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戶存款破紀錄 “超額儲蓄”引關注

        你最近愛存錢嗎?近日,詞條“真的要開始存錢了”“為什么一定要學會存錢”等頻頻登上微博熱搜。央行發布的2023年一季度金融統計數報告也顯示,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15.39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9.9萬億元,超過去年全年新增額的一半。

        惠州市民存錢的熱情同樣高漲,截至3月末,我市全市本外幣存款余額突破九千億元大關,住戶存款余額同比增長15.8%。記者走訪發現,一邊是大家存錢熱情不減,另一邊,則是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不差錢”,多家中小銀行紛紛發布公告,下調人民幣存款掛牌利率。

      越來越多市民傾向于存錢。 惠州日報記者周楠 攝

        市民存錢熱情高漲

        惠州市本外幣存款增速連續4個月上升

        儲蓄一直是國人偏愛的打理資產的方式之一。去年以來,居民存款的大幅增長已經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央行數據顯示,2022年,住戶存款新增17.84萬億元,比上一年多增了7.94萬億元,創歷史新高。

        進入2023年,這一數據還在攀升。央行數據顯示,今年1月人民幣存款增加6.87萬億元,同比多增3.05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6.2萬億元,創下單月歷史新高。2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2.81萬億元,同比多增2705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7926億元。

        惠州居民的“存錢罐”也突突地鼓了起來。記者從人民銀行惠州市中心支行了解到,截至3月末,我市全市本外幣存款余額9334.3億元,突破九千億元大關,同比增長14.8%,增速較去年同期高8.8個百分點,存款增速連續4個月上升,同比增速居全省第四;比年初增加937.7億元,同比多增616.5億元,比年初增速11.2%,居全省第一。

        從存款結構特點來看,各部門存款同比均多增,住戶及非金融企業部門存款增長均以定期為主。其中住戶存款保持穩定增長,住戶存款余額3989.4億元,同比增長15.8%,比年初增加236.7億元,同比多增36.7億元。住戶存款中的住戶定期及其他存款余額1985.8億元,比年初增加193.3億元,同比多增22.6億元,占比住戶存款增量的70.2%;同比增長23.8%,高于各項存款增速9.0個百分點。

        全市非金融企業存款余額3286.9億元,同比增長8.4%,比去年同期高4.7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300.3億元,同比多增204.3億元;其中活期存款比年初減少16.8億元,同比少減40.5億元;定期及其他存款比年初增加317.1億元,同比多增163.7億元,比年初增長15.9%。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曹婧博士表示,本輪“超額儲蓄”準確地說是“超額存款”,根源在于居民收入預期不穩和風險偏好下降。“首先,收入下降導致消費收縮,儲蓄相應增加。其次,儲蓄包括存款、房產、股票、理財等多種形式,疫情的‘疤痕效應’和理財贖回潮等一系列風險事件使得居民風險偏好明顯下行,房產、股票、理財等高風險資產配置意愿下降,存款被動高增。資產縮水(主因是房價回落)和預期轉弱造成居民資產負債表受損,‘超額存款’成為居民實現資產負債表再平衡的一種方式。”曹婧表示。

        “去年年底,理財市場客戶大量贖回,資金向存款市場流動,因此各項存款平穩增長。”我市業內人士認為,市民存款增長反映出,在收入不確定性增強、消費需求受到壓制、理財市場波動較大的背景下,居民儲蓄意愿較強。

        年輕人消費更趨理性

        傾向于“更多儲蓄”的居民占六成

        住戶存款增加其實有跡可循。記者隨機采訪多位市民了解到,不少市民重拾父母輩“存錢”的傳統,有的是受市場行情影響轉換投資方向,有的則是為將來打算。值得關注的是,過去年輕人基本都是“月光”,花錢大手大腳,不僅存不了錢,甚至很多時候還會“舉債”消費,如今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啟“報復性”存款,刮起了“存錢上癮”的旋風。

        “去年基金虧太多了,心里不是個滋味。我現在有多余的錢都會存在活期賬戶,如果有大額存單,利率合適也會考慮。”惠州白領小蔡告訴記者,他是2020年前后開始接觸理財的,剛開始的時候賺了點錢,加大本金投入后,卻虧得他寢食難安,去年4月,小蔡的基金賬戶浮虧達到30%。“投資變成賭博,風險實在太大,不如老老實實存款保住本金。”

        “85后”周女士則是被去年的理財產品“傷”到了。“去年買理財產品虧了,雖然不多就幾百塊,但是心有余悸。現在,感覺還是買大額存單、國債這類產品更穩妥點。”

        “即將組建一個新的家庭,以后要花錢的地方很多,得開源節流,省著點花。”陳裕已經和女朋友談婚論嫁,為了未來開始規劃存錢計劃。

        消費趨于理性,也推波助瀾了存款創新高的發生。“之前喝掛耳咖啡,現已換成速溶咖啡。”工作5年的李小姐說,從2022年中開始“報復性”存錢,“最直觀的變化是不再超前消費了,以前幾百的口紅、衣服看中就買,周末聚會旅游,現在會自我控制,更精打細算,最大限度買自己最喜歡最合適最有性價比的產品,一年算下來還真存了不少錢,滿滿的安全感。”李小姐說,自己的儲蓄方式是超過5位數了就定存一筆,不太糾結利率的問題,最重要的是保住本金,培養存錢的習慣。

        在社交媒體上,“真的要開始存錢了”“父母輩為什么能存得住錢”等話題也屢次登上熱搜,存錢,正逐漸成為年輕人關注的焦點。

        來自央行發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也進一步證明了大家的存款意愿。該報告顯示,在消費、儲蓄和投資意愿中,傾向于“更多儲蓄”的居民占58%,接近六成。不過,數據顯示,傾向于“更多投資”的居民占18.8%,比上季增加3.3個百分點;傾向于“更多消費”的居民占23.2%,比上季增加0.5個百分點。

        銀行“不差錢”

        長期存款產品利率穩中有降

        一面是大家想存錢,一面是銀行“不差錢”。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末,6家國有大行及7家已公布2022年年報的股份制銀行吸收客戶存款合計超150萬億元,比2021年增長16.67萬億元,增速達到12.4%,創下歷年新高。如果按照總人口14億來計算,相當于去年國內每人多存了1.2萬元。

        在此背景下,銀行存款利率不斷下調,4月以來,多家中小銀行紛紛發布公告,下調人民幣存款掛牌利率,涉及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大額存單等,不同期限調整幅度不同。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等多家銀行則早在去年就下調了存款利率,大額存單等相關存款產品的利率也是應聲下降。

        調整后的存款利率形成了清晰的三個梯隊。以一年期整存整取利率為例,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大型國有銀行利率為1.65%;以民生銀行、平安銀行等為代表的股份制銀行利率為1.85%;而廣東華興銀行、廣東南粵銀行等為代表城商行則分別為2.025%和2.0%。

        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認為,從各類銀行存款利率來看,除了3個月期,其他期限定存平均利率均是城商行領先,其次是農商行、股份制銀行,國有銀行各期限平均利率均墊底。

        從利率走勢來看,今年銀行普通定存、大額存單均呈現出長期利率穩中有降的趨勢。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今年3月,銀行定期存款1年、2年、3年期利率均下跌,跌幅分別為0.3BP、0.4BP、2.1BP。3月,大額存單共發行657只,其中,1年、2年、3年、5年期利率分別為2.262%、2.798%、3.27%和3.572%,較上個月分別下跌0.1BP、0.7BP、5.9BP、2.4BP。

        在此情況下,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從長期看,市場無風險利率下降是大勢所趨。“2023年,隨著宏觀經濟恢復和有效融資需求回升,銀行體系對資金需求量將有所增加,存款利率有望保持基本穩定。”董希淼表示,對居民個人而言,如果資產配置中中長期存款較多,那么收益率可能有所下降,居民應平衡好風險與收益的關系。“追求穩健的收益,在存款之外可以適當配置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及貨幣基金等。”

        銀行從業人士建議,對于有儲蓄需求的市民來說,可以選擇長期的理財產品,例如通過大額存款、保險、國債等來鎖定長期收益。而對于部分風險承受能力較高的,可以適當增加配置權益類資產,以定投的方式長期投資,伴隨著市場周期,或將得到不錯的收益回報。

        惠州日報記者劉乙端

      編輯: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