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州舉辦廣東種業大會鮮食玉米展示活動
80余種鮮食玉米“領鮮”亮相
“這玉米好甜,好吃!”“這里的玉米品種都是我以前沒見過的優質品種,我也想改種這種玉米!”
11月6日上午,以“綠色引領,種業振興”為主題的第二十二屆廣東種業大會鮮食玉米展示惠州分會場活動,在惠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市農科所”)火熱開啟。現場展示了81個省內外鮮食玉米品種,這些科技感十足、甜度滿滿的玉米讓不少玉米生產、加工企業和種植戶大開眼界。
據悉,本次展示為期5天(11月6日至10日),展示期間歡迎相關玉米生產、加工企業代表和種植戶前往觀摩交流。
玉米生產、加工企業代表和種植戶參觀玉米種植地。
優新品種有綠色防控“黑科技”
金秋時節,在市農科所的試驗田里,一株株玉米結出了壯實的玉米棒,透出了豐收的景象。記者了解到,此次展示現場共種植有來自省內外農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種業企業等近20家單位提供的鮮食玉米品種81個。觀摩現場,技術專家們根據品種特征特性的表現,篩選出仲甜18號、廣黑甜糯1803、廣良糯6號等10個品種進行重點推廣。
現場展示的玉米品種配套采用“智慧農業物聯網系統”“水肥一體化灌溉施肥”等技術進行栽培管理,同時對“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及“帶狀復合種植模式”等進行探索研究。
“別看這個小小的塑料球其貌不揚,每個蜂球里面載有200頭夜蛾黑卵蜂、800頭螟黃赤眼蜂。”現場,技術專家向大家展示了玉米綠色防控“黑科技”:將蜂球放入田間,蜂兒們就會從球上的小洞爬出,可以有效防治草地貪夜蛾、亞洲玉米螟、桃蛀螟等玉米主要害蟲。
據介紹,玉米綠色防控是通過非化學手段來防治病蟲害,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和殘留量,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
試驗田內還可以看到,部分玉米地里間雜種植著毛豆、甘薯等。“我們采取帶狀復合種植,本著作物和諧共生、協同增效的目的,采用高低結合的田間配置原理,在充分利用陽光、地力空間、土壤養分和生長季節等條件下,實現玉米帶和甘薯、大豆、花生帶的地內輪作。”現場工作人員表示,該模式在有效緩和作物爭地矛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及培肥地力的同時,可以提升土地產出率,實現多作物增產增收。
現場工作人員介紹,根據測產結果,毛豆與鮮食糯玉米在2+2的帶狀復合種植模式下,每畝可收玉米鮮苞1600斤、毛豆500斤。花生與鮮食甜糯玉米在2+1的帶狀復合種植模式下,每畝可收玉米鮮苞2200斤、花生178斤,這個模式下的玉米鮮苞產量與同品種凈作相當。
打造增收致富樣板田,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據悉,本次活動由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和惠州市農業農村局主辦、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和汝湖鎮人民政府聯合承辦。來自華南農業大學、華南師范大學、惠州學院以及省市縣區各級農業科研推廣機構、鄉村振興駐鎮幫扶工作隊、農業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120多名業內人員參與觀摩、交流和推介。
展示現場,多個鮮食玉米品種表現出外觀好、籽粒排列整齊緊密、口感香甜、抗病性好、適應性強等特征、特性,受到觀摩人員一致認可和推介。現場展示的良種良法讓各農業企業和種植大戶直觀感受到科技的力量,他們表示,一定要把新技術學到手,把新品種引回家。來自龍門的種植戶申先生種植玉米十多年了,他興致勃勃地記錄下自己“看上”的玉米品種。“這些玉米品種顆粒飽滿,色澤很好,我打算把原來的品種換成這些優質新品種。”
本次活動還邀請相關專家、企業在汝湖鎮進行了有關甜玉米產業高質量發展專題培訓及交流探討等。
種子是核心,技術是密碼。惠州是廣東重要的鮮食玉米種植和加工基地之一,此次鮮食玉米專場展示活動作為廣東種業大會的9個分會場之一,與全省同頻共振,形成“1+N”的農業技術示范展示推廣平臺,為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加快推動良種良法普及應用、保障糧食生產安全、促進農業增產增效和農民增收發揮了引擎帶動作用。
“我們在甜玉米專業鎮汝湖鎮選取了5個村組進行鮮食玉米種植示范,目的是解決新品種推廣‘最后一公里’問題,讓新品種展示示范田真正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樣板田。”市農科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加大優質品種和先進適用技術示范展示和推廣力度,助推全市農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陳春惠 通訊員湯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