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構建“四級聯建”格局 擦亮“志愿之城”品牌

        原標題:

        我市印發實施方案加快建設“志愿惠州”推進志愿服務事業高質量發展

        構建“四級聯建”格局 擦亮“志愿之城”品牌

        志愿者在市區宣傳《惠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葜萑請笥浾哏姇承 攝

        如何立足新時代、展現新作為,推動惠州志愿服務事業高質量發展,為惠州建設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作出積極貢獻?1月3日,惠州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印發《關于加快建設“志愿惠州”推進志愿服務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

        《方案》提出,我市將進一步加強黨對志愿服務工作的領導,推動志愿服務機制更加完善、管理更加科學、激勵保障措施更加健全。志愿服務組織普遍依法成立登記,機關企事業單位志愿服務隊伍全面建立;各行業領域社會組織參與志愿服務工作比例要顯著提升,志愿服務社會參與率要達50%以上,不斷提升志愿服務專業化水平,使志愿服務更好地走進群眾日常生活,進一步擦亮“志愿之城”品牌。

        鞏固拓展“城市10分鐘志愿服務圈”

        在頂層設計方面,《方案》提出,我市將健全志愿服務體系,加快構建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適應的志愿服務體制機制。出臺站點建設、政府購買服務等方面的配套制度,健全以評選表彰、信用激勵、資金扶持、困難幫扶、保險保障、禮遇優待為主體的支持體系。出臺促進市、縣(區)一級和行業志愿服務發展的政策措施,健全志愿服務發展指標和測評體系。借鑒廣州、深圳“志愿之城”建設經驗,構建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聯建”工作格局,推動惠州“志愿之城”建設落地落實落細。

        在陣地平臺建設方面,我市將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重要作用,將志愿服務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服務內容,推動志愿者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報到備案、參加志愿服務。新建住宅物業在社區公共服務用房規劃時同步設置志愿服務陣地空間。各類行業窗口、政務服務大廳、交通站場、商業網點,具備條件的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公共文化場所及商業網點,依法依規配建志愿服務站點,推廣志愿服務“站、崗、點、室”等平臺運營模式,鞏固拓展“城市10分鐘志愿服務圈”,打通市民群眾關心支持參與志愿服務“最后100米”。

        同時,我市將加大財政和社會資源投入力度。市、縣兩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志愿服務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志愿服務事業發展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合理安排志愿服務所需資金,調動和利用社會各方資源,建立政府推動、社會參與的志愿服務資源整合、經費籌集機制,完善志愿服務工作的多元投入機制。

        此外,將創新社會資金募捐機制,發展壯大“惠州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基金”等籌資平臺,積極搭建愛心企業、愛心人士與志愿服務組織的橋梁,引導社會資金參與支持志愿服務組織發展。

        制定惠州志愿地圖做到供需精準定位對接

        《方案》指出,我市將圍繞學雷鋒志愿服務先進典型評選表彰,精心組織評選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務項目、最佳志愿服務組織、最美志愿服務社區、最佳志愿服務站點和最美志愿服務家庭;圍繞扶貧、濟困、扶老、應急、助殘、救災、助醫、助學等群眾關心、社會關切的領域,培育發展一批特色志愿服務項目,打造和擦亮“惠州公益撿跑+”等志愿服務項目品牌。積極開展志愿服務公益創投大賽扶持精品項目,利用3年左右時間建立全市志愿服務示范項目庫,出臺志愿服務項目運營標準規范。

        志愿服務也應與時俱進!斗桨浮分赋,我市將主動順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趨勢,推動“互聯網+”志愿服務深度融合,深化志愿服務信息化建設,制定統一的信息數據對接標準,整合志愿服務相關信息和數據資源,推動惠州市志愿服務信息系統與i志愿信息平臺互聯互通,實現全市志愿服務數據統一歸集、統一管理和共享交換,為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提供志愿服務數據支撐。

        同時,深化大數據、區塊鏈等信息技術在志愿服務領域的應用,建立完善“志愿惠州”小程序和惠州新時代文明實踐信息平臺,推動志愿服務向精準化、便利化方向發展。引導和規范基于互聯網條件開展的志愿服務活動,制定互聯網志愿服務工作指引。我市將制定惠州志愿地圖,明晰全市志愿者和志愿服務組織分布,做到供需精準定位和精準對接。

        《方案》還指出,我市將在衛生健康、扶殘助殘、生態環保、應急救援、消防安全、法律服務、禁毒教育、節水護河、文化傳播、科學普及等十八類行業率先成立行業志愿服務指導委員會,完善行業志愿服務組織架構、運行機制和工作體制。

        志愿服務將納入正向信用激勵

        對志愿服務組織和志愿者普遍關注的人才培養問題,《方案》提出,將注重培養高層次志愿服務人才,支持教育、衛生、救援、科研等行業優秀人才參與志愿服務,組建志愿服務專業人才庫,發揮其在急難險重任務中的突出作用。同時,我市將建立市、縣(區)志愿者培訓師和志愿服務培訓基地認證制度,分層、分類、分級建成全市志愿者骨干人才庫,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加大培訓力度和培訓覆蓋面。

        在嘉許激勵機制方面,我市將對在志愿服務事業發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由市、縣(區)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按照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予以表彰、獎勵。修訂《惠州市志愿服務激勵嘉許實施辦法》,加強統籌協調和全市一盤棋操作,加大志愿服務激勵回饋力度,完善志愿者守信聯合激勵、星級志愿者資質認證等機制,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志愿者守信聯合激勵愛心聯盟,為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在“衣食住行游購娛”等方面提供適度、合理的激勵舉措,進一步提升廣大志愿服務組織和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的熱情。

        此外,志愿服務還將納入正向信用激勵。我市將完善志愿服務記錄納入“信用惠州”信息采集的制度安排,鼓勵通過參與志愿服務修復社會信用。鼓勵企業和其他組織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招用有良好志愿服務記錄的志愿者。

        惠州日報記者龔妍

        

      編輯:李影君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