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進入高發期 科學應對勿中招

        “幼兒園里好多小朋友得了甲流,要如何預防感染?”“我家孩子發燒好幾天了。”“甲流好了之后會不會又發燒呢?”“躲過了新冠沒躲過甲流!”近期,隨著一些幼兒園、學校出現流感“成片中招”的現象,醫院發熱門診人數增多,備受關注的甲流迅速沖上了熱搜。到底什么是甲流?甲流與普通感冒之間有什么區別?我們應該如何預防?今天一起來了解下。

        潛伏期也能傳染 發病后幾天傳染性更強

        記者從市疾控中心了解到,流感病毒分為甲、乙、丙、丁四型,其中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可傳播并引起季節性流行性疾病。需要大家引起警惕的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不容忽視,甲型流感病毒傳染性強,人群普遍易感。

        市疾控中心專家介紹,甲流的傳播方式很多:可通過打噴嚏和咳嗽等飛沫傳播;可經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可通過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而傳播;在相對封閉、空氣流通不好的場所,甲流病毒也可能通過氣溶膠的形式傳播。

        科學鑒別甲流很重要。與普通感冒相比,甲流的傳染性更強,臨床癥狀更重。感染甲流的患者,臨床表現并不完全一樣,但多數表現為急性起病,會表現出高熱、畏寒、頭痛、流涕、流眼淚以及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癥狀。此外,少數患者可有咳嗽、鼻塞等,有的可表現為肺炎或腹瀉。

        “我家孩子最近沒有與發燒或有流感癥狀的人接觸,不知道怎么也被感染上了。”林先生的女兒近期也患有流感,經過醫生治療已漸漸康復,但他至今也沒明白女兒是何時何地被何人感染上的。記者獲悉,雖然甲流會表現出明顯的癥狀,但這種傳染病存在一定的潛伏期,不易被發現,因此很多市民對于甲流的潛伏期持續時間以及是否有傳染性也特別關注。

        據介紹,甲流患者是甲流的主要傳染源,無癥狀感染者也具有傳染性。甲流的潛伏期跨度約為1~7天,通常為1~3天,值得一提的是,甲流患者在潛伏期末期就有傳染性,發病后3~5天傳染性更強,而在感染甲流病毒的群體中,合并肺炎和免疫力低下人群的傳染期更長一些。

        在流感高發季節,為避免發生傳染,建議公眾盡量減少去人員密集的場所,規范佩戴口罩,做好手衛生,盡可能避免與呼吸道疾病癥狀的人密切接觸,避免過度疲勞。甲流的高風險人群要特別注意做好防護,這類人群包括:兒童,尤其是3歲以下以及經常處于人員集中的小學、托育機構的兒童;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孕婦;有基礎疾病的人群;醫務人員、6月齡以下嬰兒的家庭成員和看護人員等。

        科學預防甲流

        接種流感疫苗是最有效手段

        市疾控中心相關人員表示,積極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降低接種者罹患流感的概率,減少重癥和危重癥流感的發生。

        流感疫苗為自愿自費接種的非免疫規劃疫苗。遵循“早接種、早預防”的原則,在流行季節到來前接種流感疫苗能獲得最大的保護效益。此前,市第一婦幼保健院曾依托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健康提示,提醒接種流感疫苗后,需要2至4周才能產生具有保護水平的抗體。因此建議在流行季節前1至2個月接種,如果來不及在流行季節前接種,整個流行季也可以接種。需要注意的是,接種疫苗6至8個月后抗體開始衰減,且由于每個流行季的流感病毒株都不盡相同,建議每年在流行高峰季來臨前盡早接種流感疫苗。

        如果已經感染甲流,普通人群可居家隔離,多休息,在醫生指導下對癥治療(使用解熱鎮痛藥物和緩解咳嗽、鼻塞、流涕的藥物),部分群體也可不經治療自行治愈,如果出現持續高熱不退、氣短、基礎疾病加重等,應及時就醫。而嬰幼兒、孕婦、高齡老人等高風險人群,出現發熱、咳嗽、頭痛、乏力等癥狀,建議及時就醫。

        家中有人感染甲流,同住的家屬要做好科學照護。患者盡量單間居住,家人減少接觸;患者使用衛生間后,應立即通風,注意清潔和消毒;患者在家庭共用區域活動時需佩戴□罩;盡可能由相對固定的一名家庭成員(非流感高危人群)照護,近距離接觸時應佩戴口罩;密切關注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一旦出現發熱和急性呼吸道癥狀,應及時就醫。

        據悉,對于部分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來說,甲流是自限性疾病,通常一周內就可康復。感染甲流后不宜劇烈運動,要鍛煉的話休息3~4周再運動,可以降低病毒性心肌炎發生的風險。

        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出現三種情況及時就醫

        市疾控中心專家表示,甲流可以引起發燒,發燒是身體應對疾病的防御性反應,一般有三個階段。在體溫上升期,身體的產熱高于散熱,容易出現畏寒、打寒戰等癥狀;到了體溫平穩期,產熱與散熱在較高水平上趨于平衡,寒戰減少,可能出現頭痛、惡心、嘔吐、乏力等癥狀;而在體溫下降期,也就是常說的退熱期,此時散熱高于產熱,體溫逐漸下降。一般建議患者體溫超過38.5℃,就可以使用退燒藥。

        需要注意的是,38.5℃并不是使用退燒藥的唯一分水嶺,觀察患者的精神狀態以及癥狀同樣重要。如果患者體溫不到38.5℃,但已經出現了精神不振、打蔫、肌肉酸痛等表現,也可以使用退燒藥。當患者體溫超過38.5℃,但精神狀態依然很好,沒有任何其他不適,可以考慮暫時不服用退燒藥。

        一些市民在出現甲流癥狀后,擅自服用抗生素藥,這是不科學的做法。專家表示,常見的抗生素對流感沒有用。甲流的抗病毒治療藥物是處方藥,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不宜自行服用。

        甲流來勢洶洶,專家特別提醒,一旦感染甲流病毒的患者出現三種情況要立即就醫:一是小于3月齡的嬰兒發燒;持續高燒超過3天;二是熱退后精神差,聲音嘶啞、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尿少;三是發燒持續不退伴有煩躁、嗜睡、皮膚發花、抽搐等癥狀。

        東江時報記者李春鳳

        通訊員何敦豹 何皓祺

      編輯:李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