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占比48% !權益類基金“領跑”新發市場

        2023年已經過去三個月,對比去年同期,權益基金發行回暖明顯。不少在去年打了“敗仗”的權益類產品,已經陸續“收回領地”,實現正收益。

        2022年,權益類基金在不好做也不好發的市場環境下,發行數量居于債券類基金之下,總體規模和收益情況也不容樂觀。今年以來,基金公司布局權益市場意圖明顯,在2月的新發市場中,權益類新發基金數量為66只,占當月新發基金總數的48%。步入3月,首周公募基金市場向投資者公開發售的39只基金中,權益類基金新發數量占比超過60%,有公募基金新品募集規模突破30億元。

        隨著權益市場的回暖,不少連續數月“跌跌不休”的權益類產品,在2023年斬獲正向收益。在各類收獲正向收益的權益類產品中,某明星基金經理旗下的明星產品自去年11月以來,已經累計收獲40.81%的回報率,其管理的另一只產品回報率也達到38.55%。

        部分“小而美”基金反彈力度更大,業績和穩定性方面均有不俗表現。如國新國證新銳靈活配置混合近三個月收益率達到19.86%,累計凈值為1.2250元,成為今年以來表現最好的一批權益類基金產品。除此之外,截至2022年末規模為0.52億元的諾安積極回報混合,是一只由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迷你基金”,近三個月也實現了正收益,收益率為11.99%。

        與此同時,去年年初頗受歡迎的穩健型的FOF、“固收+”、持有期/封閉期基金等產品反而銷售效果不太樂觀,如一只兼具“固收+”、FOF、持有期的基金,從1月中旬開始募集,在募集了兩個月之后仍然未能成立,從公告來看,該基金將募集期限設置為最長的三個月,也一定程度上顯示出公司對銷售該基金的信心不足。“主要是FOF和‘固收+’基金比較難賣,兩類定位于分散投資和穩健增值的產品都在去年遭遇滑鐵盧,投資者信任度降低。比如說FOF在去年幾乎全面收跌;‘固收+’基金更是在去年受到了股市和債市的雙重夾擊。”業內人士透露。

        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投資者風險偏好的改變,近期的一份基民調研數據顯示,經歷了去年的調整之后,許多基民對今年基金的收益回報較為期待,逾七成基民今年預期收益率在10%以上。

        惠州日報記者劉乙端

      編輯:任己章
      上一篇: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