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州不斷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建設
從源頭到終端 把“分類”落到實處
垃圾分類,牽著民生,連著文明。
2020年,惠州正式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打響綠色生活持久戰。截至目前,我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和廚余垃圾分類率穩步提升,均達到國家住建部考核指標要求。
四年來,惠州把垃圾分類工作作為推進“百千萬工程”、實施“無廢城市”建設、助力優美花園城市建設的“發力點”……辦好垃圾分類“關鍵小事”,做好綠色治理大文章,惠州人一直在努力。
惠州通過聚焦重點環節、強化分類收運管理、補齊分類處理短板、建立健全垃圾分類管理制度等措施,不斷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建設,探出了一條具有特色的垃圾分類之路。
惠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4周年匯報會現場。
組織
高位推動,上下聯動,通力協作
堅持統全局、聚合力。垃圾分類鋪天蓋地、轟轟烈烈在惠州開展,不僅在居民小區,如今在惠州四個區的辦公區、公共場所、文教區、醫療機構、餐飲機構及集貿市場等,處處可見垃圾分類宣傳標識及四分類垃圾桶,垃圾分類理念在惠州人心中生根發芽。
堅持目標導向。2020年,惠州市正式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且連續三年將生活垃圾分類納入市委市政府年度重點工作。通過印發《惠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明確2020~2025年工作目標、重點任務和完成時限,落實工作責任。同時,該方案還提出了具體的保障措施和監管機制,以確保垃圾分類工作的順利進行。
堅持高位推進。惠州成立由市長任組長的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該項工作的組織、協調和監督。同時,各縣(區)也將同步實行“一把手”負責制,確保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并親自抓垃圾分類工作。2023年,市委市政府先后召開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議、市政府黨組會議,專題聽取情況匯報并部署推動具體工作。
堅持示范先行。垃圾分類工作由點到面、點面結合、成效初顯,實現了垃圾分類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細化管理”的轉變。惠州已建成惠城區、惠陽區、大亞灣開發區、仲愷高新區四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以及橋東、橋西、龍豐、江北、惠環、霞涌、澳頭、淡水等11個示范街道,打造完成200個垃圾分類先進示范小區,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
市民在市生活垃圾分類科普館參觀體驗。
制度
著力建立健全長效常態工作機制
近年來,惠州市立足實際,積極探索建立常態化長效化垃圾分類工作機制,創新工作方式方法,著力建立健全機制,推動垃圾分類工作取得新成效,讓垃圾分類工作持續“保鮮”。
強化制度保障。自2020年以來,惠州先后配套制定政策、標準、規范30余份,印發《惠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要點(2022-2023年)》《惠州市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惠州市推行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工作方案》《惠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評估方案》以及《惠州市生活垃圾分類提檔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等制度文件,形成了完善的工作推進和保障機制。
強化督導考評。將垃圾分類工作納入市直部門績效考核“負面清單”,進一步壓實部門“管行業必須管垃圾分類”工作責任;落實常態督導考評機制,建立“月檢查、季通報”和第三方評估機制,通過暗訪督查、第三方考評、專業考評等方式,以檢促管。
強化源頭減量。惠州加強對行業監管力度,全面開展商品過度包裝、塑料污染治理、快遞包裝物減量化和一次性消費品以及“光盤行動”等治理,源頭減量效果顯著。
強化執法監督。為確保生活垃圾分類制度的執行,惠州印發《2023-2024年生活垃圾分類執法檢查工作方案》,每季度對縣(區)進行執法檢查督查,并發布通報。自2023年以來,已開展1000余次執法檢查,通過“教育+執法”原則,嚴格執法有力保障了垃圾分類制度的落地見效。
小朋友在參與趣味游戲中學習垃圾分類知識。
體系
實現垃圾分類全鏈條閉環管理
2020年以來,惠州緊盯生活垃圾在收、運、處等環節中存在的問題,按照“大分流、小分類”的工作思路,推動“四分類”收集點(站)設施配置和提標升級,統籌協調垃圾分類前端、中端、后端建設,加快實現全鏈條閉環體系。
抓好前端分類。惠州推行撤桶并點精細化管理模式,全市配備“四分類”收集點2331個,在收集點加裝了照明遮雨等設備,大大改善了居民小區生活環境。在小區垃圾分類區域布設3000個視頻監控,構建小區垃圾分類AI視頻監控防控體系,市民群眾的垃圾分類意識與積極性得到明顯提升。惠城區開展小區廚余垃圾分類試點工作,惠陽打造了30個市級垃圾分類示范小區并開展桶邊督導……通過實施定時定點定人督導工作模式,督導員對源頭投放實行精準督導,源頭分類準確率不斷提高。
聚焦中間運輸。為強化環衛分類收運作業過程監督管理,盡可能杜絕混裝混運、“跑冒滴漏”現象,全市配備有害垃圾專用運輸車13輛、可回收物專用運輸車377輛、廚余垃圾專用運輸車70輛、其他垃圾專用運輸車243輛。在各社區、小區顯著位置設置生活垃圾分類責任公示牌,公示管理責任人基本信息、生活垃圾收運作業要求等信息,接受居民監督。同時,惠州推動生活垃圾清運體系與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的流程對接,搭建預約回收平臺,開展網上預約、上門回收,提供智能的垃圾分類便民回收服務。
聚焦終端處理。黑水虻分解廚余垃圾,通過生物轉化,垃圾也能變身為飼料;破碎大件垃圾、園林垃圾,資源化利用率可達到95%以上;建成運營垃圾焚燒發電廠6座,處理能力達10900噸/日,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建成廚余垃圾處理終端11座,處理能力988噸/日;建成大件和園林綠化垃圾資源再生項目7個,處理能力730噸/日,基本滿足當前垃圾分類處置需求。
學生志愿者接受垃圾分類培訓。
示范
宣教并舉,動員全社會參與
為充分發揮廣大群眾在垃圾分類中的主體作用,夯實垃圾分類工作基礎。在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籌下,惠州按照全面發動、全民參與的工作基調,深入開展垃圾分類宣教活動,引導群眾廣泛參與到垃圾分類工作中來,切實形成良好工作態勢和格局。
強化系統謀劃。通過印發《2023年惠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系列宣傳計劃》《關于開展2023年“拾分美麗”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志愿服務活動的通知》等,系統謀劃推進垃圾分類宣傳工作,動員全社會積極參與垃圾分類,營造良好輿論氛圍,提升垃圾分類參與度。
強化黨建引領。惠州將垃圾分類納入基層社會治理工作,要求各基層黨組織要自覺把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納入黨建工作重要內容,充分發揮黨組織密切聯系群眾的巨大優勢,結合開展“部門下沉,共建一流”、主題黨日、志愿服務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充分發揮黨員志愿者在基層治理中的獨特作用。
強化宣傳發動。在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籌下,各縣(區)每季度開展2場主題活動,將垃圾分類與文明實踐、文明培育相融合,通過“黨建+垃圾分類”“小手拉大手”互動實踐等模式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先后舉辦“垃圾分類巾幗在行動”、垃圾分類進萬家、兒童繪畫藝術展、校園主題演講比賽等宣傳活動,積極打造主題公園、科普宣傳展臺、體驗館,逐步形成“線上+線下”“多元+創新”的垃圾分類宣傳矩陣。
相關鏈接
2024年小目標:推動《惠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發布實施
展望未來,惠州將繼續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進一步擴面提標、精準發力,將垃圾分類工作作為“百千萬工程”的重要措施抓緊抓實抓好,推動我市垃圾分類提質增效、提分進位。
一方面,將加快完善制度建設,推動《惠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發布實施,落實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回收體系“兩網融合”,修訂生活垃圾收費管理制度,補齊制度建設短板弱項。強化垃圾分類全過程督查制度考核,持續深化“紅黃牌”制度,壓實壓細各單位“管行業管垃圾分類”職責,推動縣(區)同步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確保分類責任高效落實。另一方面,健全執法監管機制,加強垃圾分類前端管理和末端執法的聯動機制,加大普法宣傳和專項執法檢查力度,以“嚴執法”倒逼垃圾分類“真落實”。
為深化示范引領作用,惠州將持續打造先進示范標桿。計劃到2024年底前,全市新增打造200個居民小區、150個學校、15個大型商超為生活垃圾分類先進示范場所。同時,惠州還將鞏固分類收運效果,全面完成四類場景標準化建設,規范“定時+誤時”投放運行管理,推動惠東縣垃圾焚燒飛灰處理設施項目建成使用,龍門縣完成焚燒飛灰及廚余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建設。
此外,持續深化宣傳引導,評選全市垃圾分類工作示范社區及分類達人,在四個區分別打造具有當地特色,集參觀、培訓、體驗于一體的垃圾分類示范教育路線,提升市民分類意識。
數說垃圾分類
●目前全市“四分類”收集點達2331個,智能語音系統3000個,視頻監控投放點3000個。
●配齊配足收運設施設備。配備有害垃圾專用運輸車13輛、可回收物專用運輸車377輛、廚余垃圾專用運輸車70輛、其他垃圾專用運輸車243輛。
●推進分類處理設施建設。建成運營垃圾焚燒發電廠6座,處理能力達10900噸/日,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建成廚余垃圾處理終端11座,處理能力988噸/日;建成大件和園林綠化垃圾資源再生項目7個,處理能力730噸/日。
●2023年以來,惠州市各級基層黨組織共組織召開專題會議374次,定期開展民主協商研究垃圾分類工作會議208次。
●累計開展專題培訓百余場次,各類宣傳活動千余場次,志愿者參與近百萬人次,各類主流媒體動態宣傳報道約1500篇(條),取得較好宣傳引導效果。
文字 惠州日報記者譚琳 圖片 惠州東江圖片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