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吳鋒:惠州新能源電池產業鏈發展具有較強優勢

      原標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吳鋒在惠作主題報告

        惠州新能源電池產業鏈發展具有較強優勢

        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的推進,新能源產業帶動了新能源汽車、儲能電站、新型電子通訊等多個細分領域的發展,在制造業當家的主航道上,惠州該如何搶抓新能源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

        3月16日上午,惠州西湖科學講壇(第十八講)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吳鋒作“新型二次電池及其關鍵材料的研究與產業化進展”的主題報告。

        吳鋒院士在報告中指出,惠州在新型二次電池及其關鍵材料產業鏈方面具有優勢,應進一步整合,促進政產學研的結合,努力打造國家級和省級的技術融合平臺,實現新一代鋰電池及其關鍵材料全產業鏈的創新,秉持“綠色、開放、共享、共贏”理念,引領電池未來發展,助力我國“雙碳”目標的實現。

      吳鋒院士在作報告;葜萑請笥浾呃钏蓹 攝

        今年全球鋰電池出貨有望進入TWh時代

        春日的惠州西湖畔花團錦簇、綠樹掩映,豐湖書院澄觀樓內,一場關于二次電池的講座讓在座嘉賓聽得入神。

        吳鋒院士圍繞開發高性能二次電池關鍵材料、突破成本制約、探索新一代高性價比二次電池及其關鍵材料的規模制備技術等,介紹相關新概念、新理論、新體系、新應用,探討新型二次電池及其關鍵材料的未來發展方向并對惠州相關產業發展提出建議。

        走在大街上,細心的市民可能會發現,近年來,新能源的“綠牌車”越來越多了。新能源汽車是我國“戰略新興產業”“制造強國”重點領域之一。我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整車產銷量全球第一,充電設施數量全球第一,動力電池銷量全球第一,整體處于國際先進水平。

        吳鋒院士指出,汽車裝備電動化是不可逆轉的世界潮流。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趨勢,包括能源低碳化、動力電動化、車身輕量化、制造信息化、整車智能化、交通網聯化。

        在全球汽車和能源結構大變革背景下,新能源汽車和電池產業保持高速增長。受新能源汽車快速增長的帶動,2022年1~10月,全球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機量為390.4GWh,同比增長75.4%。今年1~11月,中國動力電池裝機量約為258.5GWh,同比增長101.5%。吳鋒院士說:“疊加動力、儲能市場的高速增長,業界預測2023年全球鋰電池出貨有望進入TWh時代(億千瓦時)!

      在場的聽眾參與話題互動。

        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成為行業發展主旋律

        當前,鋰電池、鈉電池、氫燃料電池等各種技術路線競相發展。吳鋒院士認為,鋰電池遠期發展從一定程度上將受鋰、鎳等資源制約來看,鈉離子電池已展現出成為備選路線的前景,實現規;、商業化后將與鋰電池形成互補的格局,氫燃料電池也在快速發展中,不同的電池存在不同的應用領域,新能源產業面臨著機遇與挑戰。

        眾所周知,18世紀后,煤炭、石油、電力的廣泛使用,先后推動了第一、第二次工業革命,使人類社會從農耕文明邁向工業文明,能源也成為了炙手可熱的焦點。化石能源大量使用給環境、生態和全球氣候帶來一系列問題,主動破解、加快能源轉型發展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自覺行動,能源清潔低碳發展成為大勢。

        當前,鋰電作為主流電化學儲能產業勢如破竹,鈉電飛速發展,預計未來會率先在儲能、低速車等場景實現規模化商業應用。氫燃料電池憑借加注時間短、續航里程長、低溫特性好等特點嶄露頭角,成為“雙碳”目標下交通領域新的技術方式;然而還面臨技術升級、使用成本的桎梏。要憑借全產業鏈布局的優勢、深厚的技術積累與專業的研發人才團隊,不斷優化產品,打破價格屏障,打造出客戶用得起、用得放心的產品,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全行業發展的主旋律。

        安全仍然是動力、儲能電池產業重要關注點

        當前,惠州正著力打造更具核心競爭力的“2+1”現代產業集群,其中石化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產業都與電池材料密切相關,與此同時,惠州也在大力建設惠州新材料產業園,未來惠州重點發展哪些電池材料?

        在講座中,吳鋒院士認為,新型二次電池的發展方向之一是固態化,先達到準固態,然后是全固態電池。但目前距離資本市場或者媒體炒作的可即刻進入產業化大規模應用達到千億、萬億目標還比較遠。這里有固體電解質的室溫離子電導率、界面等科學技術問題,還有經濟性問題,由于全固態電池需要金屬鋰,在鋰價飛漲的今天,成本可想而知。無論對于新能源汽車還是儲能市場,對電池性價比的競爭,日趨激烈。因此要充分考慮技術的階段性和經濟的可行性。

        鑒于我國的鋰礦目前從資源上還不足以支撐綠色化學儲能的可持續發展需求,亟需構建基于非戰略資源限制的儲能體系及相關材料,鈉離子電池是其中的一個代表,目前尚處于應用示范階段,正列入國家“十四五”重點研發計劃中。

        與此同時,二次電池已滲透到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的各個領域,電池產量急劇上升,對社會產生了巨大的環境和資源壓力。這將對環境造成負面的影響,也導致鋰資源的日漸匱乏,為此亟需加強廢舊二次電池關鍵材料的回收。

        “安全仍然是動力、儲能電池產業的重要關注點,是底線,是必選項——這已成為行業的共識。”在吳鋒院士看來,目前,行業發展仍面臨著不少挑戰和困難,產業鏈環節供需錯配、鋰電材料價格大幅增長,對產業的健康發展造成了一定影響。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基于對電動汽車、儲能產業發展前景的預判,全球鋰電產業發展面臨著戰略資源緊俏和供應鏈安全的挑戰。因此,構建非戰略資源限制的新型電化學體系作為重要互補也已提上日程。

        發揮產業鏈優勢推動鋰電新能源產業創新發展

        惠州擁有較為完善的新能源電池產業鏈,是國內電池品類最齊全的產業基地之一。在電池制造設備、電池材料(電解液、銅箔、負極、外殼、鋁塑膜等)、電芯、電池管理系統以及消費類電池、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生產制造等環節具有較強的優勢,集聚了億緯鋰能、德賽電池、欣旺達、比亞迪電池、新宙邦、貝特瑞等80多家產業鏈企業。如何進一步發展惠州新能源電池產業?

        吳鋒院士認為,鋰電池這些年快速發展,惠州有了億緯鋰能這樣的核心企業和一批電池與電池材料相關企業。鋰電池是電動汽車和儲能的核心,占系統成本的40%~70%。電動汽車和光伏是國家“雙碳”戰略的重要核心,同時惠州還有核電,所以惠州應該積極構建新型及可循環的電力結構。

        吳鋒院士同時指出,惠州的汽車電子產業也不錯,有德賽西威這種車聯網公司。未來中國電池企業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國際市場,應該打組合拳,不應只是電池。電池是很好的卡位,同時配合新的三電系統、電池底盤一體化技術、軟件定義汽車等行程互補的產業鏈綜合體系,引領行業的發展。

        講座結束時,吳鋒院士表示,新型二次電池作為能源轉化與儲存的重要環節,面臨著新的挑戰,要從基礎研究和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入手,特別要注意具有顛覆性的創新,做到人無我有,并形成產業鏈,瞄準市場才能長盛不衰。

        惠州日報記者謝寶樹 陳相成

        人物名片

        吳鋒,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杰出教授、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求是書院院長、材料學院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發表SCI收錄論文600余篇,獲發明專利授權100余項;主編出版學術著作多部;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各一項,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和16項省部級科技獎,并獲得國際電池材料學會(IBA)科研成就獎、國際電化學學會(ECS)電池技術成就獎、國際車用鋰電池協會(IALB)首次頒發的終身成就獎等4項國際獎以及中國儲能杰出貢獻獎。

      編輯: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