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政策暖風頻吹 惠州樓市將迎新機遇

      原標題

      政策暖風頻吹 樓市將迎春來
      業內人士熱議惠州樓市發展新機遇

        2022年,對于房地產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疫情反復、多個期房項目停工等超預期因素頻現;這一年,暖市政策接踵而至,效力層層顯現。一次次狂風驟雨,一支支“希望之箭”,惠州樓市在危與機中向前跋涉,韌性彰顯。這種韌性,體現在城市產業聚集發展之中,企業堅定信心深耕之中,人才集聚的“磁場效應”之中……

        站在歲末的門檻凝眸深思,2022年,惠州樓市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信息?即將到來的2023年,市場又將走向何方?在這起承轉合的時間節點上,記者采訪了多位資深業內人士,他們的見解有助我們厘清市場邏輯,洞察惠州樓市的發展機遇。

      中指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瑜

      明年全國房地產市場銷售量價趨穩

        2022年,房地產政策進入全面寬松周期,在“房住不炒”總基調指導下,監管部門多次出臺利好政策,從支持需求端到支持企業端,政策力度不斷加大,同時也為地方因城施策釋放空間。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超300省市(縣)出臺政策近千條,達到近年峰值,政策力度進一步加強,對需求端政策的優化頻發,多地房貸利率達歷史低位。進入11月,多項重磅政策落地,“金融16條”允許房企債務展期并加大對房企融資支持力度,后續商業銀行積極跟進落實資金支持,“第二支箭”“第三支箭”接連落地,政策整體呈現出落地快、范圍廣、規模大的特點。

      黃瑜。

        市場方面,2022年1~11月,根據中國房地產指數系統百城價格指數,百城新建住宅價格累計上漲0.06%,漲幅較去年同期收窄2.4個百分點;百城二手住宅價格累計下跌0.55%。下半年以來,受市場下行壓力加大、居民購房預期持續走弱、房企打折促銷等因素影響,房價持續下行。

        展望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放緩,外需增長或出現乏力,我國出口貿易面臨較大挑戰,國內經濟支撐或將轉向內循環拉動,而短期疫情防控政策過渡仍需時間,消費或延續疲軟態勢,房地產的穩定性愈加重要。預計未來我國財政、貨幣政策仍將持續發力并保持寬松基調,助力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隨著各項穩經濟政策顯效發力,經濟運行有望逐步恢復。

        在房地產方面,中央繼續堅持“房住不炒”基調不變,供需兩端政策均有繼續優化空間,政策力度有望進一步加強,核心一二線城市特別是核心二線城市,政策優化空間較大,如限購、“認房又認貸”等方面有望繼續調整;企業合理融資需求將繼續得到支持,房企融資鏈條有望進一步暢通,企業資金面有望得到改善;“保交樓”仍然是側重點,專項借款及配套資金加快落地,有望取得更多實質性進展,共同促進購房者預期好轉。

        根據“中國房地產業中長期發展動態模型”,2023年全國房地產市場將呈現“銷售量價趨穩,新開工面積調整態勢難改,投資或繼續下行”的特點。需求端,樂觀情形下,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有望實現正增長,但在中長期住房需求釋放動能減弱的背景下,增幅或有限;中性情形下,商品房銷售面積或與2022年基本持平;悲觀情形下,市場預期和信心修復不明顯,商品房銷售面積繼續回落,降幅或在3.6%左右。供應端,2023年新開工仍依賴于銷售市場的恢復節奏,同時受制于近兩年土地成交規模縮量、企業資金壓力較大等因素,2023年房企新開工規模或難有明顯改善。同時,得益于“保交樓”政策持續發力,竣工有望逐漸改善,進而對投資形成支撐。

      購房總站總經理吳景華

      建議自住型客戶當下可果斷出手

        近年來,地產進入“大變局”時代。2022年,由于受到疫情反復、多個期房項目停工等超預期因素影響,房地產行業面臨的挑戰也是前所未有。幸而,今年下半年以來,尤其是在第四季度,國家對房地產行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碼。11月末,隨著證監會回應房股權融資支持政策啟動施行,針對房地產信貸、債券、股權融資的三支箭均已落地,有望進一步化解房企危機。

      吳景華。

        從大環境上看,房地產泡沫在近兩年得以去除,整個行業回歸理性狀態。隨著支持行業的政策慢慢發酵,樓市亦將趨穩。從惠州樓市的發展情況來看,由于此前惠州房地產規模非常靠前,每年的銷售面積遙遙領先于周邊各城市。隨著政策顯效,惠州房地產市場會呈現穩中有升的局面,但不會回到以往“一房難求”的時代。

        未來,受大環境影響,客戶會更加理性。也就是說,一個樓盤想要獲得客戶認可,必須要有切實能吸引人的優點,在園林品質、社區配套和戶型設計等方面要有“拿的出手”東西。更具體說,我們會看到區域分化越來越明顯,客戶會更向一些規劃落實迅速、人居環境優越的區域靠攏,同片區內品質感更強的樓盤,亦更容易被購房者選擇。

        在購房邏輯發生變化的當下,貨比三家、全面考量才是置業過程中的常態。站在購房者的角度,肯定希望在買房這件事上考慮更周全,但花費的精力卻更少。因此,我們購房總站與惠州日報社聯合舉辦“2022年惠州地產明星樓盤年終購房節”,在會展中心打造出一座大型城市展廳,精選惠州市優質房企及項目,逢周六日舉行大型購房交流會。在集中展示房地產新時代背景下我市明星房企魅力的同時,亦能一站式滿足市民的購房需求。我們期待購房者能通過此次購房節,快速貨比三家選到合適自己的房子。同時,房企亦可提升成交時效性。

        當前,政策向樓市傳遞的信息已經明確,在“房住不炒”大方向不變的情況下,支持房地產行業,保障剛需、改善型置業群體的合理需求。個人認為自住型購房客在現階段出手最為合理,第一,很多房企的優惠政策很吸引;第二,市場上產品足夠多,選擇空間大。

      翔順惠州公司總經理關國永

      應以產品力交付力提振客戶信心

        在房地產深度調整期,各房企要行穩致遠,需轉變思維,適應行業回歸民生屬性,助力企業穩健發展,同時提高自身產品品質。項目品牌的穩健、產品的硬核實力、配套的兌現等才是提振客戶信心最好的保障。

      關國永。

        2022年下半年,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及時出臺,各地區各部門狠抓落實、主動作為,加上當前疫情解封,預計經濟會逐漸復蘇。隨著經濟增長,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購買力也將逐步提升。冬天已經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在“房住不炒”的政策背景之下,樓市的投資屬性大幅減少,更多是注重剛需買房,回歸到“居住價值”。在購房者需求主導之下,項目需更加注重產品力、交付力、服務力、品牌力,簡而言之就是回歸到房子的產品屬性,方能收獲購房者的“傾心”。

        “惠州地產明星榜評選”可以促進優秀房企與獎項之間的雙向奔赴,作為惠州樓市的見證者和記錄者,每年度的榜單評選既是總結、梳理,亦是鼓勵、展望。從第三方的角度、從輿論監督的角度,為行業提供專業的總結梳理、良性的發展建議以及積極的輿論導向,在惠州房地產界形成了強大的品牌影響力,為發掘行業榜樣、促進行業進步、引導購房者樹立品牌消費意識起到重要作用。

      惠州中原總經理徐智勇

      年后市場有望進入上行周期

        2022年,全國各地樓市急速進入量縮價跌的下行通道,惠州房地產市場亦如是。但從國家政策導向以及惠州經濟潛力來看,惠州房地產市場筑底回穩趨勢更加明朗。區位、經濟潛力、交通便利、優質高性價比產品,惠州憑借著多重優勢,在大灣區經濟一體化中快速發展,已成為下一個萬億GDP的熱門城市。隨著國家大灣區戰略實施,與深圳、東莞、廣州的立體交通(公路、城軌、高鐵、公交等)建設不斷落地,惠州城市配套、居住價值將繼續大幅提升,與多城市之間的跨城生活將與廣佛一樣受到追捧,預計年后市場會得到有力修復,進入上行周期,惠州樓市也將重回健康發展的軌道,未來可期。

      徐智勇。

        近期防疫政策逐漸放開,由于相鄰區位優勢,城市間的邊界逐漸模糊,跨城置業需求出現明顯回流跡象,尤其是臨深區域。但要長期留住外地購房者,開發商還需不斷提升項目品質,豐富項目配套,開發出更切合不同置業者需求的產品。

        2023年,惠州樓市有望迎來轉折點。從目前惠州樓市庫存及成交量來看,明年上半年惠州樓市依然將處于修復階段,呈現出以價換量、價穩量增的態勢,隨著國家、地方相關政策持續發力,經濟環境復蘇,樓市信心將得到有效修復,全年樓市將會出現前低后高的態勢。

        不同區縣回暖的速度也將略有不同。整體而言,配套相對好的區域在以剛需為主體的市場中更受歡迎。惠城區購買力相對較為穩健,金山湖、河麥片區因區域市場供應少、需求旺盛等原因,市場反彈速度會較快;作為臨深區域的惠陽區與大亞灣區域,隨著防疫政策優化放松,跨城人口的流動性將會恢復至疫情前的狀態,加快深客外溢需求的釋放,與深圳樓市關聯性會更強,因此惠灣樓市成交量會較快上升;而外需客源與內需客源兼容的博羅縣與仲愷區,受軌道交通及潼湖發展等多因素影響,未來將有可能成為惠州樓市發展的“網紅”片區。

        在近期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出“要確保房地產市場平衡發展,有效防范化解優質對部分房企風險”。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表態“房地產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正考慮新的舉措改善行業資產負債情況”,這也是高層再次重提房地產支柱產業地位,再結合11月份穩樓市的“三支箭”及最近國家發改委印發《“十四五”擴大內需戰略實施方案》,房地產業的平穩發展已成為當前社會工作的重點,是保障民生、防范風險、提振消費的必然需求,因此,在國家高密度政策支持下,房地產業一定會加速從下行周期回歸至有序平穩發展周期。

        市場回暖并不意味著恢復到以往“投資過熱”的周期,“房住不炒”與“平穩發展”是政策的關鍵,未來更傾向于自住,房價也將隨著經濟增長而同步增長而非炒作性暴漲。房地產業只有健康穩定地運行,才能兼顧民生與經濟,才能起到國民經濟支持產業的作用。

      世聯行粵東公司董事總經理周玉仁

      預計明年下半年樓市將穩步爬升

        商品房銷售大幅下滑、土拍市場表現不佳、房企資金壓力沉重……2022年,惠州房地產市場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追根溯源,與這幾方面因素不無關系。

        在疫情及經濟大環境等多重因素影響之下,惠州樓市的下行并非個案,全國各地樓市均呈現下行態勢。從市場發展規律而言,在經歷了2016~2021年的高歌猛進之后,惠州樓市勢必會迎來調整期,走勢高低起伏方才符合市場發展的基本規律。此外,近年惠州樓市產品同質化嚴重,供應量爆發性增長,而人口凈流入的速度難以跟上。此前有周邊城市外溢需求作為補充和平衡,問題暫未凸顯,但在逆市之下,疫情阻隔、購房者對樓市預期下降,導致外來客戶撤出市場,供需失衡充分暴露。

      周玉仁。

        不可否認,樓市進入深度調整期,對行業以及從業人員均帶來巨大沖擊。但經歷過這一階段之后,能讓此前高熱的樓市回歸本真,做更多“分內之事”。大浪淘沙之后,一部分堅持長期主義的房企將迎來更好的發展機會。反之,急功近利的企業或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當下,惠州樓市正面臨重重挑戰。第一,惠州樓市面臨庫存高企、去化壓力大的問題,據世聯行統計數據,目前惠州樓市庫存去化周期長達三年。第二,買房之后會不會繼續降價、能不能按時交樓?如今購房者憂心忡忡,惠州樓市的購房信心亟待修復和重建,而這一任務道阻且長。第三,惠州樓市在高壓之下亦滋生出一些亂象,價格戰、促銷戰此起彼伏,給購房者原本就脆弱的信心造成新一輪沖擊,又再次反射到市場成交量之上。第四,十分不友好的網上輿論環境也是壓在惠州樓市身上的一座大山。在互聯網上,頻頻可見對惠州樓市的各種負面言論,片面、夸大、不客觀、不準確地描述了惠州的“現狀”,這些不負責任的抹黑無疑對惠州樓市的整體復蘇帶來更多障礙。

        惠州樓市到底何時迎來“春天”?如何準確判斷市場,可關注這些指標數據。首先是供求比,即當期的供應和消化,樓市回暖的第一階段會體現在新增供應量與當期網簽量保持平衡;其次,需關注庫存去化周期是否縮短,以近一年平均去化量與已拿預售證的未售房源來計算,當惠州的去化周期降至15~18個月左右,則可以側面論證市場正走上穩中有升的階段;最后是房價,2022年,惠州各片區之間價格表現不一,如主城區價格相對較穩,而片區價格是否穩定可以作為評判標準之一。

        綜合來看,2023年上半年,惠州房地產市場仍將處于深度調整期,是一個筑底慢慢企穩的過程,2023年下半年預計會慢慢爬升。有置業需求的購房者可以抓住今年底到明年上半年這一時機,銀行利息、首付比例、各項購房補貼多重利好政策落地,樓盤折扣優惠已基本到底,此時入手,不僅購房成本低,選擇面亦更為廣泛。

      德威集團董事、營銷中心總經理劉友

      房企應更關注客戶居住體驗感

        2022年是房地產行業在當前周期中的探底之年。用一句通俗的話語概括便是來年肯定比今年好。這一年,受疫情、經濟環境等多重因素影響,房地產行業經歷了嚴峻考驗。2022年上半年,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穩地產”對“穩經濟”重要性有所提升,高層多次表態支持地方政府因城施策穩定房地產市場。轉入下半年,房地產支持政策走深走實,通過降息、降準、降首付等一系列信貸優化措施,進一步滿足購房群體合理需求,推動房地產市場回暖。

      劉友。

        而后,高層逐漸意識到常規需求端政策效用的局限性。因此,11月末,房地產支持政策由需求端轉向供給端,金融部門針對地產金融端打出一套政策組合拳。“金融16條”及支持房企股權融資5項優化措施等政策相繼落地,從供給端發力,有效緩解開發企業現金流緊張等諸多問題,尤其有助于問題房企信用風險的處置與出清。此外,保障了供給端的穩定,亦等于給市場吃一顆“定心丸”。這從“金融16條”等政策落地后地產股強勢大漲,可見一斑。但政策的效力在銷售端的體現仍需時間。畢竟生病服下“良藥”后,亦需時間康復。

        從長遠看,惠州樓市依然擁有巨大潛力和希望。首先,惠州近幾年的人口一直在增加,對樓市形成重要支撐;其次,惠州的產業發展態勢喜人,多個千億級產業園區落地;再者,去年惠州GDP直逼5000億元大關,但房價整體不過1字頭,處于一個相對合理的水平,這非常有利于房地產市場的后續發展。

        不管如何,樓市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作為房企,我們不能用過去的思維去做產品,要切切實實從客戶的角度出發,要舍得為客戶的居住體驗感去投入。在此,也想多提一句,當下高喊“保交付”的房企需要擔起更多的責任,讓“保交付”成為基本底色,而非努力之后的結果。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鄔玉婷 伍磊

      編輯: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