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市僑聯砥礪奮進四十載,在惠州高質量發展中匯聚僑智慧、展現僑擔當、貢獻僑力量
用活“僑”資源 “聯”結僑胞心
惠州是廣東省重點僑鄉,全市有歸僑僑眷20余萬人,海外惠州籍僑胞300多萬人。2022年是惠州市僑聯成立40周年。40年來,市僑聯加強黨的建設,積極發揮“僑”的優勢,持續做好“聯”的文章,團結凝聚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留學歸國人員銳意進取、奮發有為,在惠州高質量發展中匯聚了僑智慧、展現了僑擔當、貢獻了僑力量。
40年風雨兼程,與時俱進;40年奮發開拓,碩果累累。在這40年間,惠州市僑聯始終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圍繞“六大職能”,在積蓄僑界力量,服務經濟發展;愛僑護僑助僑,增強僑界幸福感;系牢親情鄉誼紐帶,拓展海外聯誼;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華文化;完善體制機制,推動組織建設等方面開拓進取、扎實工作,為助推惠州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叭珖鴥S聯系統先進組織”“廣東省僑界貢獻獎”以及超過100人次的“全國僑務工作先進個人”“全國歸僑僑眷先進個人”等榮譽正是惠州僑聯成績的最好見證。
惠州市僑聯成立40周年座談會合影。
“六大工作”成績卓有成效
歷史回眸到1982年12月,惠陽地區第一次歸僑僑眷代表大會召開,選舉產生惠陽地區歸國華僑聯合會第一屆委員會。
1988年惠陽地區撤銷,惠州市升格為地級市,惠陽地區歸國華僑聯合會更名為惠州市歸國華僑聯合會。1989年9月,惠州市僑聯從惠州市僑辦劃出,獨立設置。接原惠州市屆別,1990年召開惠州市第五次歸僑僑眷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惠州市歸國華僑聯合會第五屆委員會。至今,是惠州市歸國華僑聯合會第十屆委員會。
40年來,市僑聯與時代同奮進、與民族共前行,全面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各項僑務方針政策法律法規,遵守中國僑聯章程,廣泛團結聯系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堅持以人為本、為僑服務的宗旨,依法代表和維護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在國內的合法權利和利益,關心海外僑胞的正當權利和利益。
40年來,市僑聯作為黨和政府聯系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的橋梁和紐帶,高舉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群團發展道路,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堅持國內海外工作并重、老僑新僑工作并重,拓展海外工作,拓展新僑工作,致力于凝聚僑心、匯集僑智、發揮僑力、維護僑益。
40年來,市僑聯緊緊圍繞“服務經濟發展,依法維護僑益、拓展海外聯誼、積極參政議政、弘揚中華文化、參與社會建設”六大工作職能,積極進取,取得了許多卓有成效的成績。市僑聯、僑界各項工作得到各級各部門的肯定和好評,先后超過100人次獲得“全國僑務工作先進個人”“全國歸僑僑眷先進個人”等各種榮譽,惠州市僑聯先后獲得“全國僑聯系統先進組織”“廣東省僑界貢獻獎”等榮譽和表彰獎勵。香港旭日集團獲評“全國僑聯系統助力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惠州市僑青會獲評廣東省僑青聯抗疫先進單位、2019~2020年度惠州市尊師重教先進單位。
市僑聯獲得全國僑聯系統先進組織榮譽。
市僑聯全球聯絡圖。
強化政治引領永葆僑心向黨
40年來,市僑聯堅持旗幟鮮明講政治,筑牢團結奮進思想根基,切實圍繞中心履行僑聯職責使命,做到黨有號召、僑有行動。
市僑聯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始終將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持續加強理論武裝,堅決壓實管黨治黨責任。組織開展“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教育、“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等集中性學習教育,筑牢思想根基。先后組織僑聯委員分批赴福建省泉州、廈門,省內潮州、汕頭等重點僑鄉地區學習先進經驗;赴江西省于都、瑞金,福建古田等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重溫長征精神,使僑聯委員學習培訓逐步規范化制度化,切實提升委員履職能力。強化政治引領,凝聚“僑心向黨”力量,通過系列僑界群眾性活動,創建“僑心向黨·與惠同行”黨建品牌,并獲評惠州市直機關首批優秀黨建品牌,引導僑界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堅持改革創新僑聯事業展新貌
多年來,市僑聯堅持改革創新,著力加強自身建設,完善組織機構,僑聯隊伍逐漸發展壯大,展現僑聯事業發展新面貌。2019年最新一輪改革后,市僑聯機關配備規范,職能設置較為科學,新一屆僑聯隊伍涵蓋港澳臺及海外,達100多人,惠州市下轄各縣(區)僑聯全部獨立設置。
市僑聯主席曾志謙介紹,市僑聯以“黨建帶僑建”推進基層組織建設,目前全市基層僑聯組織總數達到275個、“僑胞之家”35個、創建5個“五好僑胞之家”,其中惠陽區秋長街道周田村“僑胞之家”獲評全國僑聯系統優秀“僑胞之家”;莩、惠陽實現鎮級僑聯全覆蓋,博羅縣楊僑鎮實現村級僑聯全覆蓋。在全省率先開展“地方僑聯+高校僑聯+校友會”工作新機制,與廣州中醫藥大學、華僑大學等高校僑聯締結友好僑聯;高校僑聯組織建設取得新突破,惠州學院僑聯、惠州市華僑大學校友會相繼成立。創新開展“僑聯組織+僑聯黨支部+僑胞之家”三位一體的黨僑共建新模式,與惠城區江南街道祝屋巷社區開展黨僑共建活動。相繼成立了香港惠州僑友會、新馬泰僑友會、僑界青年聯合會等社團;成立惠州市歸僑僑眷福利會,推動僑聯慈善事業發展,為惠州慈善事業貢獻力量。
1982年惠陽地區僑聯成立的報告。
柬埔寨柬華理事總會給惠州市僑聯的感謝信。
凝聚僑力服務惠州高質量發展
一直以來,市僑聯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圍繞中心凝僑心、匯僑智、聚僑力,努力服務經濟發展,助推惠州高質量發展。
市僑聯積極牽線搭橋,為僑資企業服務,引導支持僑商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組織協辦多場僑商對接會、海外華商赴惠考察活動,促進新僑創新創業發展。依托市僑青會平臺多次主辦粵港澳大灣區和深莞惠青年交流活動;聯合省僑聯在仲愷惠南高新科技園共建“南粵僑創基地”。引導僑胞融入“雙區”建設,促進惠州經濟發展。組織第一期惠州市僑聯僑商研習班赴貴州省黔西南州考察對接項目,同時與黔西南州僑聯簽定友好合作協議,助力惠州與黔西南州結對幫扶工作;組織第二期研習班融合惠州深厚的歷史人文、優美的自然環境、紅色文化、客家文化、僑文化于其中,讓線上線下學員都深入感受惠州的發展環境和人文氣息,講好惠州故事、僑界故事,關注惠州發展。疫情期間,服務僑資企業復工復產;全力參與推進中國僑商投資(廣東)大會各項工作。
扶危濟困做歸僑僑眷“貼心人”
多年來,市僑聯全力依法維護僑益,堅持為僑服務。關心關注僑界群眾生產生活,每年組織訪貧問苦,切實幫扶僑界困難群眾。
配合黨委政府推進華僑農場改革,兩個僑鎮面貌一新、體制一新,改革成果喜人、成績斐然。健全維護僑益工作機制,推進涉僑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發揮好市僑聯法顧委作用。與省僑聯法顧委聯合舉辦“僑愛南粵·法治沙龍”(第三期)暨民法典宣講活動,助力企業依法經營、規范管理、解決困難。編印《涉僑法律法規指南》,做好僑法宣傳工作。實施惠僑助僑工程。大力弘揚“僑幫僑”的優良傳統,關注歸僑僑眷養老、醫療、子女教育等需求,對接中國華僑公益基金、廣東省僑聯仁愛基金等僑界公益基金,拓寬惠州市歸僑僑眷福利會資金募集渠道。與市財政局聯合印發《惠州市華僑事業費使用管理實施辦法》,切實救助低保歸僑、臨時困難歸僑僑眷,2019年以來共發放華僑事業費486萬余元。走訪慰問困難歸僑僑眷家庭和有突出貢獻的歸僑代表、開展歸僑重陽敬老座談等活動。僅從市第九次僑代會以來近10年間,已累計慰問歸僑僑眷家庭和有突出貢獻的歸僑代表1600多人次,發放慰問金130多萬元。
以“僑”架橋拓展海外“朋友圈”
市僑聯以“僑”架橋,持續拓展海外聯誼,不斷擴大“朋友圈”。
主動“走出去”,多次組團赴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泰國、柬埔寨、新加坡、斯里蘭卡、文萊等國進行交流,讓海外華僑華人更好了解惠州;積極“請進來”,擴大惠州“朋友圈”,開展海外僑胞“惠州行”“故鄉行”活動,累計接待世界各國到訪團組逾100批次數千人次;攜手市委統戰部承辦第十屆世界惠州(府署)同鄉懇親大會,來自21個國家558名海外僑胞和我國港澳臺代表共聚惠州;舉辦“僑聯四海 中秋約惠”海外僑領代表視頻聯誼會,與來自3個國家10個僑社團僑領代表共慶佳節、共敘鄉情;凝聚“港澳情”,展現惠州“愛國心”,團結廣大愛國愛港愛澳愛鄉力量,與37個香港、澳門社團保持緊密聯系。截至目前,已與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60多個華僑華人社團建立友好聯系。
積極參政議政 關注僑界民生
著力提升履職能力和參政議政水平是僑聯組織和僑界代表委員的應盡職責。多年來,市僑聯積極參政議政,切實關注僑界民生。建立僑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聯絡機制,組織多場僑界代表委員座談會及數次調研活動,提交涉僑提案建議100余篇。
2011年,市僑聯向市政協提交《關于對年滿60周歲以上歸僑發放生活補貼的建議》,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并于2012年出臺《惠州市60周歲以上歸僑生活補貼資金管理辦法》,向全市年滿60周歲以上歸僑每人每月發放100元的生活補貼,2017年后將生活補貼增加到每人每月150元;提案《實施健康惠州行動,加快推進“治未病”中心建設》為市中醫醫院爭取150萬經費建設治未病中心;關注惠州華僑歷史文化遺產,提案《關于擦亮葉亞來文化招牌,打造國際華僑文化交流基地的建議》為惠陽葉亞來故居碧滟樓爭取100萬元市政協提案經費,葉亞來主題文化展示館現已完成升級改造并開館。
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
多年來,市僑聯致力弘揚中華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向海外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廣東故事、惠州故事。
市僑聯組織編輯出版《惠州華僑志》,留住惠州華僑的歷史記憶;組織惠州“親情中華”客家文化藝術交流團赴海外演出;舉辦海外僑胞書畫展、“和諧惠州、幸福僑鄉”攝影大賽等文化交流活動,記錄惠州華僑歷史人文景觀和僑鄉新貌;連續多年舉辦全市僑界代表中秋座談會和文藝晚會,制作“明月千里寄相思”訪談節目,弘揚優秀中華文化,共敘鄉情友誼。
協助中國僑聯信息傳播部拍攝央視紀錄片《追夢中華·百年赤子心》在央視第四頻道播出;聯系北京電視臺到惠州拍攝《追夢中華·魅力僑鄉行(惠州篇)》,充分展現“客家僑都”惠州的旖旎風光和城市魅力;舉辦“傳承僑精神·弘揚僑文化”主題沙龍,邀請老歸僑口述歷史,留住僑界精神記憶;協助廣東華僑歷史學會在惠州舉辦“華僑華人與中國革命和建設”專題研討會;舉辦“東坡約‘惠’”——2022年“親情中華·為你講故事”網上夏令營,攜手馬來西亞柔佛州居鑾中華中學的華裔高中生云“賞”惠州;向泰國曼谷惠州會館捐贈一批漢語學習教程,弘揚中華文化、促進中泰文化交流。
參與社會建設彰顯責任擔當
一直以來,市僑聯積極參與社會建設,展現僑界責任擔當。從“千干扶千戶”“規劃到戶責任到人”到精準扶貧、脫貧攻堅,再到今天的鄉村振興,市僑聯從未缺席,不遺余力投入和付出。
在圓滿完成掛鉤幫扶博羅縣楊僑鎮朝田辦事處的脫貧攻堅任務后,即轉向博羅縣柏塘鎮開展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打造惠州港澳臺僑青年助力鄉村振興實踐基地(柏塘聯系點)并已掛牌;籌措資金13萬元支持市僑聯派駐“第一書記”所在村建造“僑心橋”,解決村民出行難題,該工程現已動工。
多年來,市僑聯組織動員僑界力量投入僑鎮基礎設施建設和教育、醫療設施改善等領域,向全市醫療系統捐贈總價值1000多萬元的醫療設備;聯系海外華僑及僑資企業向僑鎮捐資累計170余萬元用于教育、醫療及基礎設施改造,修建“僑心路”“僑心橋”解決僑鎮居民出行難題;定期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活動,聯系廣東省僑界仁愛基金會向惠州市三間醫院捐贈總價值450萬元的核酸芯片檢測儀;通過僑青會“圓夢助學計劃”,共發放助學金865萬元,資助品學兼優的貧困大學生1366人次,困難歸僑僑眷家庭大專以上學生百分之百得到資助。
面對疫情,市僑聯干部不畏艱險、勇于擔當。2022年全市僑聯系統先后派出100多人次支持全市重點區域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同時,深挖“僑”的資源,發揮“聯”的優勢,共募集海內外捐款900多萬元,捐贈物資折合5000多萬元;積極回應海外僑界需求,籌措抗疫物資援助柬埔寨、馬來西亞等國,組織惠州僑企在越南分支機構工作人員注射疫苗;發動企業向柬埔寨捐贈30萬個醫用口罩和3萬個N95口罩。
共譜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站在新起點,奮進新征程。
曾志謙說:“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惠州市僑聯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貫徹落實黨中央、省委部署要求,不斷加強和改進僑務工作,團結凝聚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為惠州建設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貢獻力量。”
本版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馬海菊 通訊員周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