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
財政經濟委員會關于惠州市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審查結果報告
(2024年1月18日惠州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主席團第三次會議通過)
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查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惠州市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及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會議期間,市人大財經委員會在初審的基礎上召開全體會議,根據各代表團的審查意見,對計劃報告和計劃草案作了進一步審查。現將審查結果報告如下:
一、2023年計劃執行情況總體良好
財經委員會認為,2023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內外部環境,市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認真執行市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以及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經濟發展保持穩定總體向好,地區生產總值等指標增速位居全省前列,重點項目提速推進,科技產業動能釋放,安全底線有效筑牢,民生質量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交出了一份來之不易、難能可貴的成績單。與此同時,經濟社會發展中仍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經濟向上突破的基礎尚不牢固,內生動力還不夠強,部分指標增速低于年初預期;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有待增強,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存在薄弱環節;企業生產經營面臨較大困難,營商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民生保障、社會治理等領域還有短板弱項,與人民群眾的期待仍有一定差距等。對此要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2024年計劃報告和計劃草案務實可行
財經委員會認為,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24年計劃報告和計劃草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市委十二屆六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刻把握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最大的政治和堅持高質量發展這個新時代的硬道理,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符合惠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主要目標和工作安排務實可行。建議市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批準市人民政府提出的《惠州市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批準惠州市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
三、做好2024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建議
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是加快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的攻堅之年,做好全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意義重大。為此,財經委員會提出以下建議:
(一)穩投資促消費擴出口,鞏固提升經濟穩定向好態勢。發揮有效投資“壓艙石”作用,持續加強重大項目謀劃儲備,做好重大項目資源要素保障,全力推進省市重點項目建設,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強力推動招商引資提質增效,鼓勵和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領域建設,更加注重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帶動全社會投資。推動消費持續擴大,穩步提高城鄉居民家庭收入,營造安全放心消費環境,讓居民有預期、敢消費、愿消費。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提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游、體育賽事等新的消費增長點。加大對外貿企業的政策扶持,想方設法幫助企業搶訂單、拓市場,千方百計穩住外貿基本盤。
(二)推動“百千萬工程”加力提速,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保持頭號工程的力度和勁頭推動實施“百千萬工程”,始終把縣域特色經濟發展作為提升綜合實力的重心,把培育典型縣鎮村作為改善城鄉風貌的重點,把打造綠美惠州作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抓手,把體制機制創新作為強動力聚合力的關鍵,推動實現城鄉經濟、社會、環境持續協調發展,為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拓展空間縱深。進一步擴大縣域發展自主權,集中力量打造千億級產業園區,加快形成縣域特色產業集群。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加快補齊鄉村供水、供電、道路、信息網絡、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短板。加快破除阻礙要素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吸引資本、技術、人才等向縣鎮村流動,深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三)突出“制造業當家”,增強高質量發展的勢能。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深入實施制造業“五大提升行動”,打造更具核心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集群,高水平建設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高地,加快推進電子信息產業數字化轉型,大力發展新型儲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以新型工業化塑造現代產業綜合競爭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把創新落到企業上、產業上、發展上,積極推動科技與產業融合發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和產業轉型升級,整合集聚創新資源,做優做大科研平臺,加快創新人才引育,壯大創新主體力量,提高科技攻關效能,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優勢。
(四)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確保重點群體就業穩定。關心關愛社會弱勢群體,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織密扎牢社會保障安全網。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扎實推進健康惠州建設,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筑牢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底。持續加大公辦學位供給,大力支持職業教育發展,促進教育公平與質量提升。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努力塑造與經濟實力相匹配的文化優勢。全力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守牢安全發展底線,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惠州法治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