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我市每三年開展一次市名醫、名中醫遴選培養工作,提升群眾健康福祉
市名醫(名中醫)到2025年選出百名
遴選培養百名市名醫、名中醫,是我市一項人才戰略的重要工作。日前,《惠州市名醫、名中醫遴選培養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印發,提出遴選培養工作每三年開展一次,到2025年選出100名左右“惠州市名醫”“惠州市名中醫”人選(下稱“市名醫、名中醫”),造就一支與惠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相適應,醫療技術精湛、社會影響較大,以及數量適宜、結構不斷優化的高層次醫學人才隊伍。
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專家團隊在手術中。
出臺背景
名醫名中醫對我市醫療衛生技術水平起到引領和提升作用
遴選培養名醫名中醫,對發揚救死扶傷、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的精神,推動醫療服務水平提升,引領重點專科發展,提升群眾健康福祉,營造全社會尊醫重衛的濃厚氛圍有重要意義。
早在1996年、2002年,惠州跟隨省的步伐進行首批省、市名中醫的遴選培養,2007年、2015年、2019年又分別進行了三批次惠州市名醫、名中醫的遴選培養。截至目前,全市有名中醫、市名醫90名,其中省名中醫5名、市名中醫21名、市名醫64名。
“通過遴選培養名醫名中醫,對我市醫療衛生技術水平起到明顯的引領和提升作用。”市衛生健康局有關負責人說,面對疑難雜癥、急難險重的醫療救治任務、重大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名醫、名中醫總是迎難而上。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名醫、名中醫也沖鋒在抗擊疫情、救治患者第一線。
與此同時,通過學科帶頭人引領重點專科發展。目前我市重點培育發展的44個臨床重點專科項目中,名醫名中醫作為學科帶頭人有18人。由名醫領銜推動的卒中、創傷、胸痛、重癥孕產婦、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中心“五大中心”,成為我市急危重癥發展的重點方向,其中卒中、創傷、胸痛三大“中心”走在全省前列,市中心人民醫院卒中中心在全省排名第五;市第三人民醫院“胸痛中心”建成廣東省示范基地;市第一人民醫院近年來嚴重創傷的院內死亡率屢創新低,今年最低為3.22%,達到國際先進水平(<8%),受到國內學術界的高度關注。
“我市群眾對名醫有期盼。”該負責人說,名醫、名中醫通過對口支援幫扶、送醫送藥下鄉、巡回義診以及通過開設名醫名中醫工作室、醫師多機構執業等方式,為基層群眾提供“家門口”的名醫服務。目前,部分縣(區)第二人民醫院正在建設名醫工作室,市直大醫院也設立名醫工作室,如市中醫醫院3名省名中醫開設了工作室團隊門診,還在7間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立了名醫工作室。
主要內容
設立監督委員會全程監督遴選培養過程
《方案》在2015年、2018年名醫名中醫評選實施方案的基礎上,進一步將名醫、名中醫遴選培養制度化、常態化,內容包括基本原則、工作目標、組織管理、范圍和條件、遴選程序和保障措施等。
根據《方案》,我市將成立“市名醫、名中醫”遴選培養工作協調機制,組織開展相關遴選工作。市衛生健康局負責“市名醫、名中醫”遴選培養的日常工作;設立專家評審委員會,負責對各縣(區)、各單位推薦人選進行遴選;設立監督委員會,全程監督“市名醫、名中醫”遴選培養過程。
遴選范圍包括:依法取得醫師資格并在本市轄區內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疾控機構執業注冊的在職醫師(不含離退休返聘人員),符合《方案》所列條件的均可參加遴選。范圍覆蓋臨床、口腔、公共衛生類別,包括臨床輔助專業領域醫師;名中醫包括中醫、中西醫結合類別醫師。
“打造醫療人才高地,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該負責人說,在2011年前后,市委市政府印發《惠州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市委組織部印發《關于印發〈惠州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任務分工方案的通知》,分別提出要深入開發醫療衛生人才資源,不斷培養造就惠州市名醫名中醫和學科帶頭人,推動我市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新時代人才強市建設的意見,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部署加快“1+2+N”人才政策體系文件起草和印發的工作安排。作為人才工作的一部分,惠州市名醫、名中醫的遴選培養工作列入“1+2+N”人才政策體系。
《方案》特點
名醫、名中醫遴選培養體現基層導向
“名醫、名中醫遴選培養體現基層導向。”該負責人說,申報為名醫名中醫的醫師應為惠州戶籍并在惠州服務、堅持在臨床、公共衛生一線工作、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稱3年以上等條件。《方案》還提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確實特別突出和優秀的,可放寬至具有副高級專業技術職稱3年以上。
同時,名醫、名中醫遴選培養體現激勵導向。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組織部的關心關懷下,今年研究決定提升名醫名中醫補貼,省名中醫、市名醫名中醫政府津貼在原來每人1000元/月、300元/月的基礎上,提高至2000元/月、800元/月,列入市級財政預算,充分體現我市對醫療衛生人才的高度重視。《方案》還明確名醫、名中醫人選所在單位可酌情給予獎勵。
動態導向方面,一方面,實施動態管理。名醫、名中醫3年培養期滿后全面考核,考核合格繼續列入培養人選并享有相關待遇和政策;考核不合格,取消列入且不再享受相關待遇和政策。另一方面,建立退出機制。名醫享受待遇到65周歲則不再享受待遇,而對于返聘及繼續從事專業工作或者貢獻特別大的名醫,經批準,可延長享受名醫待遇時間。
《方案》還強化個人、院方、主管部門以及社會評價的四方角色,以切實發揮名醫名中醫的社會帶動作用。
惠州日報記者黃曉娜 通訊員何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