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五年期以上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調降25個基點。為了更好地穩定息差,全國部分中小銀行對存款利率進行密集下調,降幅多在10至65個基點之間,涉及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大額存單等多種存款產品以及各種期限。有業內人士表示,未來將有更多中小銀行加入存款利率下調的大軍。
受此影響,儲蓄型保險產品熱度持續提升。一位保險公司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隨著銀行存款利率下調,疊加保險公司對于儲蓄型保險的針對性推廣加力,咨詢這類產品的消費者越來越多。
更多中小銀行或下調存款利率
記者了解到,民營銀行的存款利率普遍高于國有大行。對此,招聯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分析稱,中小銀行客戶相對下沉,客戶資質相對一般,因此貸款利率相對更高。他表示,“從2023年情況看,民營銀行凈息差顯著高于其他類型銀行。因此,民營銀行以較高利率吸收存款,具有一定合理性。”
未來銀行存款利率是否會繼續下調?董希淼認為,當前,在推動社會融資成本穩中有降的情況下,商業銀行需要繼續逐步壓縮負債成本,2023年四季度商業銀行息差已經下降到1.69%,首次低于1.70%,如果今年繼續向實體經濟減費讓利,銀行息差縮窄壓力將加大,壓降負債成本刻不容緩,因此銀行可能將降低存款利率。
有相關業內人士也表示,未來將有更多中小銀行加入存款利率下調的大軍,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存款供給相對充足,中小銀行維持高利率的必要性下降;二是凈息差收窄背景下,降低存款利率是穩定凈息差的重要方式。當前,不僅大型銀行凈息差收窄,中小銀行凈息差也普遍收窄,為維持合理的利潤水平,中小銀行也有很強的壓降負債端成本動機。
購買儲蓄型保險需全面了解
在銀行存款利率下行背景下,部分投資者將目光轉向保險產品,特別是增額終身壽險等儲蓄型保險產品受到關注。近期,朋友圈頻頻可見“某某產品即將停售/下架”的通知,也讓部分消費者加快了購買相關產品的步伐。
“即將停售/下架”的通知是否為真?一位保險行業銷售透露,保險產品的下架、上新都是常事,保險公司會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當不錯的產品即將下架之前,通常銷售都會宣傳一波,也是為了刺激成交。
那么,是否真的“錯過不再有”?相關業內人士表示,對于消費者而言,應該先行判斷該產品包括的各項權益是否更符合自身的需求,同時也要了解該產品停售的真正原因,再決定是否值得購買。該人士還提醒,與銀行存款的收益測算方式不同,保險產品的收益測算方式往往較為復雜,例如“預定利率不變、可復利遞增”便是被銷售反復提及的優勢,但具體利率可以達到多少,還需消費者對產品進行全面了解。
需做好多元化資產配置
“現在國有銀行的存款利率都很低了,最近很多中小銀行也在下調。我們了解了下,大額存單相對較好,但是有門檻還難搶。我在考慮要不要買點理財類的保險產品。”方女士告訴記者,新的一年她計劃做一些資產布局調整。有朋友推薦她購買增額終身壽險等產品,可以提前鎖定利率,即使未來存款利率繼續下行,也不會對已購買產品的利率產生影響。但方女士了解到,這一產品適合長期持有,如果有資金需求提前退保可能會產生資金損失。
與方女士不同,鐘先生則表示銀行存款利率下調對他幾乎沒有影響。“爸媽那一輩喜歡穩妥,選擇把錢存在銀行,我們這一代則更喜歡挑戰。”鐘先生是一位資深股民,他告訴記者,得益于年后股市的給力,去年他在股市的虧損,已經在年后都賺回來了。
盡管銀行存款利率下調,也仍有堅定支持將資金存放在銀行的消費者。陳先生提到,他的收入不高,也不懂投資。“手頭的資金有限,可能隨時都要用,投股市有風險,買理財時間方面的靈活性又不夠,放在銀行反而更合適更穩妥。”
當前,消費者的投資渠道正越來越多元化。年后,金價再度上調,A股一掃頹勢,吸引了大波投資者的目光。多位業內人士也建議消費者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理財需求,做好多元化資產配置。
東江時報記者伍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