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惠州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

      原標題:

      惠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惠州市促進產業科技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

        全市高新技術企業超3400家,實現三年倍增的目標,增速位列珠三角第一;科技型中小企業增至3499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5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82家;實施六大行動,今年力爭新引進各類人才10萬名……

      新聞發布會現場。惠州日報記者楊建業 攝

        2月18日是龍年新春第一個工作日,當天下午,惠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惠州市促進產業科技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現場干貨滿滿。記者從新聞發布會現場獲悉,近年來,惠州始終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集中資源和力量建設“2+1”現代化產業集群和“3+7”產業園區,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科技對產業高質量發展引領能力不斷增強。

        據介紹,惠州促進產業科技發展情況,可以用“四個突出”和“四個賦能”來概括:突出創新引領作用,科技賦能“2+1”現代化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更有成效;突出企業主體地位,科技賦能產業創新能力持續增強;突出園區集聚發展,科技賦能產業載體能效持續提升;突出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科技賦能“百千萬工程”形成新格局。

        電子信息和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產值分別達5266億、3479億

        惠州以產業需求為牽引,圍繞建設“2+1”現代化產業集群,對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全面整體部署,系統整合政策、資金、項目、平臺、人才等關鍵創新資源,構建更具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據介紹,去年,惠州電子信息和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產值分別達到5266億元和3479億元,兩大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超65%。惠州組織開展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創新實施市重點領域研發“揭榜掛帥”項目,推動產業強鏈補鏈延鏈。近三年安排3776萬元,對18個中榜項目每個給予最高400萬元支持,帶動企業和科研機構總投入約3.25億元。惠州超高清視頻和智能家電集群、新能源電池產業集群入選“2023中國百強產業集群”。

        與此同時,惠州圍繞構建粵港澳大灣區清潔能源中心,加快建設中國科學院“兩大科學裝置”,支持東江實驗室在石化、新材料、能源電子等領域開展攻關,去年惠州新型儲能產業產值1175億元,加快邁向全國第一方陣。通過引導企業加大對技改投入,支持制造業“智改數轉”,入選省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第一檔),推動612家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工業技改投資增長65%,增速位居全省第2,服裝鞋業、箱包家具等傳統產業煥發新活力。

        創新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原動力和主引擎,如何進一步促進制造業創新?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將通過推動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推動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等方式,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可以有效提升制造業企業生產水平,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制造業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該負責人介紹,2023年,惠州進一步優化了省、市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專項資金項目全流程的管理服務,落實撥付2億元省、市技改專項資金,帶動超600家企業實施技改,推動全市工業技改投資增長65%,增速居全省第2位。

        據介紹,接下來惠州將全面貫徹廣東省去年底出臺的“技改十條”,落實財政和金融支持政策,聚焦“2+1”現代化產業集群,引導和鼓勵工業企業開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改造,支持企業通過增資擴產、軟硬件一體化改造等提升產業競爭力,把推動企業技術改造作為全市堅持制造業當家的關鍵工程之一,持續用力,久久為功。

        高新技術企業超34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增至3499家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惠州始終堅持把培育科技型企業作為提升產業創新能力的“牛鼻子”來抓,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推動科技強到企業強、產業強、經濟強。據介紹,惠州全市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3.44%,連續兩年居全省第三,其中企業投入占比高達93.1%。

        為此,惠州出臺落實一系列激勵政策,大力實施培育發展高企行動計劃。2023年落實高企認定獎補和企業研發費后補助資金1.93億元,惠州全市高新技術企業超3400家,實現三年倍增的目標,增速位列珠三角第一,總量穩居全省第五。科技型中小企業增至3499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5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82家。伯恩光學、比亞迪電子、龍旗電子等15家企業產值超百億元,國家級和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分別有2家、10家。TCL科技集團進入第五屆中國質量獎建議名單,德賽西威獲評省級“鏈主”企業。

        “我們全力推進培育高企的行動計劃,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科技強到企業強、產業強、經濟強。”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惠州已經實現國家高新技術8大領域169個技術節點、全省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的全覆蓋,高企已成為推動產業創新發展的“主力軍”。“接下來,我們將積極打造‘微成長、小升高、高變強’的‘科創森林’,確保今年全市高企突破4000家。”

        該負責人介紹,惠州將實施新一輪高企培育計劃,發揮高企聯席會議的作用,形成多部門聯動的高企全生命周期培育發展機制,打造“初創科技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領軍企業”的培育梯隊,促進高企提質擴面。同時,要全面發揮政策輻射帶動效應,用高企的各項政策來促進我市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技術研發中心方面,惠州鼓勵引導石化骨干企業在惠州設立技術研發中心,鼓勵龍頭企業創建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平臺,埃克森美孚大亞灣研發中心啟動建設,省級以上創新平臺超300家。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惠州制定出臺《惠州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的若干措施》,引進建設華南技術轉移中心惠州分中心,打造惠州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綜合服務平臺,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40.36億元,同比增長47.35%,增速居珠三角第一,有力推動了科技成果產業化。

        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市科技局將進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政策,強化科技創新源頭供給能力,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服務能力,切實發揮好我市應用場景多、產業配套強、成果轉化快的優勢,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把創新真正落在企業上、產業上和發展上,加快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

      新聞發布會現場。惠州日報記者楊建業 攝

        “3+7”產業園區集聚發展,科技賦能產業載體能效持續提升

        科技創新、產業發展離不開平臺、載體支撐。近年來,惠州堅定不移走集聚集約發展的路子,全力打造“3+7”產業園區,將年度新增用地指標的70%以上落在園區,“3+7”產業園區貢獻了全市70%的工業總產值和62%的工業投資。

        去年,惠州大亞灣開發區、仲愷高新區入選“五星級”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大亞灣開發區連續5年居全國化工園區30強第一,仲愷高新區地區生產總值首次突破千億元。

        不僅如此,惠州還大力推動園區向“高”和“新”發展提速,全市高新區集聚全市40%以上的高企、一半的研發投入、六成的技術合同交易額、70%的新型研發機構和八成以上的國家級孵化器。仲愷高新區在全國高新區排名提升至第33位,獲評科技部數字創意技術設備制造創新型產業集群、國家綠色園區、省超高清視頻顯示特色園區、省新一代電子信息特色園區;惠城高新園成為我市首個省級高新區,龍門、博羅兩個產業轉移工業園正在加快創建省級高新區,“1個國家高新區+多個省級高新區”的發展格局正加快形成。

        在四個方面發力,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市發展和改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惠州新型儲能、人工智能、先進材料、核技術等領域實現了較快發展,中國科學院兩大科學裝置、先進能源廣東省實驗室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埃克森美孚研發中心、綠色能源與新材料研究院等研發機構落戶建設,為惠州加快科技創新與產業鏈融合發展、催生新產業新業態、培育形成未來產業創造了有利條件。

        記者在新聞發布會現場獲悉,惠州將圍繞推動產業科技發展水平取得更大提升,從科技引領、打造園區載體、強化企業創新主體、打造科技成果轉化首選地等四方面發力,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以科技引領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發揮應用場景多、產業配套強、成果轉化快的優勢,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把創新真正落在企業上、產業上、發展上,提升產業科技發展水平,推動支柱產業強鏈壯群,謀劃布局未來產業。

        ——繼續集中資源力量打造“3+7”產業園區,統籌園區創新發展,加強園區創新要素保障,打造“特色園區”品牌,構建高質量園區新格局。

        ——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培育壯大科技企業梯隊,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打造“微成長、小升高、高變強”的“科創森林”,打造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

        ——打造科技成果轉化首選地,強化人才、金融支撐,提升科技源頭供給能力,優化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為推進產業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實施六大行動,今年力爭新引進各類人才10萬名

        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近年來惠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產業科技人才引進,在持續強化人才政策引導力、人才平臺承載力、人才服務凝聚力的基礎上,突出加大人才引進的統籌實施。

        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去年,惠州通過政府搭臺,“組團式”帶領企業進高校開展近百場校園招聘活動,舉辦7場“惠”聚優才“2+1”現代化產業體系專場直播帶崗活動,取得前所未有的良好成效,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創業團隊、青年大學生招引都取得新的突破,來自海內外15個科技創新團隊、69名科技創新人才獲得市級立項扶持,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集聚各類研發人才達9.02萬人。

        今年,根據市委、市政府有關人才工作部署,惠州將堅持剛性引進和柔性引進并重,進一步加大力度、擴大規模,吸引更多優秀人才來惠。重點計劃開展“灣區未來 才聚惠州”2024年惠州市十萬人才大招引專項行動,以實施人才招引進校園活動為主渠道,在人才招引的資源鏈接拓展、用人主體精準對接、“組團式”引才平臺打造等方面再求更大突破,形成更加豐富高效的人才招引新機制和全市招才引智的濃厚氛圍。

        按照專項行動方案,今年惠州在引育黨政人才的同時,將加大力度引進教育、醫療、科技領軍、現代農業、新型儲能產業以及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等10類人才。重點實施“616”名企引才行動、“名校優生”選聘行動、“金藍領”技能人才招引行動、“產業+縣(區)”直播帶崗行動、“大灣區·惠州行”參觀考察行動、“產學研”對接行動等六大行動,力爭全年新引進各類人才10萬名左右。

        惠州日報記者謝寶樹

      編輯:羅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