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健康成長的過程中,營養狀況是家長們關注的永恒話題。兒童群體處于長身體的關鍵時期,很多父母認為能吃是福,不會限制孩子進食。然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兒童營養狀況雖然得到改善,但健康狀況卻不容樂觀,兒童超重或肥胖的發生率正在逐年升高。
不久前,一場兒童肥胖義診活動在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舉行,得到良好的社會反響,該院兒童內分泌、生長發育專科副主任醫師魏苗苗、張旸、丁鳳等專家現場科普兒童生長發育的相關知識,引導家長們關注兒童肥胖問題,學習了解科學體重管理、平衡合理膳食及運動管理等相關知識。
胖娃娃未必是好事!該院兒童內分泌、兒童生長發育專科相關專家提醒:對于生長發育異常的孩子,家長要做到盡早發現、盡早干預、盡早治療。
來源:千圖網
每5個孩子里就有1個“小胖墩”
“我家孩子今年5歲,特別喜歡吃冰激凌和蛋糕,每天放學后都要我買給她吃,不給吃就鬧脾氣。今年以來,體型胖了很多,老師最近也提醒我要注意孩子的健康問題。”張女士告訴記者。
記者發現,由于膳食不平衡,加上不愛運動等不良生活習慣,一些兒童小小年紀就出現明顯肥胖。但很多家長尚未意識到肥胖對孩子健康影響的嚴重性,甚至有的家長認為胖的孩子更健康。這也導致肥胖兒童越來越多。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我國6~17歲的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達到19%,也就是說,每5個孩子里就有1個“小胖墩”,而在1985年的時候,這個數字還只有大約1%!
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童內分泌、生長發育專科張旸表示,肥胖按照病因可分為原發性、繼發性和遺傳性三種肥胖。原發性肥胖與遺傳、飲食和身體活動水平等有關,肥胖兒童中絕大多數屬于這種肥胖;繼發性肥胖主要是由于患有疾病或外傷引起的內分泌障礙導致的肥胖;遺傳性肥胖主要是指遺傳物質變異(如染色體疾病、基因突變等)導致的一種較少見的肥胖。
兒童肥胖危害會延續至成年后
張旸提醒,兒童肥胖不僅影響兒童的正常生長發育,對于兒童成年后的影響也非常大。與正常兒童相比,超重肥胖的兒童更容易發生糖脂代謝紊亂,引發血脂異常、糖耐量異常甚至糖尿病,增加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以及脂肪肝的發病率。還可能影響兒童的性激素的和生長激素的分泌,進而影響他們的身高和身體正常發育。此外,還會增加呼吸道感染、哮喘等疾病的發生。
根據現代臨床醫學雜志,肥胖兒童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可能性是正常體質兒童的6倍。也有臨床研究發現,超重及肥胖兒童骨齡較正常兒童明顯提前。女孩成年后易發多囊卵巢綜合征。研究顯示,與肥胖相關的共存疾病已超過200種。
專家同時提醒,兒童肥胖還有一個比較大的影響,就是肥胖問題會影響兒童的社交,使兒童產生自卑、孤僻等心理,這些心理問題容易產生一些認知障礙。
來源:千圖網
專家建議科學應對肥胖
肥胖,一般指由多因素引起的能量攝入超過消耗,導致體內脂肪積聚過多體重超過參考值范圍的營養障礙性疾病。一般而言,出生體重偏高、嬰兒期體重快速增長的孩子;膳食結構不合理、高油高糖等高能量食物攝入過多,不吃早餐、經常吃零食、愛喝含糖飲料、經常在外就餐的孩子;不愛運動的孩子;長期睡眠不足的孩子等“高危人群”特別容易胖。
對于“胖娃娃”,專家給出的飲食干預方法有:調整飲食結構和飲食行為,粗細搭配、葷素搭配,細嚼慢咽,嚴格控制每日食物總攝入量,保證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的充足供應。
此外,運動干預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建議6歲以下兒童每日戶外活動2小時,減少靜坐時間,6歲以上兒童每天至少累計達到1小時的中、高強度身體活動。以有氧運動為主,每周至少3天的高強度身體活動,有利于科學管理體重問題。
睡眠不足是導致兒童肥胖及相關代謝疾病的重要高危因素。養成健康的睡眠衛生習慣有助于減肥,如良好的睡眠規律、睡前避免參與較興奮的活動等。
最重要的一點是貴在堅持。制定切合實際的目標,家長、兒童需同時堅持:堅持自我監測,定期測量身高和體重,評估自我管理的效果。
相關鏈接
到底胖不胖 公式來計算
常用的判斷健康體重的指標是體質指數(BMI),計算方法是用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假如孩子處于6~18歲兒童青少年階段,可參照《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與肥胖篩查標準》來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