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市發展改革局提高站位當好黨委政府參謀助手
謀發展深改革惠民生 推動惠州高質量發展
著力穩住經濟大盤,牽頭制定“穩經濟127條”“穩經濟接續政策78條”“促進服務業恢復發展19條”等系列政策舉措;深化融深融灣,推動惠州與深圳市、東莞市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以項目為王,構建“資源要素跟著項目走”系列工作機制;創新“清單”管理制度,持續深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強化保供穩價,守護市民“糧袋子”“菜籃子”……
近年來,面對內外部環境的嚴峻挑戰,惠州市發展和改革局(以下簡稱“市發展改革局”)切實提高站位、協調各方,謀發展深改革惠民生,努力克服各類超預期因素影響,當好黨委政府參謀助手,推動惠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惠州新材料產業園規劃建設指揮部。惠州日報記者楊建業 攝
提高站位抓謀劃
推進系列重大戰略規劃和政策出臺實施
上半年惠州GDP增速時隔7年重回全省第一,全市經濟延續恢復向好態勢。近日,惠州市1~8月經濟運行數據出爐。統計數據顯示,14項經濟指標中,惠州有5項指標增速居全省前三,8項增速居珠三角前三,工業投資總量全省第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連續4個月全省第一。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國內經濟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凸顯的大背景下,惠州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經濟成績單。
近年來,國內外經濟形勢錯綜復雜,作為宏觀經濟綜合管理部門,市發展改革局一手抓規劃,高質量完成《惠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及18個市級重點專項規劃、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等一系列專項規劃和“3+7”工業園區產業地圖等的編制,為惠州高質量發展繪就宏偉藍圖;一手抓統籌,加強經濟運行精細化管理調度,強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推動惠州經濟保持平穩增長勢頭。
“我們及時謀劃出臺系列穩經濟政策措施,例如‘穩經濟127條’‘穩經濟接續政策78條’‘促進服務業恢復發展19條’等,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有效實現護住龍頭、帶動中小微企業,千方百計穩住市場主體!笔姓䥇f副主席、市發展改革局局長吳欣表示,市發展改革局全面加強了對經濟形勢的分析研判,及時發現并協調解決經濟運行中出現的突出問題。
市行政服務中心開設“港澳服務專窗”,方便在惠港澳居民辦理業務。
強化統籌抓落實
深度融深融灣打造粵港澳特色合作平臺
近日,市行政服務中心一樓,在惠港企辦事員張女士來到“港澳服務專窗”,工作人員耐心為她講解并辦理業務。今年,市發展改革局牽頭編制出臺了《便利港澳居民在惠州發展若干措施》,全方位便利港澳居民在惠州學習、就業、創業、生活。至今,惠州在全市各行政服務中心共設立8個“港澳服務專窗”。
這是我市深化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交流合作的一個縮影。當前,市發展改革局正加快構建與灣區城市常態化交流合作機制,積極推動與深圳市、東莞市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目前,我市已與省內23座城市簽訂了跨域通辦協議,惠州市各級政務服務大廳均設立了跨域通辦窗口,方便市民就地申辦異地業務,減少跑動。
深度融深融灣,產業協同發展是關鍵。近年來,依托電子信息產業厚實基礎,惠州與深圳、東莞、廣州產業聯動、融合發展,成為全球重要的智能終端生產基地,廣佛惠超高清視頻和智能家電產業集群也成了全國首個跨區域跨領域建設的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僅今年上半年,惠州全市引進粵港澳大灣區的項目就達237宗,計劃投資總額883億元。
目前,市發展改革局正學習借鑒橫琴、前海、南沙三個重大合作平臺建設的經驗做法,在惠陽區、仲愷高新區高標準高起點謀劃建設粵港澳特色合作平臺,其中《惠州粵港數字經濟產業創新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的編制已取得初步研究成果。
同時,該局大力推動潼湖生態智慧區加快發展,支持推動仲愷港澳青年創業基地做強做大,出臺并推進《關于支持潼湖生態智慧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落實。截至6月底,潼湖生態智慧區累計引進(含供地和過會)項目97宗,計劃總投資額約832億元;仲愷港澳青年創業基地累計引進53個項目,目前在孵項目38個,其中港澳項目22個。
此外,我市正加快廣汕鐵路惠州段和莞惠城際小金口至惠州北段項目建設,推進向深汕合作區供水工程、龍淡河整治工程等,大力推動落實大灣區產業協同發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融合共享、生態環境共保共治。
?松梨诨葜菀蚁╉椖考泳o建設中。
精準施策擴投資
創新服務機制推動項目建設提速增效
今年5月6日主體廠房封頂后,僅時隔4個月的9月6日,TCL華星高世代模組(惠州華星)三期擴建項目首臺主設備就順利搬入,預計今年底建成投產,比原計劃的2023年1月提前。
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從零起步規劃建設,2020年9月首個基礎設施項目才動工,到今年8月底,園區起步區已完成3平方公里場平工程,2條主干道建成通車,17條在建的起步區市政道路有9條將于今年底建成,已落戶8宗優質產業項目,投資總額約120.9億元。
總投資百億美元的?松梨诨葜菀蚁╉椖5個月完成用海報批,11個月完成轉規……
重大項目既是經濟發展的“穩定器”,更是“推進器”。近年來,惠州市委、市政府搶抓“雙區”建設機遇,力推惠州產業發展由散轉聚、由大轉強,實現高質量轉型升級,吸引了埃克森美孚、恒力集團、正威集團、中海殼牌、欣旺達等一批優秀企業前來投資或增資擴產。
以項目為王,市發展改革局近年來著力構建“資源要素跟著項目走”工作機制,制定《惠州市重點項目建設管理辦法》《惠州市重點建設項目管理調度機制》《惠州市推動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貫徹意見》等,創新實施首席服務官制度、服務重大項目建設專班機制等,多措并舉幫助企業解決突破土地房屋征拆、項目報批、用地用林用海、資金、砂石等堵點卡點問題,為重點項目建設創造“無障礙”施工環境,推動項目建設提速增效。
同時,該局全面提升固定資產投資精細化管理水平,成立了7個促投資專項工作組,深化發改部門項目審批庫和統計部門納統庫及時對接匹配,及時發現解決投資納統方面存在的問題,確保固定資產投資平穩運行。系列舉措下,惠州有效投資持續擴大,支撐增強經濟發展后勁。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8月,全市固定資產投資2046.7億元,增長10.6%,總量全省第4,增速全省第2。
市發展改革局還著力加強市政府投資項目管理,修編市級政府投資項目“三年滾動計劃”,科學合理安排財政資金,嚴禁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提高政府投資質量。據統計,目前納入“三年滾動計劃”項目405宗,總投資約434.12億元。
深化改革促發展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不斷增強惠州“磁吸力”
在“3+7”工業園區推廣“插電式服務”模式,企業建成投產即可實現臨電與永電的快速切換;1個工作日辦結企業開辦全流程,4個小時可辦好營業執照;在市場監管領域實施“人工智能+雙隨機”差異化監管;解決企業困難“直通車”平臺自2019年運行以來,共受理企業訴求900多宗,群眾滿意度達96%,進一步增強了市場主體的信心和活力……
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近年來,市發展改革局持續深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先后推進企業投資建設工程項目審批制度專項改革以及“信用快審”、分類快審等改革,優化審批流程,壓縮審批時間,為惠州推進重大項目前期工作提供強大“助推力”。
市發展改革局著力推動營商環境綜合改革,繼去年創新實施全市營商環境工作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三化”管理,把90項工作清單成體系地“一桿子插到底”后,今年該局繼續從企業開辦、政務服務等15個領域,出臺系列文件共計186項改革措施,推動以行政管理為中心向以服務對象為中心轉變。
“臨電供應是項目施工的重要保障。我們很幸運,趕上了政府推廣‘臨電租賃’模式,有效降低了項目前期辦電成本。”惠州市金籟實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仲愷高新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該區已有53家企業采用“臨電租賃”模式,涉及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東升產業園、贛深高鐵等多個項目,企業投資成本累計節約2500萬元,每戶接電時間平均減少20天。
此外,市發展改革局大力推動惠州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上創佳績,分別于2018年成功創建全國首批、廣東唯一的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并于2019年、2021年通過國家示范城市復評,2021年列入廣東省信用建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改革唯一地級市試點。
優化服務惠民生
切實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
為了穩定節日期間的豬肉價格,市發展改革局在中秋、國慶節日期間分兩批次向市場投放政府儲備豬肉,有效防止“二師兄”價格飆升。
近年來特別是受疫情影響以來,市場豬肉價格波動較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把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工作作為當前重點工作來抓。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市發展改革局迅速落實市委、市政府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企業共渡難關的十條措施,對企業用水、用氣、用電和通訊實行優惠價格政策,全市降低企業用水、用電、用氣成本及減免企業通訊成本共計達10.2億元。
疫情發生至今,市發展改革局全力抓好糧油保供穩市和儲備物資供應工作,超額完成凍豬肉、食鹽儲備任務,同時首創線上線下銷售模式,多渠道、多方式、廣覆蓋投放了市級儲備凍豬肉,保障群眾“菜籃子”。2020年至今年,連續3年在春節期間開展市區中心區市場豬肉價格調控,確保重大節日期間市場豬肉供應充足、價格穩定。
市發展改革局還深入推進價格惠企惠民。例如,開展自來水、天然氣、生活垃圾、政府定價景區門票、住宅小區物業等價格收費情況調查,清理規范城鎮供水供電供氣行業收費;全面貫徹執行國家和省各項涉企收費優惠政策,落實省定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零收費”等。
此外,市發展改革局還推動我市對口支援合作工作邁上新臺階。去年圓滿完成對口支援四川甘孜州丹巴縣、道孚縣工作,今年我市第二批援藏工作組獲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授予“第九批援藏先進集體”稱號。與大慶市結為對口合作城市,在產業發展、糧食產銷、文化旅游、體制改革等方面相互借鑒、共謀發展。
“三個在一線”強化黨建引領
黨員干部在急難險重一線當先鋒作表率,彰顯發改力量發改擔當
成立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項目建設工作專班臨時黨支部,形成強大合力推動“兩大科學裝置”建設提速;組建疫情防控黨員突擊隊,著力把黨的組織牢牢地建在業務線上,把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到疫情防控、深化改革、推動大項目建設、服務群眾一線……
近年來,市發展改革局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強化黨建引領,著力抓“三個在一線”(黨建活動在一線、服務發展在一線、創建品牌在一線),鞏固提升模范機關創建,全力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推動重大項目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市發展改革局堅持黨建活動在一線,把黨建活動同做好發展改革工作、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等結合起來,深入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項目、贛深鐵路惠州北站交通樞紐工程以及惠州天安數碼城等重大項目建設現場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傾聽企業群眾意見建議,有力推動黨員干部在實情實景中受教育,增強使命擔當意識,機關黨建不斷接地氣、增活力。
作為兼具社會和經濟發展綜合職能的部門,市發展改革局強調服務發展在一線,局黨組成員掛帥成立7個促投資專項工作組,深入各縣(區)督導項目建設,全力穩增長。組建局爭取上級資金政策、重點改革、重點項目調度及管理、信息化項目審批等4個工作專班,有力推動黨員干部在急難險重一線當先鋒作表率,發改力量、發改擔當進一步彰顯。
此外,市發展改革局著力落實“我是黨員我帶頭”“我的崗位我負責”要求,對標年度穩定宏觀經濟運行、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推動營商環境進位提升等工作目標,建立黨員責任清單,打造“發改黨員責任崗”黨建品牌,有力引領黨員干部立足崗位強黨性、作表率,黨建品牌根植工作一線,展現出亮麗的發改特色。
文/圖(除署名外) 惠州日報記者馮麗均 通訊員劉偉斌
發改力量
●著力穩住經濟大盤,牽頭制定“穩經濟127條”“穩經濟接續政策78條”“促進服務業恢復發展19條”等系列政策舉措。
●我市已與省內23座城市簽訂了跨域通辦協議,惠州市各級政務服務大廳均設立了跨域通辦窗口。
●今年出臺系列文件共計186項改革措施,推動以行政管理為中心向以服務對象為中心轉變。
●今年1~8月經濟運行數據顯示,14項經濟指標中,惠州有5項指標增速居全省前三,8項增速居珠三角前三,工業投資總量全省第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連續4個月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