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中韓(惠州)產業園推進產業集聚集約化發展,不斷優化園區營商環境
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 項目動竣工提速擴面
“3+7”工業園區是惠州產業轉型升級與創新發展的先導區。作為“3+7”的“3”之一,中韓(惠州)產業園是全國三大中韓產業園之一,自2017年12月國務院正式批復設立中韓(惠州)產業園以來,惠州堅持把中韓(惠州)產業園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和重大開放平臺來打造,堅持聚焦園區核心區域建設,推進產業集聚集約化發展,不斷優化園區營商環境。近一年來,產業園核心區域項目引進集聚落戶、項目質量及產業關聯度提升,項目動竣工提速擴面,基礎配套設施建設穩步推進,營商環境明顯改善,園區承載力和整體形象顯著提升。
據惠州市商務局統計數據,2022年1~12月,中韓(惠州)產業園核心組團各片區新引進項目37宗,計劃投資額388.44億元,集中在仲愷、大亞灣2個片區。截至2022年12月,各片區已累計引進項目(含過會)196宗,其中,引進外資項目36宗(含韓資項目14宗),計劃投資額約1944.6億元。而在起步區,已累計引進項目(含過會)95宗,計劃總投資額約722.13億元,預計達產產值約1637.38億元。
功能多樣的園區衛生服務中心投入試運行、企業服務中心搬進寬敞明亮的新址辦公、備受矚目的無人駕駛公交試運營線路開通……日前,記者來到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逛園區、訪企業,記者看到,園區內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深科達、冠順、大韓5G材料、金籟科技等在建或已投產項目,也紛紛開足馬力裝設備、趕工期、沖訂單,整個園區一片繁忙景象。
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無人駕駛公交車。惠州日報記者李松權 劉煒煒 攝
園區公共服務能力不斷增強
2022年12月末,仲愷高新區在全市首次開通無人駕駛公交的消息在惠州市民的微信朋友圈刷屏。它的落地之處,正位于潼湖生態智慧區的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
“小宇小宇,人已到齊,可以發車。”“好的,請系好安全帶,我們出發。”1月6日,記者登上一臺車牌號為“粵L0132試”的智能無人公交。起步后,記者感覺到,車輛運行非常平穩,在會車或者轉彎時,它都會智能識別,自動躲避、轉向、降速,當你覺得車里比較悶熱時,還可以向“小宇”發指令調節空調溫度。
公交運營方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起步區共設置2條無人駕駛公交線路,以宏溪停車場、社溪停車場為起始站環線運行(兩個停車場可提供公共停車位450個),首批投入試運行的12臺L4級無人駕駛公交車(L4級自動駕駛是指高度自動駕駛)可全面覆蓋起步區內主要道路。
作為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的運營管理方,近年來,潼湖生態智慧區加快起步區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推進智慧公交服務平臺、智慧停車樓等項目落地實施,加快完善園區“區內循環、區外互聯”的交通路網體系,全面提升園區發展能級和功能品質。無人駕駛公交在園區落地,正是其中的生動縮影。
潼湖生態智慧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從2022年3月至今,起步區共完成設立了起步區行政服務中心、黨群服務中心、警務室、交警執勤點、衛生服務中心、企業服務中心等10個公共服務單位。截至目前,各公配項目共有上百位工作人員,保障了園區各公配項目正常運作,園區管理已進入常態化。
其中,企業服務中心于2022年12月8日正式進駐位于集中配套二期的新址辦公。自2022年10月17日籌建運行以來,通過深入走訪調研,該中心已梳理匯總智慧區職能部門及公共服務單位“親企惠企助企”服務職能20多項,收集整理億緯動力電池、金籟科技等園區投產企業及在建項目建設、投產、運營相關問題意見100余項(已辦結86項)。
企業熱火朝天趕訂單搶工期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措施的優化調整,“把失去的三年搶回來”,已成為眾多企業的迫切心聲。記者在走訪中發現,盡管已臨近兔年春節,起步區內各個企業、項目依舊繁忙:已投產的,車間內機器轟鳴,全力沖刺訂單交付;準備投產的,正抓緊安裝、調試設備,就等春節后投產;在建工地上,依舊是車來人往,塔吊林立,熱火朝天。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起步區已動工項目56宗,完成“正負零”項目45宗,封頂項目39宗,完成塔吊項目49宗(171座塔吊),已竣工項目21宗,已投產項目13宗。2022年1~12月,起步區新動工項目10宗。
深科達智能制造創新示范基地項目由深圳市深科達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項目主要從事半導體裝備、顯示面板裝備、自動化設備部品等研發和生產。
走進深科達園區,基地半導體事業部的負責人——深圳市深科達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廣滿剛從車間巡查回來。他告訴記者,目前,園區的半導體項目生產設備已安裝調試完成,車間目前已經達到滿產狀態。
位于起步區的惠州冠順項目是東莞市冠順實業有限公司在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布局,未來將主要致力于研發生產發熱材料及通信類精密五金產品(5G商用及6G研發),并作為集團新的總部基地和研發創新中心。自2020年12月開工建設以來,已基本完成各項建設。惠州冠順項目負責人申劍介紹,目前,項目正進行車間、辦公樓和園區內部裝修,東莞廠區的一大部分設備也已搬遷過來,正在加緊安裝調試,順利的話,春節回來不久就可以試投產。
大韓5G材料項目由最早落戶起步區的韓資企業之一——大韓化工集團投資建設,未來主要從事5G高性能材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走進項目現場,只見工地上各類運料車、攪拌機、塔吊、升降梯等馬力全開,車來人往。大韓化工集團董事總經理黃輝華告訴記者,自2021年底動工后,項目整體進展順利,截至目前,項目有5棟廠房已經封頂,其他基礎設施也正在完善中,總工程進度已完成一半以上。
“冬季比較干燥,是施工的黃金期,我們的計劃是能趕一天是一天,到時再好好給工地工人放假過年。”黃輝華說,項目力爭在今年6月全面封頂,年底裝修完后就開始投產。
去年園區引進投資超10億元大項目9宗
引進的項目質量高,產業關聯度不斷提升,是中韓(惠州)產業園近年來發展建設的顯著特征。市商務局有關負責人介紹,2022年,園區引進的投資超10億元、預計達產產值超50億元的大項目9宗,其中8宗落戶仲愷片區、1宗落戶大亞灣片區。截至2022年12月,各片區累計引進投資10億元及以上項目50宗,其中仲愷片區39宗,占78%。
產業關聯方面,截至目前,潼湖生態智慧區聚集建設“5+1”現代產業體系已落戶智能終端產業項目27宗,智慧能源項目10宗,人工智能項目4宗,超高清視頻顯示項目4宗,現代服務業項目3宗,引進項目中母公司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9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5家,產業項目質量和產業關聯度顯著提升。
同時,供地及動竣工項目占比不斷提高。統計顯示,截至2022年12月,中韓(惠州)產業園核心組團各片區累計供地項目157宗、動工項目138宗、竣工或投(試)產項目51宗。仲愷片區作為核心區域建設的“主力軍”,堅持跟蹤與服務并舉,全力加快項目供地建設,全年新供地、動工及竣工投產項目中,仲愷片區新增項目數分別達28宗、24宗和25宗,分別占2022年各片區新增項目數的90.3%、80%和96.2%。
潼湖生態智慧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2023年,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將力爭打造更有溫度、有特色的園區服務體系。一是繼續加強園區交通秩序規范化管理,完善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更為便利的出行方式;二是智慧園區系統充分發揮效能,推進經濟運行、企業服務等工作更加數字化、可視化、智能化;三是持續發揮好“1+5+N”管理體系的作用,加強與市、區等部門的對接,力爭做到服務全方位覆蓋不留死角;四是持續優化企業服務中心的工作機制和流程,拓展延伸企業服務內容,全面提升服務效能。
惠州日報記者劉煒煒 通訊員羅丹 邱曉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