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開年報道先進制造 文中提到這兩家惠企……

      原標題

      從工廠、產業鏈、產品看先進制造

      ——2024年開年經濟一線觀察

        創新是新型工業化的根本動力。2023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今年經濟工作時指出,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歲末年初,新華社記者走訪工程機械、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等企業,觀察創新如何改變工廠、產業鏈和產品,探尋先進制造新趨勢。

        工廠

        看得見的智能,看不見的積淀

        越來越多用戶個性化訂購汽車,從車身顏色到輪轂大小都不一樣,工廠如何承接多樣化的訂單?

        近日,在蔚來合肥第二生產基地,記者看到8萬平方米的車身車間里700多臺橙色機器人各司其職。涂裝車間設有“魔方”車輛存取平臺,改變以往涂裝車間按訂單順序涂裝顏色、不停更換噴槍的方式,把平面庫存優化為立體空間,設置6層408個車位,減少生產停頓。總裝車間用“飛地”自動裝配島,將前后風擋、玻璃車頂、儀表臺、尾門四大件集成在同一個全自動裝配島完成安裝。

        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是順應新工業革命趨勢、提升工業現代化水平、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必然要求。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陶青表示,工信部將堅持以推進信息化與新型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筑牢基礎,一體推進,摸清企業轉型需求和痛點難點,堅持分企施策,鼓勵數字化基礎較好的企業加快向智能化方向升級。

        還有一些“先進”,藏在看不見的地方。

        露點溫度零下70攝氏度——在惠州贛鋒鋰電科技有限公司注液車間,記者隔著玻璃看到電子屏顯示這個指標。

        “用這個指標可監測車間的干燥度,實現極致控水,因為水會影響電子產品質量。”企業負責人陶哲說。

        同在惠州的德賽西威則要求“做顯示屏的車間,潔凈度要達到制藥廠級”,即每立方英尺空氣里的0.5微米的塵埃粒小于1000個。進車間前,工人要到風淋室除塵,隨后換全套防塵服、鞋套和頭套。物料也不例外,也要進風淋室。

      2023年12月5日,參觀者在位于廣東惠州的德賽西威智慧出行體驗館內體驗。新華社發

        產業鏈

        一面是聚集協同,一面是垂直一體化

        廣東廣州,珠江在番禺東北部蜿蜒流淌,畫下一道弧線。眉彎處,7500畝的廣汽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內一片繁忙,去年48萬輛新能源汽車在這里生產,銷往世界。

        2023年12月,產業園內的因湃電池智能生態工廠投產。幾百米外的銳湃電驅工廠計劃今年1月30日投產。產業園內的電池、電驅、電控三大核心技術的零部件生產排期與廣汽埃安整車廠有望形成更緊密的高效互動。目前,以整車廠為核心,可實現10公里內電池、電控、底盤、車身等核心零部件配套供應,50公里內60%以上配套供應,100公里范圍內80%以上配套供應。

        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產業體系是新型工業化的前提條件和戰略支撐。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出,2024年全面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鞏固提升優勢產業領先地位,加快強鏈補鏈延鏈,提升全產業競爭力。

        在珠三角,既有產業聚集形成的“3小時供應鏈”,也有企業在打造垂直一體化供應。

        總部位于深圳的比亞迪公司2023年生產304萬輛新能源車,同比增長62%,這背后是幾乎全鏈條的“比亞迪造”,既有電池、電驅、電控等核心零部件,也包括車用芯片、新材料、半導體等。

        “新冠疫情期間,智能集成制動系統等部件的供應遇到一定阻滯,我們就自主研發這些部件,目前形成了垂直整合,降本增效。”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說。垂直一體化供應有賴于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比亞迪目前有約10萬名研發人員,近年推出刀片電池、e平臺3.0等先進技術。

        “專業化分工和一體化發展是供應鏈的兩種主要形態,各有其優勢,產業集聚制造出的產品效率高、質量穩定,垂直一體化的優點是供應鏈的穩定性和可控性更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副部長許召元說。

        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負責人認為,我國工業總體上仍然大而不強、全而不優,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突出,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產業鏈供應鏈風險隱患增多。

        “前瞻性謀劃、系統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長謝少鋒表示,工信部將超前謀劃部署相關領域重大戰略、政策,繼續加強全產業鏈謀劃和中長期系統布局,并在持續培育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區和先進制造業集群、完善產業科技創新體系、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全產業體系等方面重點推進。

        產品

        有形的硬件,無形的生態

        制造業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要陣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產品良率是衡量制造能力最直接的指標。

        “我們生產的電路板力爭‘零返修’。一塊電路板經過自動貼片線之后,如檢測發現不合格,行業常規做法是重回產線維修,我們是分析后報廢,不再使用。”德賽西威執行副總裁楊勇說。

        滿足老百姓個性化、多樣化、不斷升級的產品和服務需求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越來越多企業不僅制造更好的產品,而且運用新技術升級服務。

        專家認為,充分利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向高附加值的研發和服務等環節延伸,是制造業升級的重要方向之一。

        “過去通訊、交通等技術不發達情況下,企業無法提供很多的產品服務,只能聚焦于制造環節,但當前數字技術和全球化高度發展,為制造業企業向設計端和銷售端升級創造了更好的條件。”許召元說。

        科創引領的數智化浪潮,催生出龐大的后市場體系。多名分析人士表示,中國制造正在經歷從“買定離手、錢貨兩清”向“售后無憂、產品增值”發展。

        中國制造業“強起來”的步伐堅定向前。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相關部門和行業正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提升產業鏈水平,著力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據新華社電

      編輯: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