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返鄉故事】海豐年俗:兼具內陸海洋文化雙重色彩

        大年二十九下午,我從惠州回到汕尾市海豐老家。海豐地處流入大德港的東溪流域,這里的年俗頗具內陸與海洋文化的雙重色彩。

        按照每年慣例,年二十九村里很多人已經做完房子的“采囤”(除塵)。“采囤”之后,就等著貼春聯。在我童年時期,印刷體春聯還不怎么流行,不會寫毛筆字的人家,會給點潤筆費,請村里的老先生代筆,寫上個性化的對聯。現在很多印刷體春聯,千篇一律,不免單調。這一次我在村里卻不時見到手寫的春聯,特別是“東魯家聲,南豐世澤”一聯,頗具家鄉特色,慶幸它沒有被市場上流通的印刷體對聯所埋沒。

        

      金獅獻瑞表演。

        除夕當天,過了晌午,家家戶戶就開始“拜祖公”(祭祀祖宗),然后“圍爐”(吃團圓飯),時間宜早不宜遲。到了除夕夜十一點左右,也是鳴放關門炮和開門炮的時間,此起彼伏的爆竹聲,持續到年初一凌晨一兩點,預示來年紅紅火火。開門炮一放完,大家就陸續前往村中或遠一點有名氣的廟宇上頭炷香。年三十上頭炷香的跨年儀式,最有名的當屬離我所在村莊數公里水路的海豐大德媽祖廟。不同姓氏的香客來自海豐和鄰近區域,還有不少來自惠東。他們或自己開車,或集體包車,來到媽祖廟門口守著,人人手持檀香,開門炮一放完,即進入媽祖廟上頭炷香。前兩年媽祖廟發出春節不對外開放的告示,今年我從媽祖廟理事會得知,開放之后,香客人數創下疫情三年來的新高。

        放完開門炮、上完頭炷香,也是“睇虎獅”的時刻,觀賞金獅獻瑞表演。村中的宗祠、媽祖廟門前,幾乎每年都有人舞獅。今年適逢疫情政策優化調整,舞獅特別應景。我在路上遇見一個大約二三十人的獅班進村參拜,他們舉著旗幟、敲著鑼鼓走向宗祠,準備觀看表演的村民們一路跟著,隊伍浩浩蕩蕩。年初一當天,有來自汕尾地區三個不同村莊的獅班,同時來到村中的廟宇表演、參拜。

        今年很多外出或多年不見的村民也回村過年,年俗一下子激活,也讓人看到了海豐久違的“鬧熱”年。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曾鏡明

      編輯:小麗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