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工作巡禮①丨市人大社會委安排250萬專項資金用于聽障兒童康復救助

      原標題

      強化監督 推動提高我市殘疾人康復救助保障水平

      市人大社會委堅持“小切口”選題,打出監督“組合拳”推動人大社會建設工作邁上新臺階

        34名兒童順利進行人工耳蝸手術,實現個人費用“零負擔”,2.5萬多例新生兒聽力篩查信息實現共享,人工耳蝸醫保支付標準由原來的4.2萬元/個提高到9.45萬元/套……一直以來,市人大常委會特別關注我市殘疾人事業發展,注重收集代表意見建議和社情民意,從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著手,小切口選題,打出監督“組合拳”,推動聽障兒童康復救助上新臺階。

        安排250萬元用于解決聽障兒童康復救助

        “殘疾人是一個特殊困難的群體,需要格外關心關注,做好殘疾人工作,事關民生福祉、事關和諧穩定。”市人大社會委副主任委員林進寬介紹,為推動惠州殘疾人事業發展,市人大社會委多次開展殘疾人工作前瞻性調研,并在調研的基礎上,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效果導向,堅持小切口選題,將開展聽障兒童康復救助情況專題調研列入2023年的市人大常委會工作要點。

        在監督推動過程中,市人大社會委還注重發揮代表作用,組織和引導代表關注了解聽障兒童康復救助情況,鼓勵社會建設工作領域的人大代表為聽障兒童康復救助鼓與呼,引導12位市人大代表就殘疾人事業發展提出了3件建議,建議辦理取得良好成效。積極主動同省人大代表曾學智一起調研并起草《關于進一步完善我省聽障兒童康復救助的建議》,此建議被省人大列為2023年的重點督辦建議,省政府、省殘聯相繼來惠開展專題調研,有效推進我市殘疾人事業發展。

        與此同時,市人大社會委還積極主動爭取市人大常委會的大力支持,在代表建議辦理專項資金中,安排250萬元用于解決聽障兒童康復救助的2個建議辦理項目。其中,150萬元用于實施“聾兒復聰工程”、完善殘疾兒童康復訓練場地、加強殘疾人政策宣傳和調查項目。另外100萬元用于支持龍門縣殘疾人康復中心建設項目,解決龍門縣殘疾人康復中心場地簡陋、功能室設置不全、設備短缺,殘疾兒童康復機構建設標準不達標等多年未能解決的老大難問題。

        “聾兒復聰工程”救助34名兒童

        在市人大社會委的推動下,我市聽障兒童康復救助工作取得了新進展:建立健全了多部門協調聯動機制,實施“聾兒復聰”工程;衛健部門和殘聯建立了新生兒聽障篩查信息共享機制,民政部門將重度聽障兒童納入困境兒童范疇,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和指導“雙百”社工參與聽障兒童康復救助;教育部門聯合醫療機構、康復機構、心理咨詢機構等,積極推動特殊教育醫、康、教“一體化”融合發展;從2023年9月1日起,醫保部門調整人工耳蝸醫保支付標準,由原來的4.2萬元/個提高到9.45萬元/套,實現了聽障兒童人工耳蝸手術基本醫療費用全部報銷,切實減輕了聽障兒童家庭經濟負擔。

        截至2023年12月,“聾兒復聰工程”已救助34名兒童順利進行人工耳蝸手術。惠城區的3歲聽障兒童小張就是其中受益者之一。2023年,小張在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接受人工耳蝸手術,醫療費用共計25.3萬元,該兒童申請為“困境兒童”后,手術費用全部納入醫保報銷,實現個人費用“零負擔”。如果按照既往政策,該兒童通過醫保最多報銷4.2萬元,同時申請省、市殘聯救助3萬元,個人仍需自費18.1萬元。

        林進寬表示,開展聽障兒童康復救助情況專題調研,是近年來市人大社會委在監督議題切入點的選擇上,始終注重以小見大、以點帶面,以監督“小切口”實現效果“大縱深”的一個縮影。接下來市人大社會委將繼續聚焦民生領域,堅持“小切口”選題,堅持“組合拳”推動,力爭在立法、監督、代表工作中取得新進展。

        惠州日報記者駱國紅 通訊員陳艷 李琳

      編輯: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