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行新傳丨農村科技特派員王國莉:發揮科教優勢 賦能鄉村振興

        原標題:

         農村科技特派員王國莉發揮科教優勢賦能鄉村振興贏得村民稱贊

          “王教授是我們的科技‘財神爺’”

        初夏時節,萬物生機勃發。走進惠城區汝湖鎮圍仔村,一片片綠油油的稻田映入眼簾。得知“科技特派員”王國莉又到村里來了,村民楊益富放下身邊雜活,趕忙把她請到插滿青秧的田間,為剛插播即將富硒的水稻“把脈”。

        王國莉博士是惠州學院生命科學學院教授。2021年底,作為駐鎮幫鎮扶村農村科技特派員,她跟團隊被選派到汝湖鎮。由此,活躍田間地頭服務“三農”,又成為她的工作常態。實際上,11年前王國莉就已經被遴選為省級農村科技特派員,這些年來,她和團隊相繼被派駐到鄉村一線開展科教助農,通過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解決種養難題,精準培訓和指導鄉土人才實現精準幫扶等,助力鄉村振興。

        

      王國莉(右)與種植戶交流。

        推廣富硒大米,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王教授是我們的科技‘財神爺’。”在圍仔村,提起王國莉,村民交口稱贊。

        這得從“富硒大米”說起。

        2021年底,王國莉和團隊來到汝湖鎮后,立即開始工作調研。“圍仔村有水稻種植傳統和優勢,村民對新技術的接受度較高,希望通過科技成果的轉化,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蓖鯂蛘f,團隊經過認真研究,決定開發功能性農產品,推廣種植效益更高的富硒水稻。

        2022年春,王國莉團隊在汝湖鎮政府和圍仔村支持下,開展了富硒水稻種植試驗,并確定了優選方案!跋啾绕胀ㄋ,我們通過噴施富硒肥料,每畝種植成本只增加了幾十元,但種植收益卻能翻倍!蓖鯂蛘f,對于種植富硒水稻,村民的積極性越來越高。

        去年下半年,王國莉帶領團隊以圍仔村為中心,聯動周邊古仙村、埔頭村的種植戶,打造千畝富硒水稻種植基地。楊益富就是基地的種植農戶。

        去年晚造,楊益富種植了4畝多的南晶香占水稻,在王國莉團隊指導下,順利收獲了品質優良的富硒大米!霸瓉硗瑯拥钠贩N,每斤大米賣三四元,現在可以賣到8元以上,收入翻了一倍多!睏钜娓桓袊@,“想要增加收入,還是得科學種田。”

        王國莉介紹,去年收獲的富硒大米,通過“鎮屬國資公司+農村經濟聯社+普通農戶”的產業利益聯結機制,在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的支持下,統種統收統銷,為500多位農戶增加了約150萬元收入。

        “去年的富硒大米全部售罄,供不應求,也打出了知名度。”王國莉表示,今年計劃進一步推廣,種植2000~3000畝,同時做好產業規劃,建設大米加工基地,結合研學、稻田音樂會、稻田運動會等文旅項目,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王國莉所在的農村特派員團隊發揮科教優勢,助力鄉村振興。

        整合多方資源,解決鄉村發展難題

        推廣種植富硒大米,只是王國莉團隊幫扶項目之一。如何整合資源,將人才和科技優勢轉化為鄉村振興動能,才是他們更想做的。

        王國莉介紹,團隊入駐汝湖鎮后,經過全面調研,于去年4月創新提出“大學—政府—鄉村—聯盟(UGCA)”校地合作新模式,推動惠州學院、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和汝湖鎮政府高度融合,依托新打造的鄉村振興博士驛站,集聚博士等高層次人才500多人,資源涵蓋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等領域。

        為進一步發揮人才驛站“戰略研判力”和“科技主力軍”作用,驛站創新探索出“鄉村出題,博士答題”的運營模式。

        汝湖是惠州市“甜玉米之鄉”,是“廣東省一鎮一業甜玉米專業鎮”,如何進一步推動甜玉米綠色標準化生產,做優做強汝湖甜玉米產業,助力汝湖一二三產融合示范鎮創建?

        面對汝湖鎮拋出的問題,王國莉表示,驛站組織博士團隊深入調研,主導完成了汝湖鎮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規劃、“新時代生產大隊式”撂荒地復耕復種機制探索、汝湖鎮甜玉米特色產業調研報告等,以建設“一村一品”為抓手,推動甜玉米綠色標準化生產、千畝生態鋅硒大米產業落地、汝湖生豬養殖等產業發展,不斷探索汝湖鎮一二三產融合的模式和實現路徑。同時,團隊還創新探索甜玉米產業“六統一”生產模式,以合作社為載體實現統一供應優良品種、統一工廠化育苗、統一測土配方施肥、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技術指導、統一訂單收購,降低農民勞動成本、提高種植效益。

        5月19日,王國莉團隊通過博士驛站主導孵化的第一個“廣東惠州甜玉米科技小院”和“共富驛站”在位于汝湖黃埔村的廣東源茵生態園落地。王國莉說,今年秋天將跟各方一起努力推動千畝超甜水果玉米規模化生產示范基地建設,實現聯農帶農和效益增收。

        “農村科技特派員以及進駐博士驛站的專家團隊,將技術、信息、管理等現代生產要素引入農業農村一線,為鄉村振興賦能添彩,更好地解決了鄉村發展難題!被莩菂^委農辦常務副主任、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黨組副書記王少良說。

        培養鄉土人才,增強鄉村振興活力

        “鄉村振興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各類人才來書寫!痹谕鯂蚩磥恚鳛檗r村科技特派員,不僅要用送“技”下鄉,還要為農村注入人才“活水”,培養鄉村振興需要的各類工匠人才。

        今年5月起,王國莉帶領團隊聯合博士驛站、惠城區鄉村振興人才驛站,組織開展惠城區“鄉村工匠”創業培訓暨鄉村創新創業大賽,計劃培育鄉村工匠及各類農村經營性人才約100人,不斷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王國莉介紹,接下來,將通過在驛站孵化科技小院、共富驛站和大學生校外社會實踐基地等形式,逐步培育覆蓋鄉村振興五大領域的專業團隊,如農業技術托管服務、農業科普研學、鄉村治理、美麗鄉村建設規劃、美麗鄉村品質提升、融媒電商運營、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管理團隊等,圍繞一二三產融合、人才培養和融媒電商綜合服務,開展多層次的技術指導、技術推廣和人才培訓服務。

        “70后”王國莉是山西萬榮人,從農村走出來的她,學的是農學,有著深沉的三農情懷!叭绻阍谡n堂上找不到她,那她準在田間地頭!蓖鯂虻耐聜儗λ貏e了解。

        成為農村科技特派員11年來,王國莉及其團隊扎根農村,在科技賦能農業產業升級方面,服務過山茶、巖茶、甜玉米、絲苗米、羅非魚等眾多農產品項目,為功能農業、精準種植、農業標準制訂、“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品牌建設等提供了智力支持,為促進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貢獻。

        常年行走在鄉間,王國莉習慣穿一身休閑裝和運動鞋,覺得這樣“更自在”。“說實話,在田里風吹日曬的,還是挺辛苦的。”王國莉說,但她還是非常珍惜農村科技特派員這個身份,因為“能夠把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用科技讓農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感覺很踏實,人生也更有意義”。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香金群 歐陽成 通訊員李小海

        “360行新傳” 線索征集

        1 下載惠州頭條APP,登錄后點擊下方內容欄“我的”,進入“報料”專欄按提示上傳相關信息即可。

        2 撥打惠報新聞24小時熱線2831000、18898898855或添加18898898855微信報料。

      編輯:小麗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