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0日,廣東省衛生健康委正式下發醫院等級復審結果通知,在這份紅頭文件中,“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赫然在列。這標志著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市一院”)順利通過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等級復審(簡稱“三甲復審”),也成為了新“三甲”標準實施以來,惠州第一家通過復審的醫院。
順利通過“大考”,成了市一院院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標志著醫院高質量發展開啟了新篇章。誕生于2008年的市一院,以“年輕有為”之勢,再一次實現了跨越式的飛躍,迎來歷史上的新榮光。
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高質量發展大會現場。
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黨建文化長廊。
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全景。
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打造高水平診療服務讓百姓獲益
“救死扶傷,仁心惠民”是市一院的辦院宗旨,為了更好地踐行這一宗旨,醫院不斷夯實發展根基。醫院始終堅持黨建引領,推動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提升綜合實力。
“三甲”醫院是當今中國醫院的最高評審等級,是醫院綜合實力和綜合競爭力的體現。早在2017年,在黨委的高屋建瓴下,市一院就通過不懈的努力成功摘得“三甲”金牌。
事實上,該院的“三甲”之路可追溯到更早之前。據悉,為成功創“三甲”,市一院黨委高瞻遠矚,已提前幾年實行科學規范高效管理,落實“三甲工作日常化、日常工作三甲化”,梳理優化醫療服務流程,改進醫療服務質量,提升醫院綜合實力,將與“三甲”標準平齊的診療服務帶給市民。
2021年8月三甲復審工作正式啟動后,市一院周密安排部署,積極推進復審工作的開展。在黨委領導下,成立了由院長任組長的三甲復審工作領導小組。
復審并不比創建容易。據悉,此次三甲復審按照國家新標準實施,側重以日常監測、客觀指標、現場檢查、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審模式,評審細則內容更全面、更科學、更嚴格。為獲得“官方認證”,市一院始終貫徹“以評促建,以評促改,評建并舉,重在內涵”的評審方針,緊緊圍繞“質量、安全、服務、管理、績效”五大核心,學標準、找差距、補短板,對各項工作進行再提升、再強化、再落實。
2024年1月12日至15日,省衛生健康委組織8名專家團隊蒞臨市一院進行三級醫院等級復審的現場檢查。評審期間,專家組從管理規范、內涵建設、醫療質量、醫療服務以及后勤保障等方面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最終,默默辛勞的市一院人終于迎來了期盼已久的喜訊:市一院順利通過,成為惠州市首家通過新標準三甲復審的綜合醫院!
無論是2017年的“創”,還是2023年的“復審”,根本目的不是拿一塊“金牌子”。醫院黨委書記方永平表示,市一院的“三甲路”,從來都是不懈努力為群眾提供更加優質健康服務的奮斗之路。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醫院將以此次通過復審為新起點,持續以能力提升為基礎,以優質服務為抓手,以學科建設為切入點,打造老百姓信任的醫院。
高質量發展“一院模式”
突出重點把握關鍵提升綜合實力
作為“三甲”醫院,推進高質量發展是時代所趨,也是使命召喚。近年來,市一院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強本領、優服務、育人才、增績效、促發展,先后獲得“國家級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全國改善醫療服務創新醫院”“醫院管理持續改進優秀單位”“廣東省文明單位”“廣東省醫療系統先進集體”“廣東省公立醫院黨建工作示范點”“廣東省醫療器械管理先進單位”“專科建設品牌醫院”等殊榮,抓鐵有痕的工作精神貫穿在高質量發展的全過程。
高質量發展,“高”在哪兒?黨委副書記、院長袁霞表示,高質量發展必須突出重點,其中關鍵是管理、人才與學科的高質量發展。
管理賦能 落實高質量精細管理
管理的優化是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命脈。據悉,市一院的領導班子幾乎都是臨床出身,良好的醫學背景讓他們能夠更敏銳地關注到診療服務中的細節,從而加強醫院的精細化內涵管理。適應著從臨床醫生到醫院管理者的角色轉變,他們在承擔醫療工作之余,還兼顧醫院未來的發展建設,確保醫院在波瀾壯闊的大海中乘風破浪、行穩致遠。在落實醫院科學管理方面,市一院形成了獨有的經驗:
一是堅持黨建引領。在黨委的領導下,市一院把黨建工作與診療業務有機融合,把科室主任、業務骨干發展成為黨員,同時把優秀黨員培養成為科室主任和業務骨干,在黨建和業務能力“雙提升”的培養機制下,帶動隊伍形成“雁陣效應”,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醫院高質量發展。
二是優化內部流程。依托智慧手段、多學科協作(MDT)、優化學科布局等方式,完善管理,提升效率。其中集聚資源打造了涵蓋腫瘤診療中心、急救創傷中心、心臟病診療中心、腦病診療中心、骨科疾病診療中心、消化道疾病診療中心、精準醫學中心、老年病診療中心的“八大中心”,開啟整合性診療新模式。通過多學科協作機制打破了學科壁壘,在為患者提供“一體化”診療的同時,減少團隊不必要的“內耗”。此外,為整合醫療資源,提高服務效能,重新規劃門診MDT建設,目前醫院共有16個MDT專科團隊。
三是醫院文化熏陶。注重人文關懷,依托黨建引領營造良好文化氛圍,引領全院上下牢記“救死扶傷,仁心惠民”的辦院宗旨,恪守“以人為本,把溫馨和關愛帶給每一位病人”的服務承諾,讓人文關懷在醫院生根發芽。醫院的“暖”不僅滲透在服務流程上,也延伸至員工,積極開展豐富的團建、學習提升活動,在增強員工凝聚力的同時,激發工作熱情,形成“比學趕超”的生動局面。
CT、MR、胃鏡檢查當天預約就能當天完成;快速病例檢驗在24小時內能出結果;急診檢驗80%在一個小時能完成……近年來,市一院在效率提升、便民服務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始終堅持公立醫院公益性導向,領導班子早已把管理的核心命題從“醫院要發展什么”轉變為“病人需要什么”。
人才驅動 鍛造高質量醫護團隊
人才,是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資源。市一院堅持“人才興院”“人才強院”工程,將精準舉措落實到人才“引、育、用、留”全過程,營造“近者悅、遠者來”的人才生態。
據悉,2023年市一院引進的人才數量創建院以來歷史新高。一直以來,通過出臺有效激勵和保障機制,醫院“筑巢引鳳”引進人才,搭建成長舞臺并營造“家”的氛圍留住人才。記者獲悉,市一院始終堅持“培育為主,重視引進”的人才建設思路,在牢牢抓好人才培養工作的基礎上,做好人才引進工作。
與此同時,市一院持續做好教學醫院管理,致力轉變為人才培養的造血模式。2023年更是與廣東醫科大學、暨南大學簽訂合作協議成為醫學研究生培養基地,開展本—碩—博醫學人才一條鏈培養工作。市一院計劃用三年時間,實現把“本科生碩士化”,用五到六年時間,實現把“碩士生博士化”。
在這里,醫院還重視提升團隊的道德素質,重視醫德醫風,引領全院上下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意識。近年來涌現出不少先進人物,包括抗擊新冠疫情全國三八紅旗手1人,全國巾幗建功標兵1人,東江學者1人,廣東省勞動模范1人,廣東省杰出青年醫學人才3人,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2人和廣東醫師獎1人。
樹立選人用人新標尺,探索育人留人新體系。經過努力,市一院人才隊伍形成德才兼備、青藍相繼、積極進取的生動局面。截至目前,醫院已有博士14名,碩士303名,高級職稱獲評者416名,其中包括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2名,市管拔尖人才5名,東江學者1名,省杰出青年醫學人才3名,市名醫10名。博導1名,碩導25名,已招收臨床醫學全日制碩士生80名,開設同等學力高級研修班,已招收163人。
學科引領 建設高質量診療體系
2024年開年,市一院就迎來好消息:腫瘤科正式入列省級重點專科!不少市民知道,幾個月前,市一院腫瘤放療科就正式開科,讓業界為之矚目,也意味著我市的更多腫瘤患者不用遠赴外市就醫,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的診療服務。
據悉,2023年全市醫院新增省重點學科5個,其中市一院就占據了2個。目前市一院建設有省重點專科11個,市重點專科17個,擁有國家胸痛中心,國家心衰中心,國家房顫中心,國家高血壓達標中心以及國家高級卒中中心等“國字號”招牌。近年來,為強化學科引領,醫院確定高水平學科梯隊建設計劃,全力構建多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重點突出、梯次分明的“雁陣式”學科發展體系。
尤其是“八大中心”經過用心打造,目前已初見成效。其中,骨科疾病診療中心致力于數字骨科中心建設,探索骨科手術導航系統輔助下的各種骨科手術,實行快速康復理念和微創理念;急救創傷中心是省內首個廣東省二級創傷中心建設單位,搭建省內首個市級“公眾-基層-高級”三級創傷培訓體系,牽頭成立惠州市創傷中心聯盟,重癥創傷的搶救成功率遠高于國際水平;消化道疾病診療中心能開展所有內鏡診療技術,是惠州市內率先能開展小腸鏡下微創治療的學科;精準醫學中心是惠州唯一一家同時擁有一代測序技術和二代測序技術的實驗室,在惠州率先開展肺癌基因甲基化早篩等準確項目;腫瘤診療中心集化療、靶向免疫治療、介入治療、放射治療于一體,醫院還是省衛健委13家腫瘤優質資源下沉醫院之一,也是惠州唯一一家……學科建設的碩果,見證著市一院螺旋式上升的發展歷程。
得益于學科的高質量發展,醫院在醫療技術、科研創新等方面取得佳績,已開展惠州首例肺部熱灌注治療、惠州首例淋巴瘤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惠州首例胸腔鏡肋骨骨折復位內固術等領先技術。
四級手術量是醫院核心能力的體現,作為最高級別的手術,四級手術過程復雜、風險高、難度大。近年來,市一院不斷提升危重疑難病患診治能力,并通過微創手段減輕患者痛苦,加速康復,主要凸顯在四級手術和微創手術量的提升上:2023年四級手術人次同比增長了19%,微創手術人次同比增長12.09%,總手術量人次增長了14.14%,多發嚴重創傷專業入圍全省前20位。值得一提的是,在省衛健委舉辦的2023年廣東省“百佳病案”評選活動中,我市入圍5份優秀病例,其中3份出自市一院。
學科能力的提升,意味著患者足不出市就能享受省級甚至國家級的醫療服務。對市一院而言,學科建設是醫院發展的落腳點,未來醫院將傾注資源,把更多強有力的優勢專科如胃腸外科、肝膽外科、心血管科、病理科等培育發展成為省重點專科,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奮楫揚帆啟新程
高標準謀劃“五個年”構筑新高地
攀爬高質量發展新高地,市一院一直“在路上”。2月28日,市一院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吹響了醫院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沖鋒號,為全年保持良好發展態勢描繪了奮進藍圖。
在全市上下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惠州實踐的新征程中,市一院加快高質量發展的思路越來越清晰,惠民“大動作”越來越有力。“起跑就要加速、開局就要爭先!”在黨建領航下,2024年市一院將錨定“做有溫度、百姓信任醫院”的目標,在“競”“實”“穩”上下功夫,高標準謀劃“五個年”,即學科內涵提升年、人才隊伍建設年、平臺影響綻放年、醫療服務提速年、運營精益管理年。
01 學科內涵提升年——
在學科管理上,規范專科專治,強化監管,保證學科良性競爭和發展,讓看專科的百姓得到最專業的治療;逐步推開專病專治,細分亞專科,培育專病專家、首席專家,打造精準就醫模式;增強學科服務能力,提升手術量,尤其聚焦“技術(提升CMI、微創、四級手術占比)+模式(日間診療服務供給)”,在提“量”的基礎上實現“質”的飛躍;以患者安全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制定并推進《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全面提升醫療質量行動方案》,全面加強基礎質量安全管理,強化關鍵環節行為管理;明確并著力打造“骨科、腫瘤科、心腦血管、消化系統、急救創傷”五大品牌專科,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鼓勵各學科發展新技術;推進“553”計劃,鼓勵科研創新,挖掘學科的新質生產力;在學科群建設上,強化學科的共同參與,打破診療壁壘,促進“八大中心”建設走深走實。
02 人才隊伍建設年——
強化科主任目標考核,形成基于戰略導向的動態考核管理體系,提升科主任管理能力和學科可持續發展驅動力,讓“能者上,優者獎”;優化績效分配方案,開展以RBRVS為核心,結合醫保控費、成本管理、學科建設、國考的績效改革;強化學歷提升,依托已打造的本—碩—博醫學人才培養體系注入本土活力,培育一批青年人才。
03 平臺影響綻放年——
強化品牌建設,讓市一院的影響力不斷提高。總結國考經驗,分析出臺《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實施方案(2024年版)》,進一步優化內部管理和服務流程,力爭“國考”進步100名起;立足轄區,分析就醫流向,探索“城市醫療集團”建設,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及區域均衡布局;立足大灣區,對標國內外高水平醫院,探索“國際認證”,力爭成為惠州第一家通過“國際認證”的醫院,未來在跨境藥品、先進醫療設備、吸引大灣區乃至外籍人士就診等領域形成自己的獨特優勢。
04 醫療服務提速年——
“快”字為先。在后勤改造方面提速:包括推進節能改造、優化停車管理,推進院區環境改造,尤其促進門診區域、超聲檢查科、門診腫瘤診斷中心、婦女疾病診斷中心、日間化療中心等盡快以新面貌開放;信息化建設提速:包括智慧醫療、智慧管理、智慧服務方面,加快完成HIS系統、電子病歷系統更新,打造互聯互通的臨床診療一體化信息系統,建設DIP醫保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開發互網聯醫院各項功能,優化完善線上支付功能;設備采購提速:在設備管理上實現速與質的雙提升,切實保障臨床業務高質量發展;行政效率提速:各行政部門對醫院決策部署工作的執行,做到即部署即辦,限期內辦結。行政要切實為臨床服務,要提高整體行政效能,建立溝通協調機制,提升服務臨床的能力。
05 運營精益管理年——
圍繞“為醫院提供決策依據,為學科提供發展思路”的目標,深入開展“醫療質控、運營效率、成本管理、醫保物價”四個維度的運營分析;做好全成本管理,優化醫院費用結構,充分利用新績效方案、國考指標考核等抓手,強化成本核算和管控,實現包括水電、辦公耗材在內的全成本管理;強化醫保基金的合理使用,加強醫保管理,強化政策解讀指導和監管,促使醫保基金合理使用,平衡醫保和國考各大指標的關系。
2024年,市一院將迎來建院16年的誕辰。追光十六載,奮發向未來。站在新的起點,市一院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征程。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全院上下必將倍加珍惜和鞏固“三甲”復審成果,以人民群眾的健康為中心,積極落實公立醫院改革發展任務,譜寫“健康惠州”建設的新篇章,未來致力于打造區域醫療高地,助力惠州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
惠州日報記者李春鳳
通訊員王運廣 鄭海燕
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