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逐黃金賽道!惠州新型儲能產業加快邁向全國第一方陣

      原標題:

      向“新”而行競逐黃金賽道

      一批儲能產業項目和應用場景加速落地,惠州新型儲能產業加快邁向全國第一方陣

        【開欄語】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為深入挖掘惠州以科技創新引領、擁抱新質生產力的生動實踐,積極營造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濃厚氛圍,即日起,《惠州日報》推出“擁抱新質生產力 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報道,敬請垂注!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袁暢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馮麗均 謝寶樹

        “我現在走在路上,車都是電動的,很安靜,沒什么噪音。”春節前夕,我國對多國推出單方面免簽政策,KenAbroad等一批外國博主拍下到達中國的視頻,談及對中國的初印象,新能源車帶來的安靜成為他們共同“驚訝”的一個點。

        不知不覺間,包括動力電池在內的新型儲能產業快速發展,悄然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成為經濟發展新動能。

        當前,惠州新型儲能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儲能產業項目和應用場景開發建設提速。惠州新能源電池產業集群入選“2023中國百強產業集群”,是廣東省唯一入選新能源電池產業集群的城市,并以應用場景為牽引,加速推進科研“最初一公里”和“關鍵變量”,推動新型儲能產業加快邁向全國第一方陣。

        新業態多點開花

        應用場景加快落地,多領域涌現新盈利模式

        3月5日是2024年春運的最后一天,車主劉先生驅車跑了300多公里后,開進惠大高速元山服務區西區休息,同時為新能源汽車充電。“充電很方便也很快,春運期間還有8折優惠。”他愉悅地說。

        惠大高速元山服務區“光儲充一體化”項目是惠州市首個建設在高速公路服務區的新型儲能項目。目前,惠州已在惠龍高速象頭山服務區和公莊服務區等5個服務區建成投用“光儲充一體化”項目。

      惠大高速元山服務區航拍圖 。惠州日報記者湯渝杭 攝

        “1月26日至3月4日,我市5個服務區充電次數共16264車次,累計充電量279268度,項目總收入41.06萬元。”惠州交投能源運營部負責人李莉表示,在服務區建設這類項目既助力解決新能源汽車高速出行充電難題,緩解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擁堵問題,也增加了服務區的盈收,取得了多贏的效果。

        2023年中國工商業儲能集中爆發,技術產品和應用需求均有實質性發展。

        惠州瞄準新型儲能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以應用場景為牽引,加大產業項目引進和應用場景開發建設力度,新型儲能裝機規模持續快速提升,應用場景在各行各業加快落地,多領域涌現出新的盈利模式。

        工業領域,怡富萬電業(惠州)有限公司廠區的兩座集裝箱式儲能裝置讓該廠通過峰谷電價差每月節省電費支出約11萬元;倉儲領域,南方電網廣東惠州周轉倉將光伏發電、儲能、充電樁與倉儲物流創新結合進行綠色化、智能化改造,改造完成后倉儲能力提升2倍以上,工作效率提高3倍有余;旅游領域,羅浮山下·蘭門民宿將空置村樓改造成“全電民宿”,從烹飪到采暖等全部實現電能替代,并配置儲能電池作為后備電源,每年為民宿輸送3.42萬千瓦時清潔電能……

        記者從市能源和重點項目局了解到,截至今年2月,納入全市建設管理清單的新型儲能應用項目共146宗,其中已建成項目65宗,裝機容量為160.03MW/235.63MWh;在建項目46宗,總規模274.92MW/409.09MWh,計劃投資額18.61億元;擬建項目35宗,總規模972.44MW/2250.7MWh,計劃投資額46.57億元。

        新技術百花齊放

        加大研發投入搶先布局持續開辟新賽道

        惠州新型儲能產業的“新”,不僅體現在應用場景的全面開花,還反映在企業新技術的百花齊放上。

        今年2月1日,億緯鋰能官微宣布,搭載該公司大圓柱電池的江淮瑞風RF8于1月31日正式上市,實現充電一刻鐘續航百公里的目標。

        發展大圓柱電池是對動力電池產業的一場革新。數據顯示,在2023年上半年國內動力電池出貨量中,方形電池的出貨量占市場份額的93.6%,圓柱形電池僅占3.4%,軟包電池占2.9%。 

      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生產線。 惠州日報記者張藝明 攝

        當前,方形電池市場格局穩定,而大圓柱電池領域行業格局尚未穩固,一旦技術全面突破,將是后來者趕超的新機會。

        業內人士表示,大圓柱電池的難點不在研發,而是要解決制造問題。隨著制造工藝的進步,產品良品率已經有了不小的提升。

        “未來十年內,鋰離子電池仍是新能源汽車和儲能領域的主要電池技術路線。”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劉建華堅信,不僅在動力電池這個大行業,億緯鋰能還開辟了儲能電池新賽道和涉及體內外應用的醫療電池賽道,其中2023年儲能電池出貨量躋身全球Top3。

        不僅鋰電池的各項新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在鈉離子電池領域,德賽電池、科翔電子科技、豪鵬科技等惠州企業也搶先布局。

        業內人士表示,鈉離子電池具有成本低、價格便宜、安全性高、耐低溫等優勢,有望推動部分替代鉛酸電池和鋰離子電池,是當下熱門賽道。

        在惠州,德賽電池憑借自研鈉離子摘下“2023年鈉離子電池十大創新企業”和“全國首批鈉離子電池測評通過單位”兩項榮譽;科翔電子科技在惠州布局的科翔8GWH鈉離子儲能電池及相關產品項目擬投入20億元,今年將動工生產。

        此外,龍門零碳生態園試點電源側儲能項目已列入國家能源局新型儲能試點示范項目名單,該項目將用于重點試驗鈉、鋰離子電池等類型儲能,力爭今年12月底整體建成。

        新產業聚鏈成群

        形成較為完整產業集群,去年產值1175億元

        惠州新型儲能產業之“新”,還體現在產業生態的聚鏈成群、集群成勢,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在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惠州市恒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一代全極耳大圓柱電池項目正式投產一個多月,產能處于迅速爬坡階段,工人在現代化廠房里緊張忙碌著。

        “因為看好新型儲能的市場空間和行業發展前景,公司投資約3億元建成新一代全極耳46系列大圓柱鋰離子儲能電池量產線,達產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約10億元。”恒泰科技總經理白文平介紹。

        恒泰科技是我市新型儲能產業鏈上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之一。與恒泰科技相隔不遠,億緯鋰能、德賽電池、贛鋒鋰電、豪鵬新能源等新能源電池龍頭企業聚鏈成群、星羅棋布。

        作為國內電子信息的重要產業基地,也是國內產業鏈完善、品類齊全的集聚地,近年來,惠州大力發展新型儲能產業,塑造產業生態新優勢,依托新型儲能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據統計,2023年,惠州新型儲能產業鏈相關企業超1000家,涵蓋制造設備、電池材料、電池制造、電池檢測、電池回收利用等各個產業環節,集聚了億緯鋰能、比亞迪、欣旺達等一大批龍頭骨干企業,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新能源電池產業集群。數據顯示,2023年,惠州新型儲能產業全年產值達1175億元,總量同比增長35.6%。

        新型儲能新賽道,惠州正跑出“加速度”。

        億緯動力二期、首航儲能等11宗產業項目投產,龍門縣零碳生態園電源側儲能、惠東白花獨立儲能等在建擬建項目128宗、總投資超475億元……一大批儲能產業項目和應用場景開發建設提速,將帶動惠州新型儲能產業迅速發展,加快邁向全國第一方陣。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我們迎接挑戰、勇于變革,在惠州這片沃土上實現創新發展、持續穩健增長,成為惠州市新質生產力的代表。”劉建華說。

      編輯: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