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激活發展引擎 賦能鄉村振興
我市抓黨建促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綜述
開欄語 近年來,我市以黨建為引領,以產業為抓手,立足實際,集中力量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因村施策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多元化發展。全市1043個行政村中,原來經營性年收入不足10萬元的薄弱村占比接近50%,而目前基本實現“10萬+”全覆蓋。為展現全市各地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工作亮點、經驗成效,引導更多村推動集體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從今天起,《惠州日報》推出“抓黨建促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惠州實踐’”專欄,對我市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一些好經驗好做法進行集中展示,敬請關注。
惠城區汝湖鎮通過鎮屬國有公司統一流轉低效使用的旱地、魚塘,發展光伏產業、觀賞魚養殖業,進一步強村富民,每年為仍北村、仍西村兩村的集體經濟收入增加20余萬元,也為村民帶來250多萬元的土地收益。
惠東縣寶口鎮佐坑村流轉土地600多畝,采用“村集體經濟聯合社+農戶+企業或社會組織”模式,實現大米“種產銷”一條龍,2022年村集體經營性收入48萬元。
博羅縣湖鎮鎮和睦村依托顯崗水庫整合農旅資源,集中流轉村里閑置資源,打造民宿產業,實現村集體經濟的突破,202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6.4萬元。
……
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工作,圍繞各項硬任務,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狠抓“亮牌提醒”閉環推進,大力推動“擂臺比武”攀高比強,全面推進“消薄攻堅”固本強基。
各縣(區)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從織密黨的農村基層組織體系、支持村黨組織領辦創辦專業合作社、穩妥推進清產核資和集體經濟合同梳理、推動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積極發展農村多業態經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方面提出了系列制度舉措。經過將近兩年的努力,形成了以資源盤活型、產權改革型、特色產業型、管理服務型、資產運作型等為主要類型的發展模式,推動全市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取得了初步成效,為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能。
惠陽區良井鎮黃洞村佳禾陽光田園綜合體觀光園區吸引了不少游客。惠州日報記者楊建業 攝
鎮級統籌整合資源 激活村級集體經濟“造血功能”
走進惠城區汝湖鎮仍北村,在一處山塘集中成片的區域,一塊塊藍色光伏板連片豎立在水面上,蔚為壯觀。
“光伏產業讓12個村民小組、3000多村民受益,每年還可給村集體帶來約6.5萬元收入。”仍北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劉景芳感慨道,資源一旦被盤活,對村里發展的作用可大了。
2022年,在汝湖鎮黨委統籌下,仍北村低效使用的旱地、魚塘等得到有效盤活,用于發展光伏產業,實現“漁光互補、農光互補”。加上村企合作分紅,村集體經濟收入一下從5.3萬元增加到16萬元。
“通過黨委牽頭,支部帶頭,加大力度盤活閑置資源,引進具有‘造血’功能、帶動能力強的產業項目,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汝湖鎮黨委組織委員李小海說,目前全鎮23個村的集體經濟年收入已全部達到“10萬+”。
鎮級統籌連片發展,是惠城區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有效探索,其核心就是通過各鎮屬國有公司統一流轉盤活資源,或聯合企業發展特色產業,或集中投入資金打造農貿市場、農產品加工園區、電商孵化中心等項目,助力村民致富、集體增收。目前,惠城區所有行政村實現了集體經濟年收入“10萬+”,其中超50萬的39個,超100萬的25個。
這幾天,在博羅縣泰美鎮樓下村供銷蔬菜專業合作社的種植基地,社員們忙著收獲絲瓜、秋葵、玉米等,一派豐收繁忙的景象。
博羅縣泰美鎮樓下村供銷蔬菜專業合作社于2022年5月注冊成立,通過“供銷社+村集體+小農戶”的方式,由省供銷出資企業、泰美鎮供銷社、樓下村經濟聯合社及農民成員122人共同領辦。合作社經營托管土地290畝,根據季節氣候適時輪作蔬菜和糧食作物。
“入社后有土地流轉租金、合作分紅等,每畝產值達2000元,讓人感受到了‘土能生金、地能載物’。”說起合作社的好處,社員鐘志武喜形于色。
合作社鼓了村民“錢袋子”,也增厚了村集體“家底子”。
“村里原來只有魚塘發包每年1000元的收入,去年合作社給村集體帶來了17萬余元收入,加上上級幫扶資金投入項目帶來的收益,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20萬元。”樓下村駐村第一書記劉循江說。
依托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惠州)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泰美鎮整合多方資源、發揮多重優勢,積極推廣“基地公司+村集體聯社+基層供銷社+農戶”的合作模式。
“我們抓住基地落戶機遇,把村集體增收與基地項目鏈接起來,實現興產業、促就業。”駐泰美鎮幫扶工作隊隊長、鎮委副書記嚴耀良表示,這一模式具有強大的帶動作用,拓展了村級集體經濟特別是薄弱村集體經濟的增收渠道。
其實,樓下村的蝶變是博羅縣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一個生動縮影。近年來,博羅縣堅持黨建引領,著力拓展增收渠道,不斷激發內生動力,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年收入“10萬+”的占比從2021年初的45%增長至2022年的100%。
因地制宜一村一策 培育村級集體經濟新增長點
今年以來,惠東縣高潭鎮普聯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楊鑫平格外忙碌,一邊深入田間地頭幫助村民解決生產難題,一邊忙著思考如何打開村辦企業經營思路。“村里辦企業在普聯還是頭一次,我們仍在摸著石頭過河。”楊鑫平坦言。
普聯村地處偏遠山區,集體經濟相對薄弱,產業發展帶來的收入更是空白。而在高潭鎮,像這樣的村不在少數,如何探索出符合自身特色的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子,也成了高潭鎮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思考最多的問題。
“探索成立村辦企業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高潭鎮黨委委員謝長波告訴記者,2022年,鎮里在普聯村試點,以村經濟聯合社名義成立了全鎮第一家村辦企業,帶動當地農特產品銷售,全年經營性收入達44.86萬元,給村集體增收2.8萬元,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產業收入“零”的突破。
在探索村辦企業過程中,高潭鎮充分利用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資源引進渠道優勢,以“村組獨建、村企聯建、村民共建”等形式,因地制宜開展農業生產、農村商貿、鄉村旅游等中介服務,壯大村集體經濟,鼓足群眾腰包。
2022年以來,惠東縣對全縣186個薄弱村建立“一村一策”工作臺賬,抓好統籌謀劃,堅持“掛圖作戰”,積極探索村級集體經濟多元化發展模式。到2023年底,全縣245個行政村有望實現年收入“10萬+”全覆蓋。
錯落有致的民宿、整潔的鄉村小道、如詩如畫的美景……在前往龍門縣永漢鎮見田村的路上,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映入記者眼簾。
而這欣欣向榮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永漢鎮堅持黨建引領,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推動村集體經濟提質增效的責任與擔當。
“鎮黨委積極探索‘社辦企業’模式,鼓勵并指導各村成立村級經濟發展公司,突破村集體經濟發展瓶頸。”永漢鎮黨委組織委員茹瀚源說,針對村里閑置資源多、轄區內企業服務需求多等實際,2022年7月,在見田村等村試點,由社辦企業提供信息咨詢、衛生保潔、公益設施建設維護等服務,為村集體創收。
因地制宜成立社辦企業,打破了村級集體經濟創收困局。“盤活了村里人力、信息、土地等資源,助推了村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避免了過去村企合作‘一錘子買賣’的弊端,去年社辦企業就給村里帶來了5萬多元的增收。”在見田村任職的選調生李文冠對此深有感觸。
其實,堅持因地制宜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是龍門縣的關鍵一招。據了解,龍門縣結合資源稟賦,通過34家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33家示范家庭農場,創建了5個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鎮和25個專業村,并制定“一村一策”發展方案。目前,全縣156個行政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實現“10萬+”。
黨建引領強化服務 注入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動能
在位于惠陽區良井鎮黃洞村的佳禾陽光田園綜合體觀光園區,每到周末和節假日,前來觀光游玩的市民游客絡繹不絕。
據了解,佳禾陽光田園綜合體項目一期開發占地410畝,由“鎮-村-組-企”合作開發,實行“項目保底+分紅”的同時,通過“聯農帶農”促進村民就業,實現村民和村集體共同增收。
黃洞村的發展是惠陽區探索“鎮級兩平臺一公司”發展模式的生動實踐。
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惠陽區在良井鎮試點搭建農村資源流轉平臺、農業發展服務平臺和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堅持黨建引領,由鎮級負責整合資源,提供“一站式”全產業全鏈條服務,實現各村資源互補、經濟協調發展,進而促進村級集體經濟共同發展。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2021年,惠陽區超過三分之一的行政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還不足10萬元。為此,該區堅持黨建引領,全面推行完善村組運行機制,根據各村組資源,設立213個片區黨支部,由村“兩委”干部兼任黨支部書記,以片區黨支部為軸心將村小組、合作社等各類組織鏈接起來,推動村組資源聚合發展。通過努力,目前全區各行政村集體經濟年收入“10萬+”實現了全覆蓋。
黨建引領助力村級集體經濟跑出“加速度”的故事,在大亞灣開發區也比比皆是。
澳頭街道大涌村黨支部堅持“黨建引領產業發展”的理念,加強對村中廠房生產經營的統籌管理,主動將轄區企業納入黨建網格管理,通過設立“黨員服務責任崗”,村“兩委”干部掛點聯系服務企業,并結合“部門下沉、共建一流”活動,配合安監、環保等職能部門,常態化開展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防災防汛等檢查和政策宣講活動,為轄區企業提供貼心服務,吸引了一批優質綠色企業落戶。
“近兩年,村里引進了專業檢測公司、籃球訓練品牌、家具加工制造廠、電子產品生產廠等企業和項目,助力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大涌村黨支部副書記胡萬年說。
霞涌街道曉聯村集體經濟原本基礎薄弱,產業結構單一,經該村黨總支部多方考察、廣泛征求黨員群眾意見,重點加強與區屬國企在產業協作方面的深度合作,對村石場資源進行整體規劃和一體化開發運營,推動村民和村集體收入大幅提升。
……
大亞灣開發區堅持黨建引領,積極探索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新路徑,逐步形成“土地整合型”“結對共建型”“資源開發型”“資產經營型”“示范創建型”等發展模式,奏響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蝶變曲”。
截至2022年底,大亞灣開發區29個行政村全部實現村級集體經濟“10萬+”,其中7個村實現“100萬+”、3個村實現“1000萬+”,全區村級集體經濟整體實現躍升。
仲愷高新區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堅持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盤活用好農村資源資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推動項目、資金、技術向基層一線聚集。
2022年,仲愷高新區舉辦了兩場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擂臺賽,共設立補助經費5110萬元,34支農村黨組織競演隊伍登臺打擂,形成“賽馬比拼”的競爭態勢。“我們村連續兩次拿到面上成效組第一名,贏得經費650萬元。”陳江街道幸福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廖仕繁高興地說。
據了解,仲愷高新區全力打造鄉村振興“仲愷樣板”,投入2.9億元保障鄉村振興規劃中先行啟動的示范帶、綠道及重點項目建設。除此以外,完成農村公路新改擴建134條,建設里程超60公里,先后涌現出潼湖源、潼湖水鄉、文創市圩等一批精品項目,幸福村、西坑村、金星村等美麗宜居村陸續建成。
目前,仲愷高新區38個行政村全部實現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年收入“10萬+”,373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總收入超6億元,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取得新成效。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歐陽成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歐陽成 香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