6周均有傳染性,尤以潛伏期末到出現咳嗽癥狀后2~3周傳染性最強。對于百日咳,人群普遍易感。其中,5歲以下小兒由于免疫力低下,易感性最高。

        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發布的科普顯示,典型的百日咳病例,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癥狀1~2周后,出現陣發性痙攣性咳嗽,并伴有雞鳴樣聲音,咳嗽夜間加重,可伴有嘔吐。而嬰兒病例、有疫苗接種史或百日咳病史者,感染后癥狀多不典型,其中嬰兒病例感染后多無典型痙攣性咳嗽,易出現發紺、氣促、呼吸暫停甚至窒息。專家提醒,如果孩子尤其是幼兒出現上述臨床表現,建議立即就診,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接種疫苗可有效預防

        預防百日咳的手段有很多,日常主要是保持社交距離和佩戴口罩,減少病原體傳播。一旦發現身邊人出現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癥狀,應保持一定距離,科學佩戴口罩,降低感染風險。而百日咳患者應按照醫囑居家或住院隔離治療(隔離至有效抗菌藥物治療后5天或痙咳后21天),佩戴口罩直至咳嗽消失。此外,要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居室定時開窗通風、濕式掃除,勤曬衣被,遠離煙塵刺激。對痰液、嘔吐物可用漂白粉等含氯制劑消毒。

        百日咳病期長,對孩子的身體消耗很大,平日里要保證營養和休息,偶爾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增強抵抗力。

        接種疫苗是預防百日咳經濟有效的手段,可有效降低感染發病和重癥病例發生風險。按照國家免疫規劃程序,兒童應在3、4、5月齡和18月齡時各接種1劑次含百日咳成分疫苗。建議未接種的適齡兒童盡快補種。

        記者查閱國家衛健委《百日咳診療方案(2023年版)》了解到,目前我國使用的疫苗是白喉類毒素、無細胞百日咳菌苗、破傷風類毒素(DTaP)三聯疫苗。通常疫苗接種3~5年后保護性抗體水平下降,12年后抗體幾乎消失。若有流行時易感人群仍需加強接種。

        中醫藥方治療百日咳

        百日咳的治療手段很多,其中中醫治療手段深受關注。國家衛健委《百日咳診療方案(2023年版)》記載:“百日咳之核心病機為外感時疫,內蘊伏痰,時邪與伏痰搏結,阻遏氣道,肺氣上逆而為病。臨床分為初咳期、痙咳期、恢復期三期論治。”以下是該診療方案中記載的中醫藥方(僅供參考,謹遵醫囑)。

        1.初咳期

        (1)輕癥。臨床表現:咳嗽,流清鼻涕,間有微熱,咳時涕淚交流,舌淡紅苔薄白,脈浮數。

        推薦方劑:甘桔湯

        常用藥物與參考劑量:桔梗15g、甘草5g、荊芥穗10g、前胡10g、黛蛤散15g(包煎)、陳皮10g、竹茹10g、枇杷葉15g(包煎)。

        煎服法:口服,每日1劑,水煎溫服。早晚各一次,年長兒和成人:每次100~200ml;少兒:每次50~100ml;嬰幼兒:每次20~50ml。以下處方服法相同(如有特殊,遵醫囑)。

        (2)重癥。臨床表現:咳聲不爽,面赤口渴,發熱較重,鼻塞,無汗或少汗,舌紅苔薄黃,脈數。

        推薦方劑:麻杏石甘湯

        常用藥物與參考劑量:生麻黃6g、苦杏仁15g、生石膏20g(先煎)、桔梗15g、白前15g、黃芩10g、甘草5g、瓜蔞20g、浙貝母15g、生大黃9g。

        2.痙咳期

        (1)輕癥。臨床表現:陣發痙攣性咳嗽,日輕夜重,咳即作吐,眼瞼浮腫,有時痰中帶血,口鼻嗆血,舌紅苔黃膩,脈浮數。

        推薦處方:寧嗽湯

        常用藥物與參考劑量:炙紫苑15g、麥冬10g、知母10g、百部15g、款冬花15g、桔梗10g、甘草5g、海浮石15g、蘆根20g。

        (2)重癥。臨床表現:痰中帶血、口鼻嗆血較重者,舌紅苔黃膩,脈數。

        推薦方劑:千金葦莖湯

        常用藥物與參考劑量:蘆根20g、白茅根20g、苦杏仁10g、冬瓜仁15g、桃仁10g、炙紫苑15g、麥冬10g、知母10g、甘草5g。

        推薦中成藥:痰熱清注射液

        3.恢復期。臨床表現:咳嗽逐漸減少、減輕,痰少,兩顴發紅,潮熱,微汗,舌質紅,苔薄,脈細數。

        推薦方劑:沙參麥冬湯

        常用藥物與參考劑量:南沙參15g、麥冬10g、生稻芽15g、陳皮10g、桔梗10g、茯苓15g、川貝粉3g(沖服)、知母10g、桑白皮15g、地骨皮15g、甘草5g。

        東江時報記者李春鳳

      編輯:洪東晗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