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市人大代表積極建言綠美惠州生態建設
厚植綠色生態優勢 打造鄉村振興引擎
今年是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開局之年,如何讓惠州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更優美?近期,市人大代表通過參加調研等活動,積極建言綠美惠州生態建設。
代表們認為,要厚植綠色生態優勢,共護天藍山綠水清;要做好規劃、繪好藍圖,讓城鄉綠化持之以恒;要推動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留住綠美鄉愁
爭做綠美惠州生態建設的宣傳者、踐行者、守護者
今年7月,市人大常委會聚焦綠美廣東、綠美惠州生態建設組織開展“更好發揮代表作用”主題活動,300多名在惠的全國、省、市人大代表分成20個小組視察調研植樹造林、生態保護、環境治理等工作,市人大代表張東玲參與其中,感慨頗深。
“事實上,生態文明建設優先一直是銘刻進惠州城市基因的發展理念,天藍、地綠、水清、景美成為了惠州靚麗名片。”張東玲說,在調研中時時感受到綠美理念植入人心,綠美行動走進民眾,處處呈現出城在林中、路在綠中、人在景中的綠美人居環境。作為市人大代表、基層社區書記,她表示將入戶推動、多方互動、上下聯動,以實際行動爭做綠美惠州生態建設的宣傳者、踐行者、守護者,共同營造“人人參與、個個給力”的濃厚氛圍,為綠美惠州生態建設貢獻力量。
樹牢綠色發展理念,堅決守護綠水青山。“通過調研我們也進一步認識到生態建設的重要性,各鎮(街道)在深入推進綠美惠州建設方面還有改善空間。”市人大代表謝申建議,要進一步重視森林資源保護管理,認真落實“林長制”,從“全面建立”向“落地見效”轉變;加大宣傳教育力度,通過多渠道媒介、多種形式民間活動營造群眾愛綠護綠濃厚氛圍;見縫插綠,因地制宜打造“四小園”;挖掘本地故事,探索鄉村文化發展特色;優化營商環境,做好林業、農業龍頭企業服務工作,積極推動產業規模化、品牌化發展。
古樹名木承載歷史記憶,留住綠美鄉愁。“雖然惠州對古樹名木保護的重視度在不斷提高,但保護宣傳的深度和廣度還不夠,群眾保護意識、社會關注度仍然不夠,仍存在往樹下倒垃圾等不文明行為。”市人大代表付晴川建議深入開展宣傳教育,提升全民參與古樹名木保護的意識。如采用多種方式和途徑全方位開展保護古樹名木宣傳,講好古樹名木故事,廣泛普及古樹名木保護知識,讓保護古樹名木的意識更加深入人心,營造人人愛護、保護古樹名木的良好社會氛圍。
提高參與程度
建設高水平城鄉一體化綠美環境
全域推進綠化美化,建設高水平城鄉一體化綠美環境。市人大代表劉偉東建議各鎮(街)、單位和村(社區)在綠植管養上進一步細化工作,做好規劃、繪好藍圖,才能真正讓城鄉綠化得以持之以恒,不做面子工程,不做短期功夫。
市委組織部近期發出《關于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推動全市“綠起來、美起來、凈起來”的倡議書》,提出要組織引導廣大群眾大力開展“四旁”(村莊內水旁、路旁、村旁、宅旁)、“五邊”(村莊外圍山邊、水邊、路邊、鎮村邊、景區邊)綠化美化行動,做到留白增綠、拆違建綠、見縫插綠、應綠盡綠,以實際行動加快打造“推窗見綠、出門見園”的生態宜居環境。
市人大代表鄧文輝建議,通過免費發放花草種子等形式,鼓勵臨街居民在陽臺或樓頂種植花草,打造特色花草路;利用城市道路欄桿,懸掛花草、綠植,打造城市彩虹之路;利用每年植樹節的契機,發動群眾及干部職工在城鄉接合部及合適地方種植適宜的樹木花草等,逐年提高周邊環境綠色覆蓋率。
“加快推進羅浮錐綠美生態示范林配套設施建設。”市人大代表葉苑婷建議政府牽頭為全民植綠提供平臺,同時加大“綠美廣東·博羅行動”的政策宣傳力度,進一步提升全民參與程度,推動植綠護綠理念入腦入心。
在古樹名木保護方面,市人大代表周毅輝建議,各級政府要拓寬資金籌集渠道,全民動員、多方籌集社會資本參與古樹名木保護,提升古樹名木保護水平和管理成效。
轉變發展思路
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
良好生態環境是鄉村振興的“金鑰匙”,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助推鄉村振興的利器。
“轉變發展思路,推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市人大代表廖振良建議,要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布局,調整產業結構,充分挖掘生態產業經濟價值,發揮本地特色經濟果木的優勢。發展林下經濟,向山林要效益,既可以綠化山林又可增加村民和集體收入,促進鄉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讓生態振興落地見效、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
綠色發展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種植綠棋楠助力綠美廣東、綠美惠州生態建設成為惠東推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重要實踐之一。“惠東充分利用林地充裕、風力資源優越等特有的地理條件優勢,這些年逐漸探索出一條綠棋楠沉香種植產業的新路子。”市人大代表何玉智建議,以產業帶動就業、推動發展,形成綠棋楠上下游完備產業鏈,全力推動惠東綠棋楠沉香百億產業發展目標實現,打造惠東響亮名片。
“博羅縣羅陽街道梅花村森林質量精準提升造林點的林木種植樹種過于單一,不利于綜合生態群均衡發展等問題應當得到重視。”市人大代表徐新超建議,博羅縣羅陽街道梅花村森林質量精準提升造林點可以考慮探索經濟林復合生態農業模式,在以培育目標樹為重點的基礎上考慮分層種植,喬木選擇如沉香等終伐收益更大的非速生樹種,林下種植鴨腳木和油茶等灌木、金毛狗等南藥草本、赤松茸和黑皮雞樅等食用菌,豐富生態的同時擴大中間收益,增加林區綜合收益,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桉樹改造所造成的經濟損失。
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六大行動”涵蓋了保護生態環境、優化人居環境、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文化價值。市人大代表藍計香建議,博羅縣要充分利用現有自然資源稟賦,大力發展生態研學,讓中小學生乃至大學生將課堂“搬”到森林里,在增強學生保護生態意識的同時也有助于增加村民的收入。
惠州日報記者劉建威 特約通訊員郭敏 通訊員陳瑞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