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制企業上市冰火兩重天 “打新”要注意什么?

      原標題

      滬深交易所主板注冊制首批企業上市
      投資者“打新”要注意什么?

        4月10日,滬深主板迎來首批10只注冊制新股上市,由此注冊制改革在A股市場全面落地。上市當日,10只主板注冊制新股的“首秀”無一破發,有3只新股股價翻倍以上,漲幅最大的中電港漲了兩倍多。不過隨后,10只新股有8只暴跌,第一天追漲買入的股民大多損失慘重。業內人士提醒,在全面注冊制下,23倍發行市盈率隱性紅線被打破,投資者的樂觀預期將會提前反映在新股定價中,新股發行價格相應會偏高,上市后的上漲空間可能受限。因此投資者應該在投資之前充分了解公司的基本面、市場情況以及行業發展趨勢等信息,以此避免因盲目跟風而遭受損失。

      注冊制下主板新股申購規則、上市規則的調整,對投資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惠州日報記者周楠 攝

        10只主板注冊制新股“首秀”集體大漲

        主板注冊制首批10只新股,滬市主板有5家,分別是中重科技、柏誠股份、常青科技、中信金屬、江鹽集團;深市主板企業也有5家,分別為南礦集團、陜西能源、中電港、登康口腔、海森藥業。

        Wind數據顯示,截至當日收盤,10只新股悉數大漲。其中中電港漲幅最大,上漲221.55%;登康口腔以173.89%的漲幅次之;柏誠股份股價翻倍,收漲110.63%。此外,南礦集團上漲83.03%,中信金屬、常青科技漲幅均超70%,海森藥業、中重科技漲幅均超60%,江鹽集團漲幅超50%,陜西能源漲超40%。

        10只新股的不俗表現,讓“打新”賺錢效應十足。從收盤價來看,登康口腔的賺錢能力最強,公司發行價20.68元/股,盤中股價最高達65元/股,中一簽能賺17980元;其次是海森藥業,發行價44.48元/股,盤中最高達到84.50元/股,中一簽賺15200元;中電港以中一簽賺13160元排在第三;即便是最弱的陜西能源,中一簽也能賺2300元。

        作為配套機制,此次全面注冊制改革優化了主板股票不設漲跌幅限制期間的盤中臨時停牌機制,新股在上漲和下跌方向,均有30%、60%的臨時停牌,單日最多可能停牌4次。當日,10只新股中有9只觸發過臨時停牌。

        值得注意的是,臨時停牌期間,投資者可以繼續申報,有效申報價格范圍為最近成交價的上下10%,超出范圍的申報將被拒單;臨時停牌期間,投資者也可以撤銷當日尚未成交的申報。

        爆炒后表現不佳 追漲買入損失慘重

        上市首日10只新股集體遭遇爆炒,隨后表現如何呢?次日開盤,10只新股中8只出現暴跌,其中7只個股跌幅超10%,這7只個股也是滬深兩市當日跌幅最大的個股。到12日收盤,依然有7只個股收跌。

        以N登康為例,上市首日收盤價為56.54元,次日收盤價42.1元,12日收盤價39.5元,如果按上市首日收盤價買入,短短兩天的時間,買1000股就浮虧1.7萬元。N柏誠上市首日收盤24.56元,次日收盤18.99元,12日收盤18.23元,如果按首日收盤價買入,買1000股損失6300元。C海森上市首日收盤74.88元,次日是僅有的兩只翻紅個股之一,收盤82元,不過到12日回落收盤73元。

        究竟誰在爆炒主板新股?以深交所主板上市新股中的大盤股陜西能源為例,這兩天買入前五位的都是東方財富旗下的營業部。而東方財富主要向廣大互聯網用戶提供證券交易服務,散戶是絕對的主力,而且股民數量眾多。陜西能源雖然發行市盈率高,但股價低,這也正符合散戶喜歡買低價股、不敢買高價股的習慣。實際上,不僅是陜西能源,其他許多新股也有大量東方財富的營業部上榜。這說明,炒作這些新股的主力就是散戶和一部分游資。

        更考驗投資者專業能力 不能盲目“炒新”

        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注冊制下主板新股申購規則、上市規則都作出了調整,這些對投資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與過去相比,全面注冊制之下,主板新股發行價格不受“23倍市盈率”限制,網上投資者申購新股單位由1000股調整為500股。新股上市首日在簡稱前加標識“N”,上市次日至第5個交易日,將在簡稱前加“C”標識。新股前五個交易日不設價格漲跌幅限制,自第6個交易日起,主板漲跌幅限制仍為10%(科創板、創業板實行20%的漲跌幅限制)。

        這意味著,主板新股上市時,破發的風險相比核準制時大大增加。這從科創板、創業板新股實施注冊制后,破發概率大大增加可見一斑。對喜歡打新的投資者來說,全面注冊制背景下,今后打新不再是包賺不賠的游戲,科創板、創業板新股如此,滬深主板新股也是如此。也許不久的將來,A股新股上市破發會跟港股、美股一樣普遍。當然,市場行情好的時候,破發的比例會降低;而當市場行情差的時候,新股大面積破發也不稀奇。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認為,全面注冊制實施后的短期內,投資者“打新”熱情仍在,“打新”行情仍然值得參與;但“打新”的預期收益將明顯分化,這將考驗投資者的分析能力和選股能力,盲目“打新”的策略并不可取,推薦投資者重點關注掌握核心技術、符合國家長期發展戰略的企業標的。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上市公司股價表現與基本面更加緊密關聯,投資者需要通過合理定價能力、風險管理能力獲得回報,逐步實現理性思考并回歸價值投資。

        小提醒

      “打新”要留意這些變化

        想要參與“打新”的投資者,需滿足T-2日前20個交易日的日均持倉市值在1萬元以上這一條件。新股中簽后,投資者要在賬戶里留存足夠的錢以方便繳款。如果中簽后沒有繳款,視為放棄認購。投資者連續12個月內累計出現3次中簽(包括新股、新債)但未足額繳納認購資金情形的,將被列入限制申購名單,自其最近一次放棄認購次日起的180日(含次日)內不得參與網上新股、新債申購。

        要注意,主板新股上市前五個交易日雖不設漲跌幅限制,但設置了30%、60%兩檔停牌指標,每檔停牌10分鐘。新股開盤后漲幅(或跌幅)達到30%時,停牌一次;復牌后漲幅(或跌幅)達到60%時,再停牌一次。這一規則的目的,是為市場提供冷靜期,減少非理性炒作。同時,臨時停牌期間,投資者可以繼續申報,也可以撤銷當日尚未成交的申報。

        另外,主板新股在連續競價期間,引入2%的價格籠子或10個最小價格變動單位(1個最小價格變動單位為0.01元),超出范圍的申報將被“拒單”。這對許多習慣于事先掛較高價格買入或較低價格賣出的投資者影響較大,因為這樣掛單很可能是無效的。

        惠州日報記者劉乙端

      編輯: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