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我市各地積極探索發展“資本運營型”集體經濟
打好資金“入股牌” 集體經濟火起來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探索資源發包、物業出租、居間服務、資產參股等多樣化途徑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
近年來,我市各地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積極探索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新路徑,通過注入資本進行集約化農業生產,運用土地流轉新模式,把農村分散的資源聚集化、集體資源市場化,利用上級有關專項扶持資金作為啟動資金及村集體注入資金、以資源換資金等方式,獲取股利、基金返利和資產增值等,不斷增強村級集體收入“造血功能”。
仲愷惠環紅旗村通過村企合作置換物業,不斷增強村級集體收入“造血”功能。 惠州日報記者李苗 攝
抱團聯建
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從“保底型”轉向“發展型”
“采礦權成功出讓,成交價9.32億元!比ツ11月18日,大亞灣區霞涌街道曉聯村一個建筑用花崗巖礦采礦權被摘牌。
曉聯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溫勇強介紹,村里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但此前承包經營的石場,采用傳統的砂石開采技術,作業方式粗放,利潤微薄,給村集體帶來的收入十分有限。2021年石場租賃合同到期后,村里決定終止合作。
豐富的礦產資源該如何開發利用呢?通過多方考察、征求黨員群眾意見,曉聯村選擇與國企合作。去年,在大亞灣開發區的支持下,曉聯村引進惠州港灣綠色礦產資源有限公司,對石場進行開發經營。目前該礦產公司已取得曉聯礦區及配套生產生活區2200畝地表使用權,預計每年可為村里增加115萬元經濟收入,同時為村民帶來更多的就業崗位和股利收入。
近年來,大亞灣開發區借助“黨建共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結對共建機制,充分發揮區屬國企的活力和資源力量,合力提升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鼓勵國有企業通過盤活回撥地資源、建設產業項目、合作開發自然資源等實現資源互補、互利共贏。目前已有6家區屬國企與定點結對聯系行政村達成合作意向,有力促進了村級集體經濟創收增收。
針對部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基礎薄弱、資源利用效率不高、缺乏發展資金平臺等現實問題,惠陽區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和36個經濟薄弱村按照一定比例入股組建合作公司,以專業化、市場化手段對薄弱村的農業、生態、文化等資源進行整合利用開發,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從“保底型”向“發展型”轉變。通過公司運營創收,去年36個合作村年收入平均增加10萬元。
龍門縣龍華鎮成立鎮級資源調度站,與村集體簽訂資源合作協議書,按照“保障兜底、鼓勵發展”原則,通過鎮級統籌調配、經營的模式,為資源匱乏村提供保障,同時為有經濟基礎的村搭建更大發展平臺。去年,龍華全鎮20個村的集體經濟收入全面實現“10萬+”。
借雞生蛋
以各類專項扶持資金作為啟動資金入股分紅
以專項扶持資金入股、在廠房樓頂建設光伏發電項目、流轉80畝土地打造艾草種植示范基地為企業供應原材料……近年來,惠東縣九龍峰旅游區平江村以多種形式投資入股村里的企業——惠州市喜象環?萍加邢薰荆苿哟寮w經濟持續壯大。
“入股保底股利每年有8萬元,光伏發電每年增收12萬元,種植示范基地每年增收7萬元……”說起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平江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趙玩超說,目前平江村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已達35萬元。
如何用好上級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補助資金為鄉村振興賦能?我市各地探索以資金入股“借雞生蛋”,或通過注入村集體資本等,不斷促進項目資產發揮效益,持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收入。
惠陽區新圩鎮花果村通過“村-組-企”合作開發模式引進廣東蓉惠科技有限公司,將2萬余平方米留用地交由企業開發,建成后還把約1.8萬平方米現代化標準廠房交給村集體,由村集體與企業簽訂租賃協議,預計年收入387萬元,比純租地形式提高收益約12倍。
龍門縣平陵街道黃沙村則通過設立集體經濟通信合作社,與縣聯通公司合作實行幫聯共建,通過工商注冊和聯通業務代理授權,開展寬帶聯合投資建設和聯通通信業務代理。平陵街道黃沙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丘偉燕介紹,合作收益分成期限為5年,新開戶村民預存款的50%以及5年總話費出賬金額的35%作為村通信合作社的收入,預計本年度最少可為村集體帶來超6萬元營收。
統籌資源
壯大集體經營性資產增強“造血”功能
“原來出租土地每年只有20萬元租金,現在通過村企合作置換物業,有了價值1.5億元的資產,每年帶來400萬元左右的租金收入!敝賽鸶咝聟^惠環街道紅旗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黃錦亭指著一棟28層的商住樓告訴記者,同樣是一塊地,通過合理利用開發土地資源,讓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資本變資金,村集體經濟收入就翻了20倍。
土地是農村集體所有的最基礎資源,整合土地資源,往往可以成為帶動村莊內部其他資源整合、吸引外部資本合作的基礎。
惠陽區秋長街道白石村于2020年全面完成30個經濟組織的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后,通過成立物業公司、農業公司和置業公司,在加強基層治理和耕地保護的同時,將各小組的產業用地資源統籌起來,推動資源集約配置,片區抱團發展。
“我們已經統籌各村民小組10多萬平方米的產業用地,計劃采取‘第三方公司出資出技術+村集體入股+群眾參與’和‘小組入股+大村領辦+合作經營+收益入村’等方式,持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卑资妩h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賴沛超說,去年白石村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60多萬元,相關項目建成落地后有望增加到300萬元以上。
壯大集體經營性資產是促進村級集體經濟增收的重要抓手,通過深化鞏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對村域內的土地、廠房等資產資源進行清理盤點,依托集體經營性資產,推行由村民一次性出租讓渡土地經營權向入股經營、合作經營等共享土地經營權方式轉變,采取土地租賃、合作開發等方式實現土地利用率最大化、資源商品化,我市不少村莊自身“造血”功能日益增強。
惠州日報記者香金群 歐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