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中國節·清明】惠州殯儀館心理咨詢師:人生告別旅程的心靈指路人

        人生是一段不斷告別的旅程,只是,有的人不擅長告別,尤其是生與死的離別。殯儀館或許是見證最多生死離別的場所,在這里,工作人員不僅服務逝者,也關注與逝者永別的生者。

        去年,惠州市殯儀館在開展“殯儀服務質量提升年”活動中,引入專業心理咨詢師工作團隊,設立“舒心站”,為有需要的逝者家屬開展情緒疏導和心理支持等服務,幫助他們在與親人告別之后,獲得繼續前行的力量。

        清明節前夕,惠州日報記者來到惠州市殯儀館舒心站,采訪了兩位在這里工作的心理咨詢師,聆聽她們遇到的關于“離開和告別”的故事,以及她們作為“心靈指路人”發揮的作用。

        吳芳菲:

        “能幫助有需要的人,這份工作讓我挺有獲得感的”

        對于吳芳菲(化名)而言,來到惠州市殯儀館工作,是職業生涯一個全新的開始。此前,她在保險公司的營銷策劃、司儀等崗位工作了10年。去年,年近35歲的她,想趁著還年輕,嘗試新的職業可能性。

        2022年1月,看到惠州市殯儀館有招聘殯儀服務司儀的崗位,“感覺可以試一試”的她報名了,并成功獲聘。不過,她沒有當上司儀,而是成為業務部的業務專員,且在“舒心站”成立后,成為了其中一位心理咨詢師。

        實際上,這對吳芳菲來說,也可以看作是回歸專業。她大學學的是應用心理學,后來還考了心理咨詢師三級證書。但在殯儀館里為逝者親屬提供心理疏導服務,還是有許多不一樣的地方。

        “來到這里的人,大多是情緒最悲痛的時候,而且他們也不會愿意再來第二次!眳欠挤普f,在殯儀館的舒心站,無法按照心理咨詢的療程進行,“我們做的更多的是疏導他們當下的情緒,共情式傾聽!

        心理咨詢師在為當事人做情緒疏導。

        當然,也有例外。吳芳菲就遇到了一個來了2次的男子。第一次,男子和他正在坐月子的妻子,來這里送走了他們雙胞胎孩子中的一個,當時他就留意到了“舒心站”。第二次,男子是為妻子特意來舒心站找心理咨詢師的,因為他妻子在家里看到健康的寶寶,就會想起已逝去的那個,悲痛難抑。這種情況下,吳芳菲便從專業的角度給男子支招,幫助他對妻子進行有效安撫,然后轉介到外面的心理咨詢機構進行心理干預。“雖然我們能做得有限,但能獲得家屬的信賴,能幫助有需要的人,這份工作讓我挺有獲得感的。”吳芳菲說。

        一般而言,高齡長者的去世,親屬情緒相對平穩;中年喪子的,尤其是孩子突發疾病或遭遇意外去世,有的家屬會難以接受,久久不愿意和孩子告別。

        有一位父親,讓吳芳菲印象深刻。他的兒子未滿40歲不幸猝死,遺體在殯儀館存放期間,這位父親幾乎每天都會到殯儀館痛哭,無論家人怎么勸說,就是不同意火化遺體。幾個月下來,家人也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向殯儀館“求助”。吳芳菲與這位父親交流之后,發現他這樣做主要是“不舍得”,因為他覺得“只要沒火化,就還有兒子”。

        告別,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況是永別。吳芳菲先是對他的這種“不舍”表示理解,同時幫助他在接受這個事實的基礎上明白,讓逝者好好走完最后一程,是他作為父親可以為兒子做的事。

        幾天之后,這位父親在殯儀館租下了一個能容納七八十人的告別廳,實際上,到場的親屬包括他在內也只有4個人。這位父親足足哭了3個小時之后,才送兒子的遺體去火化了!跋嘈潘蛢鹤雍煤酶鎰e后,也會漸漸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去。”吳芳菲說,在殯儀館,心理咨詢師也是情緒的“治療師”,可以幫助家屬更好接納離別,繼續向前走。

        在殯儀館工作一年,見過各種離別的場景,吳芳菲感受到了這份工作意義,她的家人也從原來的不反對到漸漸認可。邁過35歲的坎,她對職業規劃也有了新的方向,“我想我會繼續在這里干下去。”


       殯儀館內家屬寫給逝者的留言。

        劉若彤:

        “我愿意盡一份力,幫助更多人學會告別這門人生必修課”

        出生于1995年的劉若彤(化名),是一名標準“z世代”女孩。不少人認為,“z世代”意味著在職業選擇上會更新潮、更富有個性。但在她眼里,來到殯儀館工作就是職業生涯的“正確答案”。

        劉若彤大學學的是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會涉及到一些養老和老齡化的學習內容,由此她“對生老病死看得開一些”。此前,她在企業做人事工作,2022年4月,通過招聘進入惠州市殯儀館工作,“當時有一百多人一起應聘呢”,能從中脫穎而出,劉若彤頗為自豪。父母對她的選擇也表示支持,甚至認為女兒“有膽量去殯儀館工作,挺了不起的!

        入職后,劉若彤通過輪崗體驗了全館各個崗位的工作內容。她坦言,要對冰冷的遺體進行搬運、化妝等工作,最開始自己也有過恐懼。但隨著工作的開展,尤其是成為館里的心理咨詢師后,劉若彤對這份職業有了更多思考,也對人生最后一程的告別有了更深的感觸。  

        劉若彤接待過一位情緒激動的家屬。那位中年男子一走進殯儀館大廳,就大聲質問工作人員,“為什么不等我回來就把我爸帶走了?”還叫嚷著“我要立刻見到我爸!

        當時,大廳里有不少辦事的人,劉若彤見狀,把男子請到“舒心站”,詳細了解情況。原來,他的父親突發疾病在家里過世了,鄰居發現之后報了警,警察過來勘查現場后,按程序通知殯儀館把遺體運走。而這位男子當時正在外地,無法立刻趕到現場。等他趕回來時,想起未能見到父親最后一面,既悲痛又愧疚,于是直奔殯儀館想要看看父親。

        了解情況后,劉若彤立即進行協調,首先滿足男子的訴求,待到男子與父親好好告別之后、情緒相對穩定下來時,再跟他解釋相關的程序,對他進行安撫。

        在殯儀館里做心理咨詢服務工作,不僅需要專業心理知識,更要有處理緊急情況的應變能力和溝通技巧!叭嗽谇榫w激動的情況下,是很容易作出一些如吵鬧、打砸等過激行為的,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后果!痹趧⑷敉磥,心理咨詢師提前介入,可以有效控制事態的發生,讓家屬以相對平穩的情緒接受和親人的永別。

        因此,劉若彤覺得這是一份很“神圣”的工作,“我們就像心靈的指路人,為家屬與逝者的告別指路,并給予前行的力量!

        殯葬行業是古老的,也是與時俱進的。劉若彤認為,如今這個行業同樣需要專業化、知識化、年輕化的力量去傳承和發展。對此,這位“95后”女孩的目標很清晰,“如果告別無法避免,那我愿意盡一份力,幫助更多人學會告別這門人生必修課,看到告別以外生活的意義!

        統籌:惠報全媒體記者香金群

        文圖:惠報全媒體記者香金群 陳相成 游璇鈺

        圖片/視頻:惠報全媒體記者陳相成

        

      編輯:海晏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