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全域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 大力推動美麗鄉村建設

      原標題

      惠州全域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大力推動美麗鄉村建設
      縱深治理推動農村大變樣

        打造詩意田園和現代都市交相輝映的惠州,農村必須美起來。開展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是市人大代表票決選出的2022年度十項民生實事項目之一,全市各級各有關部門加強農村區域保潔、開展農村“廁所革命”提升行動、持續推進我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等,全域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常態化保潔讓惠城鄉村保持清清爽爽模樣。

        農村區域保潔

        提升農村環境衛生質量水平

        2022年,惠州市城鄉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不斷健全農村區域清掃保潔管理制度,印發實施《關于農村環境衛生作業和管理工作指引(試行)》《惠州市環衛保潔電動車規范管理實施方案》,進一步完善了農村環衛管理制度。

        “建立全市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運營和管理情況評估檢查工作機制,印發專門工作方案,每年開展不少于2次評估檢查,確保全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安全、穩定、環保運行。”市城鄉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推動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設施優化布局,該局指導各縣區優化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設施布局,目前全市城鄉生活垃圾轉運站141座,農村垃圾收集點數量19534個,進一步提升了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能力和水平,基本實現農村垃圾“日產日清”。在加強農村環境衛生質量監督檢查上,我市建立常態化檢查評估機制,通過多措并舉加強監督檢查,進一步壓實各縣區屬地管理責任,促進農村人居環境質量不斷改善。

        “惠州進一步完善農村清掃保潔工作補助機制,2022年度我市計劃并完成各類生活垃圾終端設施建設項目10個,有效緩解城鄉生活垃圾分類終端處理能力不足的問題,為推進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處置提供了設施保障。”市城鄉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局接下來將對照任務目標和問題短板,持續、精準發力,繼續指導、督促各縣區加強農村環衛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全市農村環境衛生質量水平。

        值得關注的是,在創新農村環衛管理工作模式上,將結合新時代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和環境衛生新要求,推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場化運作,積極探索建立鎮、村環衛一體化收運管護和績效考核機制;建立健全農村環境衛生管理工作監督檢查機制,實現農村環衛管理工作的科學化、常態化和精細化,全力提升農村環境衛生質量。

      津頭湖村小組示范性旅游廁所是惠城區“廁所革命”的一種嘗試。

        農村“廁所革命”

        不斷改善農民群眾生活環境和品質

        外觀上融入當地漁家文化的特色、環保節能上采用先進的專利便器、污水處理及碳排放量相應減少……惠城區江南街道七聯村津頭湖村民小組具有歷史悠久的東江漁家文化,位于小組內的旅游廁所是惠城區建設的第一個示范性旅游廁所。據悉,惠城區在推動“廁所革命”過程中,主動將旅游廁所建設與周邊環境風格、當地文化相融合,結合綠色發展理念統籌打造。

        “按照國家、省有關農村廁所革命工作部署,我局結合實際研究制定印發了《惠州市2022-2025年農村廁所革命工作方案》,并統籌協調教育、旅游等部門,合力推動農村學校、農村旅游景點公廁整改提升工作。”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2年全市25%行政村開展整村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提升列入了市政府“十大民生實事”之一,我市持續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工作,讓農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進一步提升。

        按照上述工作方案,每年對25%行政村(涉農居委)開展廁所革命提升工作要求,2022年度全市共計劃對291個行政村(涉農居委)整村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提升,主要任務是結合農戶意愿、實際需求、化糞池實際現狀、資金投入等情況推進有關工作。截至12月16日,全市已累計完成農村戶廁化糞池改造提升17402個,完成率100%;完成廁所尾水接污水管網1731個,完成率100%;完成按需新建設農村公廁25座,完成率100%。同時加強了農村廁所的管護,不斷改善農民群眾生活環境和品質。

        “為更好推動工作落實,我局將結合各類工作對各地推進廁所革命工作情況開展現場督促檢查,并視情開展暗訪工作,定期組織‘回頭看’,及時發現問題、抓好整改、完善政策,切實提升農村廁所革命工作實效。”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推進廁所革命過程中,我市結合農村地區人居環境整治、疫情防控等工作,通過村級微信群、農村“大喇叭”等廣泛宣傳使用衛生廁所的好處和不衛生習慣帶來的隱患,開展文明如廁、科學無害化處理糞便、廁所糞污資源化利用等進村入戶科普宣講教育、發放農村廁所革命宣傳冊、倡議書等,不斷提高村民清潔衛生意識,引導廣大村民積極參與支持整村推進農村廁所改造提升工作。

      仲愷區陳江街道東江村東樓小組這個生態塘,原來是臭水塘,經過治理改造后水清景美。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一村一策”清單式精細化管理

        冬日,走進仲愷高新區陳江街道東江村東樓村民小組,昔日的2個臭水塘變成了美麗的生態塘,在陽光下波光粼粼,成為村中一景。

        “原先,塘內水體不流動,成了一潭死水,水面還時常漂浮著垃圾,一到夏天就散發臭氣,村民苦不堪言。”市生態環境局仲愷分局(以下簡稱“仲愷分局”)局長張廣深說,東樓村民小組是廣東省古村落,村里常住人口2300多人,每天產生500噸生活污水,此前村里沒有污水處理設施,污水橫流,古村落村容村貌亟待提升。

        圍繞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今年初,仲愷區籌集140余萬元,把村里的水塘改造成生態塘,利用自然微生物菌群和植物群綜合凈化水質,排放標準達到地表水V類,解決了水塘黑臭水體擾民問題。污水治理,讓黑臭水塘變成生態塘,成為村民休閑賞景的好地方。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生活污水治理是難題,加上每個村存在地勢、位置和硬件基礎等方面的差別,要讓農村污水得到有效的治理必須因地制宜,靈活采取多種多樣的治理方式。仲愷分局會同區有關部門以及第三方技術團隊力量,在深入調查摸底的基礎上,按節約集約、注重實效、運行簡便的治理原則,通過“請上來”“走下去”的培訓方式,指導各鎮街因地制宜綜合采取生態塘、納入污水處理設施、納入市政管網等3種治理方法,科學制定“一村一策”方案,精準高效推進農村污水治理提質增效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東樓村民小組的“水塘之變”,仲愷區的農村污水治理提質增效,是我市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分類施策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市以水環境質量和農村人居環境“雙改善”為目標,組織專業隊伍逐一進行摸底排查,組建專項督導組“督”“導”并重,推動建立運維管護制度,制定印發了《惠州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動方案(2021-2025年)》,形成了“一村一策”清單式精細化管理,推出分區管控、排放標準差異化管理的工作方式,持續推動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向縱深推進。截至目前,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77%以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顯著提升。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劉建威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譚琳 劉建威 黃曉娜 通訊員李文青 惠環宣

      編輯: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