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全市自然資源部門多措并舉推進自然資源高水平保護高效率利用
為產業拓空間 向土地要效益
開卷語
在全省吹響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沖鋒號之際,惠州喊出“制造業當家”最強音。作為寸土寸金的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員,如何為產業拓空間、向土地要效益,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當前,惠州全市各縣區都在不斷強化用地規模、用地指標要素保障,加大土地收儲,優化土地供應,提高土地效益,讓土地要素跟著項目走,支撐“2+1”現代產業集群和“3+7”產業園區建設。
今年6月25日是第33個全國土地日,主題為“節約集約用地 嚴守耕地紅線”。日前,記者專訪惠州市自然資源局及各縣區自然資源部門,聚焦土地利用、耕地保護、生態修復等工作,解碼我市探索高水平保護、高效率利用的自然資源高質量發展之路。
“最近訂單充足,我們正加快擴大產能項目的建設!比涨,在惠城區東江灣產業園,利元亨多個項目工地上,工人正爭分奪秒推進建設進度,利元亨園區項目建設負責人對今年公司發展充滿信心。
當前,惠州“3+7”產業園區建設如火如荼,產業項目紛至沓來,一個個項目建設正在你追我趕,交通基礎設施也在同步推進,這些需要土地要素的保障。
“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精準配置用地規模和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笔凶匀毁Y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圍繞我市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和“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重大戰略部署,錨定到2025年全市工業總產值突破2萬億元目標,該局按照“工業項目優先、工業園區優先、拿地即動工優先”原則,建立用地項目清單管理制度,創新用地審批管理模式,推動土地資源要素優先向“2+1”產業、“3+7”產業園區集聚。
近年來,我市著力推進綠美惠州建設,鞏固提升生態優勢;葜輺|江圖片社供圖
強化資源精準配置,全力做好審批服務
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具體到用地指標上,全市將落實年度新增建設用地指標70%以上用于工業項目及其配套建設。實際上,我市近年用于工業項目的比例已超過這一比例。過去3年,惠州安排使用3.18萬畝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中,2.53萬畝用于工業項目及其配套建設,占比79.7%。今后,我市將進一步統籌好增量和存量的用地,向產業項目傾斜,每年供應工業用地面積1萬畝以上。
一塊沉睡土地,能煥發出什么活力?“騰籠換鳥”、盤活存量,是惠州節約集約用好土地的第二步棋。
位于惠東白花的惠州新材料產業園與大亞灣石化區一起,肩負著我市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萬億級產業集群的重任。為保障產業園用地需求,該縣多措并舉統籌了17個鄉鎮的9272.4畝存量建設用地規模騰挪至惠州新材料產業園范圍使用,創造全省單次土地利用規劃調整面積之最。
該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全市自然資源部門緊緊抓住“增存掛鉤”政策機遇,把盤活用地掙取指標作為強化工業項目要素保障、破解發展瓶頸的核心工作來抓,主動爭取資源,努力將“歷史包袱”轉化成“優勢資源”。進一步加快推動工業園區土地連片收儲,并通過閑置收回、分割轉讓、分割收儲等辦法對閑置土地、低效土地進行盤活,優先用于工業園區項目及其配套設施建設,為優質企業騰出更多空間。
我市建立重大項目推行“前置服務”機制和全市自然資源系統服務重大項目工作專班,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諾+并聯審批”審批服務模式,對重大項目提前介入、定期調度,為重大項目提供貼身式、保姆式服務,及時解決報件中存在的問題,保障重大項目快速落地。
突出陸海統籌,堅持規劃引領,聚集生態保護
惠州擁有豐富的山、水、林、田、湖、草、地、礦、海等自然資源,這是我市高質量發展的底氣所在。如何合理有序地開發資源,則需要做好頂層設計,以規劃來引領開發。
“在城市發展區,突出集聚高效,以‘3+7’產業園區為導向,推動工業用地集聚,結合‘豐’字交通主框架,形成‘走廊+組團+平臺’的網絡化產業協同布局。”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局正全力推進市、縣國土空間規劃報批,謀劃推進專項規劃編制和村莊規劃優化提升,積極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繪制好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和利用的總藍圖,構建“1+1+1”市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
如何利用好海洋經濟這一“藍色引擎”,也是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近年來,惠州海洋經濟持續壯大,當前已構建起以臨海石化為龍頭,以濱海旅游、海洋交通運輸、現代海洋漁業、臨海清潔能源為重點,特色鮮明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2021年海洋生產總值約占全市GDP的四分之一。
“突出陸海統籌,構建陸海產業統籌發展格局,海洋發展區將落實海岸帶保護利用管控要求,充分保障核電風電、港口航道、海底管線、海洋牧場等海洋經濟發展空間。”該負責人介紹,未來,惠州將建設成為海洋特質更加明顯、海洋經濟競爭力更強、民生福祉更好、資源利用效益更優、開放水平更高、可持續發展韌性更足的粵港澳大灣區現代化海洋城市。
做好規劃是為了更好地保護與利用資源。在惠州,對于各類資源的保護也在同步進行。
天藍、水清、樹綠、土凈,鳥瞰惠東縣考洲洋蜿蜒的海岸,一片片整齊茂密的紅樹林如“海岸衛士”般駐守著海岸線。在惠東、在大亞灣,惠州正積極推動紅樹林種植工作,不僅改善了生態環境,還推進了鄉村振興發展,使之成為惠州新的生態名片之一。
在惠東平海內港、范和港以及考洲洋等地,我市累計營造紅樹林面積約2804畝,提前超額完成省廳下達的任務。同時,期滿一年管護的新增紅樹林面積通過了省廳核查,下達我市207.6畝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獎勵。
“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深入推進山水林田湖海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自然資源改革發展!
該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全市自然資源部門著力推進綠美惠州建設,鞏固提升惠州生態優勢,錨定“水清灘凈、魚鷗翔集、人海和諧”目標,統籌推進考洲洋、雙月灣、巽寮灣等一批美麗海灣建設,打造美麗海灣惠州樣板。同時,大力推進考洲洋萬畝級紅樹林示范區建設,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紅樹林生態園。
堅守耕地保護紅線,做實做細“雙平衡”
近日,在惠城區橫瀝鎮,從空中俯瞰橫星村2000畝連片高標準農田,成片的水稻長勢喜人,綠油油的稻田把地面裝扮得如畫卷般美麗。
建設高標準農田是提高耕地生產效率和水資源利用效率的重要舉措,對保障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具有積極意義。
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惠州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嚴厲打擊各類新增違法用地和農村亂占耕地建房行為。堅持底線管控,嚴格落實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逐級壓實責任,大力推進補充耕地、水田墾造等工作,加快推進耕地“占補平衡、進出平衡”。足額足量地完成耕地保護的各項目標任務,并歷年在全省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中名列前茅。
據統計,2022年惠州市共完成1.7萬畝耕地恢復,確保耕地總量有序回增,全面落實了“雙平衡”。
墾造水田既是落實耕地保護和改進耕地占補平衡的重要舉措,也是促進重大項目落地、保障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
“通過出臺工作獎勵方案、市級分成指標留在縣(區)等措施,充分調動了基層墾造積極性!痹撠撠熑私榻B,自2017年我省啟動墾造水田工作以來,惠州墾造出一批高質量的適合現代化規;a的高標準水田,截至目前,全市墾造水田動工面積超2.3萬畝,完工超2.0萬畝,新增水田指標1.4萬畝,有效破解耕地占補平衡困局。
同時,全市自然資源部門還加強日常在線巡查,狠抓新增違法耕地整改,強化耕地“非農化”“非糧化”雙管控,持續推動自然資源執法監督“長牙齒”“嚴起來”,守牢耕地保護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據統計,2022年我市耕地面積止減回增3000多畝。
惠州日報記者邱若蓉 通訊員馬正波 陳佛良
惠城:優化土地供給促產業園高質量發展
俯瞰惠城,青山疊翠、碧水潺潺、鷺鳥翩翩,一幅山水畫卷徐徐打開;走進惠城,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燈火輝煌,一派繁華熱鬧景象……城市高質量發展與自然資源部門有力、高效、精準的服務保障密不可分。近年來,惠城區自然資源系統持續深化“市區一體”理念,緊扣“強平臺、抓項目、提質效”主線,加快推進落實自然資源領域硬任務,用好“干貨”“硬貨”,抓住關鍵,精準施策,在服務大局的同時堅決守好底線,通過資源高效利用,為惠城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
惠城高標準做好產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助力項目建設。這是東江灣產業園。 惠州東江圖片社供圖
繪就藍圖
高標準高質量推進“三區三線”劃定工作
科學劃定“三區三線”,是編制國土空間規劃的關鍵,關系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近年來,惠城區自然資源局充分對接惠州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全面推進惠城區國土空間分區規劃研究編制和“三區三線”劃定工作,通過多部門協同推進,市、區、鎮三級聯動,高標準高質量推進“三區三線”劃定工作。
惠城區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三區三線”劃定成果已通過自然資源部質檢正式啟用,作為建設項目用地用海組卷報批的重要依據。
據悉,為高標準高質量做好“三區三線”劃定工作,惠城區自然資源局按照“五個一”全面推進:搭建市、區、鎮三級聯動“一張網”,建立市、區、縣三級聯動溝通綠色通道、例行工作會議制度和技術培訓會制度;建設廣泛參與協同“一平臺”,廣泛收集各區直部門和各鎮街的未來規劃需求;收集并核查現狀數據、規劃數據、管理數據和其他政務數據等4大類基礎數據共130多項,形成自然資源底數“一本賬”;做實重點要素保障“一張表”,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重點項目清單,保障城鄉建設和發展的用地需求;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和城鎮開發邊界的優先順序,拼合形成惠城區三線管控“一張圖”。
規劃先行
全力為項目落地做好規劃服務
近年來,惠城區牢固樹立“制造業當家”“工業立區”的理念,項目建設如火如荼。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部門,惠城區自然資源局優化土地供給,高標準做好產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助力項目建設。
惠城區自然資源局建立“市區一體”規劃編管體系,主動謀劃作為,積極開展千億級產業園、中韓(惠州)產業園(馬安南園)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明確產業園的規劃定位、空間結構、用地布局、開發強度以及配套設施等,促進惠城產業園高質量發展。
2022年以來,該局根據市、區政府的工作安排,開展鹿崗片區、馬安工業集中區、橫瀝分園、馬安南園等17個產業集聚區的控規編制(含調整)工作。同時,為支持鄉村振興產業、民生配套設施等項目落地,已開展了蘆洲衛生院蘆嵐分院、糧倉二期、橫瀝安置房等8個局部地塊控規編制工作,上述控規規劃覆蓋面積共約13.71平方公里。另外,該局出具建設用地規劃設計條件54份,全力為項目落地做好規劃服務,促進了TCL、高盛智谷、利元亨三期等項目落地,推動惠城高質量發展。
村莊規劃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是推動鄉村建設走上科學規劃、有序發展的新路徑。如何合理利用資源,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鄉村?惠城區在鄉村規劃編制、鄉村規劃實施、控制性詳細規劃實施、村民自建房規劃報建等方面下功夫。
區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2年以來,該局先行先試,編制并印發了《惠城區村莊規劃編制工作指引(試行)》,為鎮村開展規劃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技術路徑,使村莊規劃編制逐步規范化、法治化。另外,該局會同各有關鎮(街)推進惠城區第二批“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工作,選取了10個行政村作為惠城區2022年度村莊規劃優化提升村,推動村莊規劃實施。
村莊規劃編制為農村村民住宅規劃報建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的辦法和思路,統籌做好農村村民住宅的總體布局方案,指導村民規范報建,達到合理利用土地資源。接下來,該局將繼續以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鄉村的目標,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為建設“和美鄉村”,助力鄉村振興貢獻力量,提高村民生活幸福指數。
簡化流程
破解群眾不動產登記難題
因歷史遺留問題導致的不動產“登記難”影響群眾落戶、子女入學、房產買賣,是群眾反映強烈的煩心事、揪心事。去年,區自然資源局明確補繳土地出讓金計算方式,簡化辦理流程,解決不動產“登記難”問題。
2022年7月,惠城區自然資源局印發實施《惠城區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的處理意見(試行)的補充意見》(以下簡稱“《補充意見》”),明確補繳土地出讓金計算方式,更好地體現房子實際價格,避免了補繳金額隨基準地價變化大幅度變化的情況。
除了明確計繳方式外,《補充意見》中明確已辦理房產登記手續但無土地來源的房產,經公告權屬清晰無爭議的,其所在土地性質視為劃撥,完善用地手續補繳土地出讓金標準按補充意見第一條房產登記用途對應的自建房、商品房、商鋪等劃撥土地補出讓標準執行,完善手續后按原房產登記用途辦理不動產登記手續。
此外,為更好地便民利民,惠城區自然資源局不動產登記窗口實行了劃撥土地補出讓手續“一窗受理并行辦理”,群眾只需在不動產登記中心一次提交材料,無需往返房屋所在鎮(街)自然資源所、行政服務中心、不動產登記中心等多個部門,極大節省了業務辦理排隊等待和報送資料時間,真正實現了“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經統計,自《補充意見》出臺以來,截至2023年6月初,惠城區自然資源局已辦理3000多宗該類型業務。
綠色發展
吸引國家級保護動物“落戶”
2023年2月初,41只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首次現身惠城區三棟鎮西枝江附近,豐富了惠城區野生動物種類。珍稀鳥類飛來惠城,雖說是自然界偶然事件,卻展現出惠城區重視生態、愛護環境所形成的必然性。
近年來,惠城區引導群眾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通過“愛鳥周”“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等活動,不斷加大保護野生動物宣傳力度,向廣大市民宣傳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普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和環保理念,呼吁大家加入到保護野生動物的行動中,成為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參與者、監督者、行動者;動員全社會參與到野生動植物保護和生態建設中,共同守護綠水青山,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成效,區自然資源局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切實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從救助、巡查、管控等方面建立高效的野生動物保護體系建設,加快推進野生動物管護和巡護的科學布局,通過嚴格監管、嚴密監測、持續宣傳等措施,開展專項行動,構建起科學、安全、有效的野生動物監測防控體系。
優美的生態環境每年都會吸引大量野生動物駐足惠城區,豐富了惠城區的野生動物資源。調查發現,惠城區現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3種,為中華穿山甲、黑臉琵鷺和東方白鸛,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20余種。
惠州日報記者鄧惠婷 通訊員廖志歡
惠陽:新增建設用地優先支持工業發展
地載萬物,萬物共生,土地是生命的載體,承載著豐收的希望。今春伊始,全省吹響高質量發展號角,惠陽區自然資源局以高質量黨建引領自然資源事業高質量發展,堅持產業發展優先、糧食安全優先、綠美廣東優先“3個優先”,牢牢把握“規劃抓在手上、項目落在地上、耕地放在心上、綠美融在路上”,為奮力打造“智造高地·活力惠陽”提供自然資源要素支撐。
惠陽把產業用地供給放在突出位置。這是惠陽(象嶺)智慧科技產業園。 惠州東江圖片社供圖
堅持項目為王
優先支持工業項目提質增效
惠陽貫徹落實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精神,把產業用地供給放在突出位置,助力“制造業當家”戰略實施,抓實大產業、大平臺、大項目、大企業、大環境,確!鞍l展有空間、項目有地用、審批有效率”。
立足資源稟賦,優化規劃布局;蓐枀^自然資源局通過最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劃定城鎮開發邊界208.75平方公里,工礦用地面積69.86平方公里,新增工礦用地17.86平方公里,集中分布在惠陽(象嶺)智慧科技產業園、惠陽(新圩)智能制造產業園、中韓產業園等“3+7+N”重點產業平臺,為“十四五”期間產業高質量發展預留充足空間;同時,將廣汕高鐵、深汕高鐵、深河高鐵、深惠城際、惠霞高速、惠坪高速、紅色干線等重點交通項目線路線位落實上圖,為構建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做好頂層設計。
項目跟著規劃走,要素跟著項目走;蓐枌嵭小皫ы椖俊眻笈,以真實有效的項目落地作為新增建設用地指標配置計劃的依據,堅持工業項目優先、“3+7+N”平臺優先、具備開工條件的優先,加大工業項目用地保障力度。據介紹,2022年獲批新增建設用地指標68.8公頃,其中75.4%以上優先用于支持工業實體經濟,有序引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逐步向“3+7+N”園區集聚發展,成功引進了艾史比特(廣東)電機、廣東道科新材料科技等一批重大項目。
做好重大項目服務保障,實行“帶方案”出讓,對于規劃建設條件明確的工業項目,同步編制建設工程設計方案并納入供地方案,實行“帶方案”招標拍賣掛牌供應。土地成交后,用地單位依據土地出讓合同及審定通過的設計方案等材料可直接申請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全區累計“帶方案”出讓宗地51宗、用地面積83.83萬平方米,配合“帶方案”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44宗、建筑面積360.61萬平方米,有效推動惠州市億沃科技、廣東道科新材料科技、惠州市沃爾科技、惠州愛澄實業、薩瓦運動器材等工業項目快動工、快建成、快投產、快見效。
土地成片開發有助于工業用地集中成片、產業集聚成群發展。以保障重大項目建設和維護被征地農民權益為出發點,惠陽區自然資源局還編制《年度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今年以來,完成征收收儲71.49萬平方米,有效拓寬儲量空間,推動惠陽挺起現代化建設產業的“脊梁”。
堅守糧食安全
全鏈條筑牢耕地保護紅線
節約集約用地,嚴守耕地紅線;蓐枅猿謬@耕地做好保數量、提質量、管用途、挖潛力等實際行動,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惠陽區自然資源局結合地方實際“應保盡保、應劃盡劃”,以“三調”現狀耕地為底圖底數,銜接2020年度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成果,核實耕地增減變化,將符合條件的現狀耕地劃入耕地保有量范圍。通過最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工作成果,落實了耕地保護目標12.63萬畝、永久基本農田11.66萬畝,保證耕地可長期穩定利用。
嚴格耕地用途管制,落實耕地“總量平衡”。惠陽統籌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改造提升、撂荒地整治等工作,將原地類為耕地的種植苗木、林木、草坪的平原地塊,逐步退出并恢復耕地屬性,通過“用山上換山下”,實現區域置換,優化農用地空間布局。2022年實施恢復耕地1806畝,100%落實耕地“進出平衡”。同時,按照“占一補一,占優補優,占水田補水田”要求落實耕地“占補平衡”。2022年落實耕地占補平衡75.5畝,補充糧食產能83134.65公斤,耕地保護制度和占補平衡政策體系不斷完善,有效落實藏糧于地戰略。
持續推進墾造水田,鼓勵耕作條件優越的鎮(街)墾造更多水田,不斷提高耕地質量、增強豐產底氣。2023年以來指導屬地鎮(街)實施新一輪墾造水田,啟動水田墾造350畝,破解水田占補平衡困局,保障“十四五”期間重大建設項目落實水田占補平衡,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
根據最新修訂《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惠陽加大對土地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大幅提高對違法占地的罰款標準。將違法占耕處罰標準從2021年的2萬元/畝提高到2022年以來的33.33萬元/畝,全區占耕比自2018年以來連續6年控制在5%以下,從未逾越15%問責紅線。
堅持林長治林
著力實施綠美廣東生態建設行動
惠陽區高站位推行“林長制”守護綠色資源,搭建區、鎮、村三級林長體系,共設區級林長11人、鎮級林長119人、村級林長452人、護林員136人、監管員90人,確保山有人管、林有人巡,構建“黨政同責、屬地負責、部門協同、源頭治理、全域覆蓋”的森林資源保護發展長效機制。
與此同時,加強森林資源生態保護,構建新時代森林資源執法體系,聯合區檢察院、區公安分局印發《關于建立打擊破壞森林資源違法犯罪行為協作配合工作機制的意見》,與檢察機關和公安機關密切配合,提前介入案件研判,切實強化執法監管,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違法犯罪行為,實現了2022年森林督查圖斑總量、違法圖斑數量比2021年“雙下降”的良好護林態勢。
今年初,惠陽區印發《惠州市惠陽區貫徹落實〈中共廣東省委關于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決定〉的實施方案》,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綠美”生態建設,將綠美惠陽生態建設各項工作納入林長制考核范疇。今年以來,著力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行動,已完成林分優化提升0.44萬畝,森林撫育提升1.1萬畝,營造高質高效鄉土闊葉混交林,精準提升森林質量。
聚焦森林資源保護發展重點難點工作,實現黨委領導、黨政同責、屬地負責、部門協同、全域覆蓋、源頭治理的長效責任體系;蓐柭鋵嵉胤绞组L負責制,開展日常護林巡護工作,2023年來區級出動檢查人員248人次,各鎮(街)出動檢查11046人次,全區專職護林員巡護有效里程達19.7萬公里,森林防火臨時檢查站防火碼掃碼總量17358次,宣教人數達23156人;同時,以科技賦能開啟森防智慧模式,針對森林火災中的“看不清、聽不到、無法觸摸、盲區多、危險性強”等痛點,依托林長智慧治理平臺,借助無人機、高空鷹眼等智能設備實現24小時全天候熱感高溫預警、無線煙感報警,及時掌握現場信息,確;鹎樵诘谝粫r間得到有效控制,實現“打早打小打了”。
接下來,惠陽區自然資源局還將積極落實省委“百縣千鎮萬村”工程決定,協同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先導性、基礎性作用,在規劃引領、盤活存量、靠前服務、耕地保護、生態建設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描繪具有惠陽特色的自然資源畫卷。
惠州日報記者李芳娟 黃尉宏 通訊員肖繼蓮
惠東:強化規劃布局節約集約用地
2022年以來,惠東縣自然資源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認真落實自然資源部“堅持土地要素跟著項目走,堅持節約集約用地,堅持分類保障”和《自然資源部關于在經濟發展用地要素保障工作中嚴守底線的通知》要求,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和市自然資源局的工作部署,以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治理,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為目標,全面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推動惠東高質量發展,為努力建設惠東山海文明城市提供堅實的自然資源保障。
惠東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治理。這是黃埠鹽洲紅樹林。 惠州東江圖片社供圖
精準規劃布局
引領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助力城市品質提升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
2022年以來,惠東縣自然資源局不斷強化土地資源的前瞻規劃意識,著力發揮空間規劃的精準布局作用,有序推進總體規劃、詳細規劃編制,開展“三區三線”劃定,做好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引領全縣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助力城市品質提升。
《自然資源部關于在全國開展“三區三線”劃定工作的函》要求,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的順序,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做到現狀耕地應保盡保、應劃盡劃,確保三條控制線不交叉不重疊不沖突。
2022年,惠東縣自然資源局以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數據和2020年國土變更調查數據為基礎,以惠東縣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現狀、“三線”評估及優化研究、國土空間規劃數據整理等專題研究為支撐,完成惠東縣“三區三線”劃定工作。2022年10月14日,“三區三線”劃定成果通過自然資源部質檢并正式啟用,作為建設項目用地用海組卷報批依據。
惠東縣自然資源局全力做好“三調”工作,圍繞土地地類認定這一核心內容,認真研究土地分類標準。歷時3年,調查人員全面查清了以2019年12月31日為標準時點的惠東縣國土利用狀況,期間被國務院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自然資源部表彰為“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先進集體”。
2022年,惠東縣自然資源局積極開展城鎮開發邊界內控制性詳細規劃工作,完成《廣汕鐵路惠東南站站區規劃》等4項規劃編制工作;指導有關鄉鎮完成《惠東縣白花鎮下營村地段控制性詳細規劃》等14項規劃(含修改)編制工作;配合開展惠州新材料產業園配套區(白花片區)(大洲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等14項規劃(含修改)編制工作。2023年以來,組織或指導有關鄉鎮開展36項規劃(含修改)編制工作,謀劃城市片區高質量發展。
保障項目用地
“一地一策”重點加大國有建設用地供應力度
按照“堅持土地要素跟著項目走,堅持節約集約用地,堅持分類保障”的要求,2022年以來,惠東縣自然資源局不斷強化土地資源的分類管理意識,有序推進用地報批、土地供應、閑置土地處置、土地征拆等工作,促進全縣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惠東縣自然資源局科學開展土地用途管制,全力做好用地組卷報批,千方百計掙取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用于工業項目。2022年,完成新增建設用地組卷報批226.67公頃,其中超80%用于工業項目;今年截至6月15日,惠東縣已完成用地報批組卷面積133.9966公頃,其中超70%用于工業項目,主要安排用于惠州新材料產業園產業用地及配套設施用地,保障惠東縣產業園區發展的用地需求,推動工業項目加快落地實施。
同時,按照“一地一策”方式有序推進項目用地供應,重點加大對國有建設用地的供應力度。2022年,完成土地掛牌出讓34宗168.68公頃,其中20宗135.09公頃為工業用地;協議出讓、有償劃撥、補繳地價項目合計28宗63.47公頃,實現土地收入30.1億元;今年截至6月15日,已實施土地出讓(含正在實施掛牌和協議出讓公告項目)16宗,涉及面積55.2公頃,為惠東縣經濟社會發展做足土地資源支撐。
惠東縣自然資源局按照新增建設用地指標與閑置土地處置掛鉤的工作思路,鼓勵盤活存量建設用地,積極掙取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從工業園區開始,對一些開發不積極,長期空置的土地進行收回歸宗,為實體經濟發展、先進制造業落戶騰出寶貴且短缺的工業用地資源,掙取數量可觀的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向存量要增量,讓沉睡的土地資源“活”起來。
惠東縣自然資源局依照法律規定,積極開展城鎮批次建設用地和重點項目土地征收和拆遷。2022年,完成征地面積約2011畝,支付土地補償款約19086萬元,主要涉及廣州至汕尾鐵路工程等13個項目,為科學規劃、產業集群騰挪有效空間。
嚴守耕地紅線
大力推進墾造水田項目,計劃實施4個項目約2620畝
惠東縣自然資源局始終堅持節約集約用地,強化耕地數量和質量占補平衡,引導建設項目不占或少占耕地。2023年上半年,惠東縣重大項目、批次用地占用耕地267.3735畝,糧食產能284381.55公斤,其中水田227.649畝;已落實耕地占補平衡267.3735畝,糧食產能284381.55公斤,其中水田227.649畝。
為推進設施農業用地備案和上圖入庫工作,惠東縣自然資源局始終堅持靠前服務,不斷簡化辦理流程。2023年上半年完成設施農業用地備案和上圖入庫16宗,面積341.4675畝,有效促進現代農業健康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此外,根據省級定期下發的自然資源常態化監測圖斑,結合惠東縣實際,擬定今年全年恢復耕地計劃2200畝。截至6月18日已恢復耕地578.16畝,目前全縣耕地恢復工作正穩步推進落實,確保年度全縣耕地不減少,并略有盈余。
惠東縣自然資源局大力推進墾造水田項目,竭力破解占補平衡困局。2023年上半年,已驗收的項目1個,位于白花鎮,建設規模686畝,新增水田582畝;已竣工待驗收的項目5個,分布在平山、大嶺、安墩、寶口、高潭等5個鎮(街),建設規模1599畝,預計新增水田1330畝;正在實施墾造水田項目1個,位于白花鎮,建設規模615畝,預計新增水田面積516畝;計劃實施項目4個,分布在平山、多祝、安墩、平海4個鎮(街),建設規模約2620畝,總投資估算約2.62億元,目前項目選址、項目園地論證工作已完成,待縣政府常務會議審定《惠東縣2023年墾造水田項目實施方案(調整稿)》后實施。
惠東縣自然資源局還從源頭上嚴格查處各類違法違規占用耕地或改變耕地用途行為,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截至2023年6月15日,全縣已拆除復耕整改疑似問題圖斑416宗,恢復耕地面積551.31畝。
惠州日報記者賴金朗 通訊員張曉兵
博羅:強規劃優布局拓空間賦能“百千萬工程”
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是全省高質量發展的頭號工程。要持續推動縣域高質量發展,資源要素的保障必不可少。作為重要資源保障部門,博羅縣自然資源局積極貫徹落實“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以國土空間規劃為引領,以要素供給為保障,以耕地保護為核心,以高水平服務為目標,優政策、強供給、守責任、促提升,以新擔當新作為書寫自然資源工作新答卷,為縣域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為博羅奮力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廣東實踐創先縣貢獻力量。
博羅泰美發展特色葡萄種植。 惠州日報記者鐘暢新 攝
規劃有眼力
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 土地綜合整治“一盤棋”
科學編制國土空間規劃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圍繞“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落實,博羅縣自然資源局以國土空間規劃為引領,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為抓手,以騰挪農村建設用地資源為重點,優化布局、拓展空間,為博羅挺進GDP千億縣提供有力支持。
高質量發展,規劃先行。自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啟動以來,博羅縣自然資源局高度重視,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高質量編制全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目前,已啟用“三區三線”劃定成果,劃定耕地保有量43.43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40.102萬畝,生態保護紅線58.66萬畝,城鎮開發邊界34.21萬畝。
以規劃為支撐,推動城鎮開發邊界范圍外的閑置低效建設用地規模向園區及產業項目集聚。目前,該局已將城鎮開發邊界內的新增空間優先用于重大產業平臺、“十四五”重大項目,以及解決鎮(街)突出歷史遺留問題。接下來,將加快以詳細規劃深度推進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開展鄉村地區規模騰挪工作,劃定村莊建設邊界,分類推進村莊規劃編制工作,保障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園區集體征地留用地及村莊必要的基礎設施和宅基地建設空間需求。
以國土空間規劃和村莊規劃為指引,扎實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在省級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工作推進方面,麻陂鎮省級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實施方案已通過省級備案,計劃總投資8.88億元,涉及11個行政村,整治區面積52.26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223畝洪湖村現有耕地提質改造項目的立項、規劃設計;已完成406畝耕地恢復;正在開展1649畝耕地提質改造和墾造水田的項目踏勘、選址和土地清查等前期工作。同時,還謀劃申報以縣域為單元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試點工作,以通過全縣土地資源的大整合,優化全縣建設用地布局以及永久基本農田的布局,解決該縣建設用地低效使用及永久基本農田碎片化問題。
供給有魄力
盤活存量精準配置 破解項目用地瓶頸
博羅堅持“產業為王”“項目為王”“制造業當家”。發展實體經濟,項目是關鍵。項目的高質量推進,離不開土地資源要素的高質量保障。
2月6日,博羅縣2023年制造業項目集中動工投產活動舉行,183宗項目集中動工投產,總投資791億元。與此同時,各鎮街項目建設也陸續傳來好消息:石灣鎮13宗制造業項目集中動工,總投資108億元;惠州益利素勒電磁線項目試產;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惠州)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項目二期加速推進;大金空調華南生產基地項目在羅陽街道動工……項目快速、高效推進的背后,凝聚了博羅縣自然資源人全力提供資源要素保障的辛勞與汗水:加強服務,精準了解項目的建設所需;不斷完善供地計劃,推動集約用地,強化自然資源全生命周期管理,聚焦項目落地全要素、全過程保障,推動村鎮集聚區升級改造工作,拓寬產業空間,為“百千萬工程”打下堅實的要素保障基礎。
為了更好地解決項目建設用地需求,博羅縣自然資源局主動對接項目,深入了解企業所需所想,及時解決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當好項目建設的“店小二”“服務員”“保障員”,為全縣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國土空間要素保障。同時,主動與各鎮街及產業園區管委會、縣發改、科工信等職能部門溝通,形成工作合力,協調解決項目用地卡點、難點問題。
盤活存量,破解用地難題。去年以來,該局堅持“土地要素跟著項目走”,努力爭取國家及省專項指標,用好用實“雙處置”掙取的指標,保障全縣重大項目和產業項目用地規模需求。2022年,搶抓“增存掛鉤”政策機遇,通過存量土地處置攻堅行動,處置存量用地12844畝,掙取新增建設用地指標4511畝,全市第一。高效精準配置土地資源,統籌約8600畝建設用地規模精準配置到產業園區、工業實體項目,并重點保障博羅智能裝備產業園,撬動“3+7”園區外存量規模及落實預留規模約4000畝集聚入園,保障園區發展。
硬啃硬干,向低效用地要空間、要效益。該局創新舉措,通過加快推進村鎮工業集聚區升級改造工作,拓寬產業發展空間。今年,博羅縣自然資源局會同石灣鎮、園洲鎮全力推進石灣鎮滘嚇村、園洲鎮深瀝村和瀝東村三個村鎮工業集聚區的升級改造工作,推動形成可復制的經驗在全縣推廣。
服務有活力
優流程壓時長 行政服務提速增效
縣域高質量發展,營商環境是關鍵。博羅縣自然資源局主動作為,通過優化審批流程、壓縮行政審批辦理時限、出臺系列政策等措施,提升政務服務水平。
創新舉措,審批服務提質增效。去年以來,博羅縣自然資源局結合“營商環境綜合提升年行動”,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推動營商環境綜合提升。全面推廣“交房即發證”服務,實施“交房即發證”的樓盤擴大至17個。推廣“區塊鏈+不動產登記”,設置11個“一窗受理”專窗,提供“一窗通辦、一窗通取”服務,群眾通過一個窗口即可辦理涉不動產登記業務。全面優化行政審批服務,對工業產業項目等掛牌出讓用地辦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取消鎮街流程,辦理時限壓縮至5個工作日;建設項目總平面方案審批時限壓縮至3個工作日;掛牌土地確權登記審批時間由原來的3個工作日優化至1個工作日。
博羅縣自然資源局將緊跟信息化、智能化的腳步,充分利用互聯網,推行“不動產登記線上辦”,實現不動產轉移登記“掌上辦”。
保護有毅力
統籌整合資源 全鏈條全方位守護耕地
在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耕地紅線同樣不能逾越。保護耕地,博羅縣自然資源局一直不遺余力。
在保護耕地的工作中,該縣堅決遏制亂占耕地的違法行為。去年,該局組建督導組深入全縣各鎮街開展耕地“非糧化”“非農化”問題整改督導,嚴格整改耕地流出問題圖斑,堵住耕地流出端口,確保耕地面積不減少。今年,更是以創建耕地保護“田長制”先行縣為契機,構建耕地保護新機制。同時,加強宣傳教育,強化群眾的耕地保護意識。制作多條以耕地保護為主題的短片向社會宣傳耕地政策;制作耕地保護宣傳小冊30余萬份,覆蓋縣、鎮、村、組四級,走村入戶宣傳發放。
保護耕地,不僅要保數量還要提質量。為此,博羅縣自然資源局制定了《博羅縣2022年度耕地“進出平衡”總體方案》《博羅縣2022年度耕地恢復工作實施方案》,統籌推動撂荒地復耕復種、原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的地塊整改恢復為耕地等工作,2022年恢復耕地約4700畝。同時,全力推進墾造水田。去年率先在全市完成2021年度墾造水田任務并完成市級驗收,新增水田面積1090畝,完成任務效率和新增水田面積數均位列全市第一。2022年該局共實施9個墾造水田項目,新增水田面積2900畝。
惠州日報記者李燕文 通訊員李培江
龍門:成立服務重大項目專班 提高建設用地保障效能
聚焦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強化自然資源要素保障;做好耕地保護工作,構建耕地保護共同責任機制;保護農民權益,開展農村村民住宅用地涉及農用地和未利用地轉用審批工作……自然資源是生活之基、生產之要、生態之本,關系千家萬戶,支撐各行各業。去年以來,龍門縣自然資源局瞄準目標,鉚足干勁,守正創新,緊緊圍繞國家、省、市、縣重點工作,奮力開創自然資源工作新局面,為助推龍門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龍門構筑“龍門十三湯”區域溫泉旅游形象。 龍門地派溫泉森林度假區提供
保障自然資源要素
為經濟社會發展留足空間
當前,龍門縣正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緊扣建設綠色發展美麗幸福示范縣目標,搶抓產業轉移機遇,堅定不移抓實體經濟,堅持制造業當家,大力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力爭今年GDP增長8%以上,2025年GDP達到350億元,為惠州加快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建設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作出龍門更大的貢獻。
在近期舉行的惠州市推進高質量發展現場會(龍門站)上,12宗項目進行現場簽約。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龍門共引進項目29宗,總投資額138億元?h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項目支撐,推動項目落地建設,自然資源要素保障是關鍵。
當前,龍門縣自然資源局扎實推進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深入鎮、街和縣直部門展開調研,精準編制國土空間用途管制方案,為未來十五年全縣經濟社會和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留足發展空間。目前規劃成果已通過省自然資源廳前置審查初審,正逐級上報省政府審批。
具體到土地要素保障工作方面,根據“三年工程瞄準兩年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等工作任務目標,龍門縣自然資源局通過成立縣自然資源系統服務重大項目工作專班,起草龍門縣“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要素保障專班方案,并向全縣鄉鎮及相關部門收集涉用地要素保障問題清單,穩步有效提高建設用地保障效能。
“在工作中,我們主動靠前服務,提前介入,為重要項目、鄉村振興項目進行用地預審,提速做好用地報批工作,有效防止項目違法用地、違法占耕現象發生。”據龍門縣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通過使用預支新增建設用地等方式落實用地規模14宗,面積1152.9375畝;用地報批21個批次,獲批用地指標1632.70058畝,及時為葛埔石場、中天元、華能、惠州市龍祥興科技有限公司等龍門工業園重點項目和G355、G220北延線等基礎設施項目提供用地要素保障。
做好耕地保護
構建耕地保護共同責任機制
耕地作為最寶貴的資源之一,既支撐著農業發展的根基,更承載著人類生存的命脈。多年以來,龍門縣一直將耕地保護作為全縣重點工作之一,龍門縣自然資源局秉持錙銖必較、寸土不讓的態度堅持保護耕地,堅決守好耕地紅線。
動態監測是持續做好耕地保護工作的有力措施之一。該局通過“全鏈條”方式處置違法用地,“零容忍”遏制新增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2023年以來,龍門縣自然資源局通過嚴格執法監督,抓早、抓實土地衛片執法工作,嚴厲打擊違法占耕、違法占用永久基本農田行為,進一步加強了耕地保護與監督。
同時,加強耕地保護宣傳,并不斷構建完善耕地保護共同責任機制。一方面,龍門縣自然資源局通過加強耕地保護政策宣傳,充分有效調動農民參與耕地保護的積極性,并通過耕地保護補償機制,增加農民補貼,加大農業扶持,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屬地管理責任,推動鎮村兩級對行政區域內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責任制有效落實;強化縣直部門責任,構建規范有力的耕地保護共同責任機制。
對于非法用地行為絕不手軟。為此,該局不斷加強巡查管控工作,從嚴落實“早發現、早制止、嚴查處”的工作機制,及時發現、制止、查處非法占地、非法開采行為,整治打擊違法用地;壓實部門和屬地管理責任,采取鄉鎮重點工作例會、通報批評表揚、簽訂責任書等有效措施,壓實屬地政府的主體責任和職能部門的共同責任;進一步加強與各鄉鎮(街道、場)和相關職能部門的溝通協調,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情況通報、聯合查處等機制,加大聯合執法力度。
加速“農轉用”審批
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保護農民權益
初夏時節,走進龍門縣龍華鎮西族村陳屋村民小組,藍天白云、樹影婆娑、波光粼粼。村民陳飛燕指著身后造型古樸的連排特色民宿開心地說,自實施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以來,陳屋村民小組逐步夯實宅基地使用及流轉的制度基礎,探索出一條“農戶+集體+企業”的盤活宅基地好路子,備受村民和游客好評。
宅基地是保障農民安居樂業和農村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加強宅基地管理,對于保護農民權益、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為貫徹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精神,落實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有關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規范有序推進農村村民住宅建設用地“農轉用”審批權限下放工作的實施,龍門縣自然資源局根據省、市有關文件指示精神,在全市各縣區率先制定出臺《龍門縣農村村民住宅用地涉及農用地轉用和未利用地轉用審批實施方案》,通過減少審批層級、縮短審批時間、提高審批效率,更好更快地保障村民住宅建設的合理需求,確保農村村民住宅建設用地涉及農用地轉用和未利用地轉用審批事項“接得住、接得穩、辦得好”。
記者了解到,在該工作正式開展前,龍門縣自然資源局多次召開業務培訓會議,深入解讀工作指引,進一步幫助鄉鎮工作人員及相關業務經辦人員明確用地審批政策、規則、標準,并聚焦審批流程管理中的常見問題和難點進行實操指導,要求各方認真履行職責,正確運用權力,依法依規審批,保證審批質量。
今年6月,根據各鄉鎮提交的農村村民住宅用地“農轉用”需求,龍門縣自然資源局組織開展了第一批次21宗村民宅基地“農轉用”審批工作,滿足了2023年上半年村民建房的用地需求。
“把好事辦好,把民生事辦實”。龍門縣自然資源局將持續深入推進農村村民住房涉及“農轉用”審批工作,組織開展更多批次的農村住房建設用地報批工作,切實做到放管結合、寬嚴并濟,為保障村民合理住房需求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務,不斷提升村民生活獲得感和幸福感,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助推全面鄉村振興提供更有力支持。
惠州日報記者黃宇翔 通訊員鄭綺珊
大亞灣:綜合施策全鏈條做好資源要素保障
六月嶺南,驕陽似火。在大亞灣石化區,?松梨诨葜菀蚁⒅泻づ迫诘却箜椖拷ㄔO如火如荼;在新興產業園區,智能制造、科技創新你追我趕,孕育磅礴發展新動力。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是大亞灣“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年。當前,大亞灣開發區正錨定“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高地和國內一流開發區”的目標奮力奔跑。作為資源要素保障部門,市自然資源局大亞灣分局始終立足大亞灣發展所需、自然資源所有,綜合施策全鏈條做好資源要素保障,助力大亞灣高質量發展“加速跑”,著力把“自然資源”轉化為“經濟實效”。
大亞灣石化區;葜輺|江圖片社供圖
重規劃
自西向東布置五大功能組團
城市發展,規劃先行。近年來,市自然資源局大亞灣分局把做好頂層設計、科學編制規劃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為“一張藍圖繪到底”提供規劃引領作用。目前,大亞灣開發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成果已按程序上報,預計6月底可獲省政府審批。從空間規劃上看,大亞灣開發區自西向東布置了五大功能組團,分別是千億新興產業園、港口現代物流經濟帶、世界級石化產業高地、霞涌濱,F代服務業集聚區、濱海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其中千億新興產業園為惠州市“3+7”工業園區之一,是大亞灣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和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建設區域,重點發展儲能(能源電子)、智能裝備、電子元件等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為滿足該片區用地需求,在本輪國土空間規劃中,重點布局了一類工業用地及生活性配套用地,規劃總用地面積6.09平方公里。該片區建成后,將成為大亞灣對接深圳的“橋頭堡”、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為解決城市配套不完善、品質不高等短板問題,大亞灣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提出要將大亞灣打造成“產城人融合之城、品質之城、效率之城、宜居之城”,為此,市自然資源局大亞灣分局按照“強功能、優格局、補短板、提品質”的要求,結合“城市原點”、綜合文化創意園等規劃要求對大亞灣已有的總體城市設計、城市核心區城市設計方案等方案進行了充實完善,為接下來高水平推動城市形象提升、打造城市名片提供規劃引領作用。同時結合“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推進了《澳頭片區(大涌村、三門村、東升村)村莊規劃》和《西區片區(塘尾村、樟浦村、上田大嶺村小組、荷茶橫排、老圍村小組)村莊規劃》以及《西區片區村莊市政配套工程詳細規劃》的編制;組織開展了綜合交通規劃、社會停車場專項規劃等專項規劃編制,為統籌城鄉融合發展提供有力指引。
據了解,接下來,惠州市自然資源局大亞灣分局還將啟動全區產業空間優化挖潛、“一流營商環境”支撐體系評估補缺、城市更新專項規劃、“惠民生”專項規劃編制等相關工作,著力解決空間資源配置缺少科學規劃指引、生活空間規模缺乏剛性約束等問題。
強保障
2022年至今獲批新增建設用地76.16公頃
“大亞灣開發區土地資源非常有限,一流灣區的建設需要一流的土地管理相匹配,高質量發展必須要有集約高效的土地管理作保障,”市自然資源局大亞灣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保障大亞灣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惠州市自然資源局大亞灣分局編制了《大亞灣開發區土地高質量利用行動方案》,按照“土地要素跟著項目走”的原則,在“調結構、補短板”下順利實施“有保有控”的差別化用地政策,在“保收入、穩增長”中建立健全精準化供給機制,在“盤存量、優增量”下推進土地集約高效利用,將有限的土地資源向制造業集聚、向工業園區集中。
為確保相關工作落到實處,該局創新工作機制,成立重大項目推進工作專班,推行“掛圖作戰”,實行“一個項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精準發力,成效明顯。經統計,2022年至今,全區獲批新增建設用地76.16公頃;公開掛牌出讓土地243.04公頃;千億產業園塘橫片區累計簽訂征地協議書509.8公頃,惠霞高速公路主線全線交地施工;按照“先易后難、一地一策”的原則加大力度分類做好低效閑置土地處置,各項考核指標如期推進;采取“依托項目抓儲備”的思路加大儲備土地資源整合力度,進一步提升土地利用效益。
在全力做好用地服務保障的同時,該局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科學劃定“三區三線”,全面做好耕地進出平衡工作;同時以“零容忍”的態度、“長牙齒”的硬措施依法做好違法用地整治和農村亂占耕地建房行為整治,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牢牢守住耕地紅線。2020年7月至今,全區衛片未出現占耕違法四大類重點問題,衛片違法面積和違法占用耕地比例繼續保持全市低位。
優服務
持續推進“不動產登記+”服務體系建設
“上門服務暖人心,工作效率高,我們一天就拿到了《不動產權證書》!”惠州市自然資源局大亞灣分局不動產登記部門主動上門服務,僅一個工作日就為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有限公司辦理好國有土地使用權登記業務,暖心、高效的服務受到該公司贊揚。
惠州市自然資源局大亞灣分局始終厚植為民情懷,常態化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主動從“要我服務”轉變為“我要服務”,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基層群眾急難愁盼涉土問題,實現服務群眾“有溫度”。
在不動產登記服務方面,該局持續推進“不動產登記+民生”“不動產登記+金融”等服務體系建設,實現企業和群眾“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也不跑”。
在涉自然資源信訪調處方面,該局主動開展下訪、約訪、接訪、回訪等活動,抓早抓小,著力把涉自然資源問題發現在基層、穩控在基層、化解在基層。今年上半年,自然資源部通報表揚全國自然資源信訪工作業績突出單位和個人,惠州市自然資源局大亞灣分局是受表揚單位之一,也是廣東省唯一受表揚縣區。
惠州日報記者匡湘鄂 通訊員曹志勇 劉曉紅
仲愷:“帶方案”供應 探索項目落地新途徑
自然資源作為最珍貴的發展“家底”,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素和戰略支撐。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面對新職責、新使命和新任務,市自然資源局仲愷高新區分局從筑牢實體經濟、打造生態宜居、增進民生福祉等方面重點發力,促進產業項目、城市面貌與人居環境協同發展,進而實現“產·城·人”深度融合,助力仲愷高新區開創全面建設國家一流高新區新局面。
仲愷潼湖生態智慧區。潼湖生態智慧區提供
產業立區 項目為王
推行產業項目“零條件預審”
探索產業項目落地的新路徑。市自然資源局仲愷高新區分局打破傳統土地出讓模式,探索“宗地帶方案掛牌出讓”模式,即對于規劃建設條件明確的產業項目,將出讓用地建設工程設計方案納入供地方案,實行“帶方案”供應。
同時,推行產業項目的“零條件預審”工作,產業項目意向業主可在拿地前完成設計方案的技術審查,摘得土地后可根據“零條件預審”通過的方案圖,立即申請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大大縮短產業項目的報建審批時間,真正實現“交地即開工”。
通過實行“帶方案”供應和提供“零條件”預審服務,把審批環節由“接力跑”變為“齊步跑”,把企業的“等地期”變為辦理業務的“加速期”,進一步節約企業時間成本,在提速項目落地的同時,更有利于土地資源精準開發利用,實現政企雙贏。
打通產業項目落地的痛點堵點。市自然資源局仲愷高新區分局積極探索“留用地集中安置新模式”,以政府統籌、區屬國有企業投資建設和運營的方式,實行集中安置、集中建設、連片招商的開發模式,將留用地“聚零為整”,謀劃建設總建筑面積約155萬平方米的群益智能制造產業園,可惠及村集體經濟組織超150個。
此外,通過精準招商引資和科學制定置換方案,進一步提升了群益產業園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有力保障被征地農民長遠生計。自2022年3月正式啟動招商工作以來,該園入駐企業40家,總投資9.4億元、達產產值15.7億元、年稅收8552萬元,土地利用質量和效率明顯提高。隨著該園區內各類服務設施、市政道路以及公園綠地等配套逐漸完善,周邊農村生活環境得到大幅改善,被征地村民不僅能實現就近就業、增加收入,還可以享受到更加舒適、便利的生活配套。
村集體經濟組織將留用地權益等值置換成工業標準廠房的方式,推動了留用地安置從“分散式”走向“集中式”,“實打實”解決留用地歷史遺留問題,進一步節約日趨緊缺的土地資源,為更多優質的大項目好項目在仲愷落地建設提供了新空間。
城鄉融合 生態宜居
打造“一心八廊,一環多節點”綠地空間結構
“公園城市”建設路徑逐漸明晰。市自然資源局仲愷高新區分局順應生態文明要求,突出綠美廣東引領,依托仲愷優越的生態本底,圍繞“宜業、宜居、宜游”三大規劃策略,綜合分析自然空間格局和城鎮空間格局,組織編制公園綠地系統專項規劃,構建點—線—面相結合的綠地系統結構,打造仲愷“一心八廊,一環多節點”的綠地空間結構,營造具有仲愷特色公園綠地體系。
“公園城市”規劃,以“枝脈”串聯仲愷各片區城市服務中心,形成人—自然—城市和諧共生的生命共同體,從而提升仲愷城市空間品質和服務水平,提高城市吸引力及資源要素集聚能力,打造低碳產業新城,塑造高顏值城市形象,增進高品質民生福祉。
鄉村振興成效更加顯著。市自然資源局仲愷高新區分局積極響應“十四五”時期全面實施鄉村振興總體部署,組織實施村莊規劃優化提升三年工作計劃,分類分期對有條件、有需求的村莊進行規劃優化提升,重點解決好村莊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等問題,為鄉村振興各類開發建設活動提供空間支撐,推動城鄉全面協同發展。
市自然資源局仲愷高新區分局以編制“多規合一”、簡約實用的村莊規劃為目標,堅持多方參與的工作機制,聚焦村莊實際發展特征和群眾現實需求,有序推進村莊規劃優化提升工作。今年,選取了金星村和赤崗村等2個村作為仲愷首批村莊規劃優化提升試點村莊,率先開展了村莊規劃優化提升工作,為下一步全面開展村莊規劃優化提升探索出一條可以復制推廣的方法路徑,實現從“村莊規劃底圖”到“鄉村振興藍圖”的保障機制和路徑更加有效。
以人為本 為民解憂
辦好惠民實事,跑出便民利企服務新速度
優化服務“小窗口”是做好“便民利企”大服務的關鍵環節。二手房交易“帶押過戶”正式啟動,免去了提前還貸以注銷抵押登記的“過橋”環節,大幅縮短交易時間,降低交易成本,減輕購房者的資金壓力,讓二手房交易“只進一個窗口、只交一套材料”即可完成注銷原抵押、二手房交易、設立新抵押業務的“三合一”,群眾更有幸福感和獲得感。
同時,推出“以圖查房”服務,群眾、企業經身份認證后,均可通過廣東省政務服務網或者惠州市自然資源局微信公眾號在線可視化查詢不動產登記信息及地籍圖,讓群眾、企業更加便捷、直觀、全面掌握房屋基本情況,有效降低房屋交易風險,保障好群眾、企業合法權益。
此外,進一步推進“不動產+民生”服務,在去年實現不動產+水電過戶基礎上,今年6月燃氣窗口正式進駐不動產登記大廳,實現二手房產權+水電氣同步過戶。并設置“辦不成事”窗口兜底群眾“辦成事”,試點將服務網點延伸至東江、惠南、中韓產業園起步區以及人工智能產業園,避免群眾多頭跑。
筑牢地質災害風險防范的安全防線。市自然資源局仲愷高新區分局緊盯汛期、高考等關鍵時間節點,對城鎮、農村居民點、醫院、學校、旅游景區等人員集中地區,重要公路、鐵路、堤壩等工程建設項目以及山區削坡建房等重點地區開展拉網式排查,確保排查全覆蓋、無死角。
依托群測群防體系和技術支撐隊伍建立健全應急響應機制,在“人防+物防”的基礎上,拓寬“技防”手段,安裝自動化監測儀器13套,有力提升地質災害預警和應急響應能力,確保實時掌握地質災害隱患點動態,切實減少或避免突發性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積極推進地質災害隱患治理,通過科學有效制定地質災害隱患點綜合治理方案,按期完成15處在冊地質災害隱患點綜合治理,實現省、市地質災害防治三年行動任務目標,減少受威脅群眾約300人、減少潛在經濟損失約6000萬元,為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保駕護航。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十四五”規劃邁入新階段、新發展的承上啟下之年,也是仲愷高新區全面建設國家一流高新區的起步之年。市自然資源局仲愷高新區分局將準確把握新時代新征程自然資源工作定位,在自然資源利用約束趨緊的情況下,探索保護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徑,讓沉淀的自然資源“動起來”“活起來”“用起來”,持續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助力仲愷高新區奏響高質量發展“最強音”。
惠州日報記者林麗娟 魏怡蘭 通訊員劉穎菲
數說
1 過去三年全市79.7%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用于工業項目及其配套建設。
2 今后每年供應工業用地面積1萬畝以上。
3 2022年惠州共完成1.7萬畝耕地恢復,耕地面積止減回增3000多畝,實現耕地保護“雙平衡”。
4 惠東平海內港、范和港以及考洲洋累計營造紅樹林約2804畝。獲省廳207.6畝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