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開展大腸癌篩查公益項目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降低腸癌發病率死亡率
腸道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也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器官和免疫器官。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大腸癌發病率明顯上升,發病率在我國居于惡性腫瘤第二位,死亡率高居第四位。篩查是預防結直腸癌的有力武器之一,定期接受篩查的意義在于可以實現疾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2022年8月,由農工黨惠州市委會發起,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惠州三院”)、惠州市慈航公益協會主辦的惠州市大腸癌篩查公益項目正式啟動,旨在提高惠州人民群眾大腸癌及其癌前病變的早診率和治療率,降低大腸癌的死亡率和發病率,將打造成助力“健康惠州”建設的特色公益項目。
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大腸癌篩查公益項目組在惠城區三棟鎮鄧演達紀念園為群眾義診。
一次免費早篩 發現癌前病變
“原來大腸癌這么可怕!感謝醫生們來我們村義診!”為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大腸癌的防治意識,守護村民的腸道健康,2023年2月19日,惠州三院消化醫學中心團隊來到惠城區汝湖鎮黃埔村,開展預防大腸癌公益下鄉義診活動,幫助當地群眾更早期地發現腸道病變,實現腸道腫瘤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受到當地村民的歡迎和點贊。大腸癌早期篩查有多重要,患者最有發言權。 “當時自己也沒覺得肚子不舒服,就是覺得這個檢查免費而且挺方便的,檢查一下也放心些,沒想到是這個結果。”今年56歲的鄧叔(化名)平日自覺身體健康,吃飯香睡眠好。去年10月,惠州市大腸癌篩查公益項目組織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消化醫學中心、超聲科等近40名醫護人員,走進惠城區三棟鎮鹿頸村,為當地群眾開展大腸癌免費篩查,鄧叔就去做了“大便潛血”試驗。項目組在收集并分析了鄧叔提供的大便標本后,發現鄧叔的大便標本中帶血,提示患大腸癌的風險高,立即致電告知需進一步做結腸鏡檢查。
懷著不安的心情,鄧叔來到惠州三院,經過無痛腸鏡檢查結果顯示,鄧叔的大腸有多處息肉并行息肉切除,而最嚴重的問題是鄧叔的直腸處有一個如鵪鶉蛋大小的菜花樣腫瘤,高度懷疑是大腸癌,于是做了病理活檢。幾天后,病理結果顯示,確定是大腸癌。幸運的是發現及時,惠州三院胃腸外科主任黃進團主刀為鄧叔施行腹腔鏡直腸癌根治性切除手術。整個手術耗時2小時,手術后患者恢復理想,術后病理分期是I期腫瘤,是早期癌癥,鄧叔七天后就康復出院。
“不用擔心,恢復得很好!好在發現及時,你的結腸管狀腺瘤還沒發展成結腸癌。”無獨有偶,近日,62歲的劉姨到惠州三院進行術后復查,消化內科醫生的話,讓她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要不是那場免費篩查,真不知道身體里的這個‘定時炸彈’何時會爆炸,感謝惠州三院的這項健康工程、民生工程。”劉姨感慨道。
同樣受益的還有陳叔,陳叔的初篩結果也是大便潛血試驗陽性,于是來到惠州三院消化內鏡中心檢查。消化內鏡中心主任徐永輝通過腸鏡,發現他的升結腸有一個腺瘤,大小約0.5cm,成功為他做了腺瘤摘除術。然而在胃鏡檢查中,醫生發現陳叔的食管有病變,高度懷疑是食管癌,做了病理活檢,果然是食管高分化鱗狀細胞癌。“這次檢查不僅幫我發現了腸道問題,還發現了食管癌,還好是早期癌癥,還有治療的機會,如果是晚期癌癥,那就害了自己,也連累了子女。感謝徐主任。”陳叔心有余悸地說。
上述三位患者,都是惠州正在全市推廣的大腸癌篩查公益項目受益者,由于早發現、早治療,治療效果非常理想,幫助他們避免了罹患晚期癌癥的厄運。
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大腸癌篩查公益項目組在惠城區三棟鎮鄧演達紀念園為群眾義診。
預防結直腸癌 早期篩查是關鍵
“早期進行大腸癌的臨床篩查可有效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率。”惠州三院消化醫學中心主任黃榮輝指出,大腸癌是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的惡性腫瘤,防控重點就在于早診早治。
“早期結直腸癌的臨床特點就是‘無癥狀’,當患者出現突然暴瘦、大便帶血、腹痛明顯才到醫院檢查,病情就已經進入中晚期,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胃腸外科主任黃進團介紹,結直腸癌又稱為“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它屬于消化道惡性腫瘤,大腸癌的形成和演變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一般需要5~10年不等,大多由一些常見的腸道疾病發展而來,比如腸道炎癥和腸道息肉等。大腸癌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癥狀,在癌前病變階段發現,通常腸鏡微創手術就可以治愈,可有效阻斷癌癥的發生,早期治療五年生存率高達90%以上。可是,很多人出現了腹脹、消化不良、排便習慣改變、腹痛、黏液便或黏血便等癥狀后才去醫院檢查,此時可能已是中晚期。
據悉,結直腸癌是中國排名第二的高發癌癥,是中國十大高發癌癥中新發病例增長最快的癌癥,也是中國前五大高發癌癥中醫療花費最高的癌癥。《中國中晚期結直腸癌患者診療現狀調查》數據發現,83%的結直腸患者首次確診即為中晚期,85%的中國人不了解結直腸癌篩查,95%的中國人沒做過腸鏡檢查,結直腸癌防治在中國依然是大部分人的盲區。
目前,我國癌癥篩查和早診早治已被列入《健康中國行動2022工作要點》。腸癌雖然可怕,但它是國際上公認的可通過早期篩查預防的癌癥之一,在癌前病變階段發現,通常腸鏡微創手術就可以治愈,阻斷癌癥的發生。而早發現和晚發現,結局完全不同,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SEER數據庫顯示,早期結直腸癌的五年生存率可達90.6%,而晚期結直腸癌的五年生存率降至14.7%。
“腸癌是可以防治的,不要等到身體不適才來檢查,建議年齡超過40歲,即便沒癥狀也要做檢查。”消化內鏡中心主任徐永輝表示,常年進食高脂肪、低纖維飲食,吸煙和過量飲酒,愛吃紅肉和加工肉,或者有家族遺傳史,都可增加患病風險。因此結直腸癌高危人群,包括有腸癌家族史、可疑臨床癥狀、炎癥性腸病的人群,要盡早接受腸鏡檢查,及早發現癌前病變,為自己贏得生機。
讓更多居民獲得“腸”久健康
為降低大腸癌的死亡率和發病率,提高惠州人民群眾大腸癌及其癌前病變的早診率和治療率,2022年8月,由農工黨惠州市委會發起,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惠州市慈航公益協會主辦的大腸癌篩查公益項目正式啟動,在全市開展大腸癌防治健康教育與篩查服務,對本市范圍內40歲以上常住居民進行“大便潛血”免費篩查和問卷調查組成的初篩服務,初篩大腸癌高危人群建議結腸鏡診斷檢查,從而發現腸道病變。
據介紹,篩查過程覆蓋“預防、篩查、診斷、治療、救助”全流程,實現從篩查到治療的閉環管理。惠州三院設立綠色就醫通道,為初篩陽性對象提供腸鏡預約便利,為確診的患者實施積極治療。同時在篩查過程中進行健康教育,增強廣大居民科學防癌抗癌的意識。
“大腸癌篩查公益項目意義重大,能幫助我們更早發現腸道病變,真正實現腸道腫瘤‘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切實為人民群眾的腸道健康保駕護航。”黃榮輝表示,通過大腸癌早期普篩,可以提前發現并及時治療癌前病變以及早期癌,減少腫瘤發病率,提高人民生活健康水平,同時提前發現病癥,降低醫療開支。
據介紹,目前惠州市大腸癌篩查公益項目正有序進行中,計劃覆蓋全市1萬人群,對惠州市范圍內的鄉鎮目標人群(40歲以上)分階段開展腸道腫瘤早期篩查及早診早治健康宣教。截至今年2月,大腸癌篩查公益項目先后到三棟鎮的鹿頸村、官橋村、壩山口村、公莊鎮水東陂林場、汝湖黃埔村等13個村進行篩查活動,共篩查1544人,646人完成糞便隱血檢查。其中篩查問卷發現高危人群57人,大便潛血試驗陽性78人。40人共計65次參與進一步內鏡檢查,腸鏡精篩發現腸道病變21人,病變分別是腸息肉、直腸粘膜腫物等,其中2人確診大腸癌,1人確診食管癌。目前數據顯示:大便潛血陽性率12.0%;內鏡檢查腸道病變發生率52.5%;其中腸鏡檢查發現惡性腫瘤的內鏡檢出率5%。項目有效做到腸癌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最大程度保障了農村居民的腸道健康,社會效益初步顯現。
惠州三院作為大腸癌篩查公益項目承辦單位,將不負重托,利用好醫療機構優勢資源,以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為中心,分階段、分批次,科學有序推進活動開展,切實把這一重大健康利民惠民項目辦實、辦好、辦出口碑,成為可持續性、可復制性、可傳承性的惠州公益品牌,為增進人民群眾健康福祉、共建共享健康惠州貢獻新力量。
學科力量
成立消化醫學中心 守護群眾腸胃健康
在不少人的認知中,消化系統就是胃和腸道,實際上并非如此。人體的消化系統器官很多,包括消化道、肝臟、膽囊、胰腺等諸多器官,而消化道又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腸、空腸、回腸、大腸和肛門,這個系統不僅負責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還有免疫、內分泌、代謝和腸道微生態等功能,所以消化系統疾病眾多、表現多樣。
為進一步完善消化系統疾病學科體系建設,2022年,惠州三院整合胃腸外科(含胃腸診療組、疝與腹壁外科組及肛腸診療中心)、肝膽外科、消化內科(含消化一區、消化二區、消化內鏡中心)、腔鏡微創中心等學科,正式成立消化醫學中心。這也是惠州三院八大中心之一,是院級重點打造學科,通過橫向學科聯合與縱向序貫診療,最大限度保障病人利益,為消化系統疾病提供“一站式”、全周期、全方位的醫療照護及診治。
惠州三院消化醫學中心主任黃榮輝(右一)為患者施行3D腹腔鏡手術。
胃腸肛腸外科
翻越手術“珠峰” 精湛技術除險情
劉阿姨是一位中年女性,因上腹痛到惠州三院做了胃鏡檢查,結果醫生在十二指腸乳頭處發現了腫瘤。入院后,經全面細致檢查,病人被診斷為十二指腸腺癌。消化醫學中心主任黃榮輝隨即組織院內多學科討論,認為患者腫瘤局限,并未侵犯周圍器官,最佳治療方式是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在完善各項術前準備后,黃榮輝主任帶領團隊為患者順利施行完全3D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術中出血僅有30ml,患者腹壁最大切口只有6cm,損傷極小,大大減輕了患者的疼痛。術后,患者恢復良好,未出現任何術后并發癥,已康復出院。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需要切除膽囊、膽管、十二指腸、胰頭部、部分胃、小腸,切除器官多,消化道重建極其復雜,是普通外科最為復雜且風險性較高的標志性手術之一,被譽為普通外科手術的“珠穆朗瑪峰”,完全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則被譽為“皇冠上的明珠”。惠州三院獨立完成完全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彰顯了消化醫學中心勇攀高峰、不畏困難的進取精神,標志著該院腹腔鏡微創手術水平達到了一個新高度。
胃腸外科主任黃進團介紹,胃腸肛腸外科是普通外科的前身,是惠州三院最早成立的科室之一,也是惠州市重點專科。目前科室設有胃腸診療組、疝與腹壁外科組及肛腸診療中心。全科收治胃結直腸癌、疝與腹壁外科疾病、肛腸良惡性疾病及普外科急危重疾病等。
近年來,胃腸肛腸外科在診療水平上全方面與省級水平接軌。目前常規開展腹腔鏡胃癌、結直腸癌根治手術,有指征的部分病例開展腹腔鏡腹壁無疤痕經自然腔鏡出標本手術(Noses手術)和腹腔鏡超低位直腸癌保肛根治手術TaTME術式,同時結合ERAS(快速康復理念)治療,讓消化道腫瘤患者手術創傷更小、恢復速度更快;成立胃癌、結直腸癌MDT團隊,為消化腫瘤患者診療設計最合理治療方案。疝與腹壁外科全面開展相關手術,如腹腔鏡TEP術、TAPP術、單孔TEP術、腹腔鏡食管裂孔疝修補+胃底折疊術、IPOM術等。
此外,肛腸外科還成立了肛腸疾病診療中心,打造肛腸疾病一站式服務,開展日間手術,著力打造為粵東地區最具特色的肛腸疾病診療中心。
作為“刀尖上的舞者”,該科室還常規開展普通外科最頂尖、最具難度的手術——全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開展腹腔鏡胃減容手術(減肥手術)。此外,科室負責惠城區急危重病患搶救,成功率高,大部分急危重病例實現搶救手術微創化。
消化內科
“鏡”下功夫 方寸間解除病痛
患者徐阿姨(化名)常年吃素,不久前體檢時發現胃部有如鵝蛋大般的黏膜下腫物,經檢查,醫生考慮患者是胃黏膜下層來源的神經鞘瘤可能性大。要切除這么大的腫瘤,常規方法是腹腔鏡下胃腫瘤切除,但這需切除一部分胃組織,殘胃對素食主義者來說,會存在遠期營養不良的高風險。消化內鏡中心主任徐永輝帶領團隊,通過內鏡ESD(黏膜下剝離)的方式,僅切除腫瘤本身,保留完整的胃,做到精準微創!徐阿姨術后恢復良好,術后幾乎感覺不到腹痛,當天就下床活動,2天后恢復正常飲食,一周就順利出院了。為了表示感激,徐阿姨特意送來一面錦旗。
徐永輝介紹,自2019年以來,惠州三院內鏡團隊已經利用該項技術,為500多例消化道早期癌及消化道黏膜下腫物的患者解決了病痛。近幾年,惠州三院消化內鏡中心發展迅速,每年完成胃腸鏡診療5萬余例,是粵東最大的內鏡診療中心之一。
消化內鏡中心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擁有290系列奧林巴斯等先進的高精尖醫療設備。常規開展無痛胃腸鏡檢查及治療,兩年來國內先進的內鏡下治療技術已全面開展。技術上不斷創新,不斷跟進國內外先進內鏡下微創治療技術,如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內鏡黏膜下挖除術(ESE)、經內鏡黏膜下隧道腫瘤切除術(STER)、超聲內鏡引導下胰腺囊腫穿刺內引流術、內鏡下內痔硬化治療術、肝囊腫置管引流、硬化治療等。
消化內鏡中心是惠州三院消化內科學科建設的其中一環。惠州三院消化內科由消化病一區、消化二區、消化內鏡中心及消化專科門診組成,2020年納入“惠城區臨床醫學重點專科培育計劃”。
近年來,該院消化內科不斷精進技術與服務,在危險性消化道出血、急性重癥胰腺炎、肝性腦病等急危重患者救治以及消化道早癌篩查技術方面迅速發展,是全國早期胃癌篩查應用協用單位,2019年成功創建“危險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區域中心”,不斷優化流程,大力開展內鏡微創診療技術,內鏡下止血搶救成功率達99%,達到全國先進水平,用技術和速度挽救患者生命。
肝膽外科(含介入)
肝膽相照 以高新技術守護百姓健康
董先生是一位64歲的男性患者,3年前發現肝癌,在外院做了一次介入治療后半年復發,后來一直在惠州三院肝膽外科治療。最近,在做完HAIC(經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后,醫生發現癌細胞已轉移到患者的肺。在與患者充分溝通后,肝膽外科為其做了肺癌微波消融術,術后恢復很快,3天即順利出院。
據悉,惠州三院甲狀腺肝膽外科自2019年開展甲狀腺消融、肝癌消融技術以來,已成功治療甲狀腺(包括甲狀腺癌,甲狀腺結節,甲狀腺腫大等)超過500例,肝癌消融超過100例,得到了眾多患者的極大認可。
這些年,從幼兒到高齡老人,許多像董先生這樣的疑難復雜患者在惠州三院肝膽外科尋回生命的希望。除了精準微創的手術外,這些個體化的綜合治療方案都經過了肝膽外科專家們“量體裁衣式”的精細考量,經常還有多學科專家的參與。術后持續精細管理,從入院到出院全程貫徹加速康復理念和精準外科理念,顯著提高患者生存體驗,縮短平均住院天數。
肝膽系統由于其解剖結構的特殊性,手術難度大,技術要求高,而且惡性腫瘤治療總體預后不佳,是普通外科領域的一塊高地。惠州三院肝膽外科技術力量較強,積極開展腹腔鏡、膽道鏡、十二指腸內鏡、消融等微創手術,整體實力居惠州市前列。如率先在惠州開展經胸乳、腋窩、口腔入路所有甲狀腺內鏡手術,實現甲狀腺手術不留疤;肝癌綜合介入治療、肝硬化門脈高壓及門脈海綿樣變性門體分流術、門靜脈系統血栓形成介入治療等方面達到省內先進水平;彩超引導下、CT引導下、腹腔鏡下對原發性肝癌、肝轉移性腫瘤、肝血管瘤等腫瘤消融,達到地區領先水平;每年完成300多例十二指腸內鏡技術,創傷小、恢復快、治療效果好,是不用開刀的內鏡外科微創治療……肝膽外科以先進的設備、精湛的技術、優質的服務為當地群眾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文 惠州日報記者劉乙端 通訊員歐永杰
圖 惠州日報記者朱金贊
●溫馨提示
為給廣大惠州市民提供大腸癌健康咨詢服務,項目組專門開通了健康咨詢服務熱線:0752-2583054/13502213474,有需要的市民可電話聯系,或到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東院區二樓消化醫學中心門診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