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丨劉漢新:就地取材的惠州彩瓷工藝

        近日舉行的東江民俗文物館首屆惠州民間傳統技藝“周”體驗活動,邀請了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劉漢新展演彩瓷工藝。結合四十多年的經歷,劉漢新現場展示彩瓷工藝并分享經驗,讓市民近距離感受惠州堆彩工藝魅力及彩瓷作品背后沉甸甸的文化底蘊。

      活動現場劉漢新(右)與市民互動。

      彩瓷工藝首先在素胎上繪畫紋飾圖案。

      繪圖案后準備顏料,手工磨顏料很講究,太稀太稠都不行。

       

      顏料完成后上顏色,然后入窯燒制便完成。

        獨創“東江紫砂堆彩”工藝

        “繪畫首先需要膽量。”劉漢新指導體驗的市民在白瓷上作畫,他說就是靠膽識過人,走上了堆彩的創新道路,他表示,“廣州、潮州與景德鎮的彩瓷工藝別有天地,唯獨惠州彩瓷平平無奇,我決定要打破地域的限制,從工藝入手創建屬于惠州的特色。”

        劉漢新是土生土長的惠州人,于1982年考入惠州市彩瓷工藝廠。彩瓷廠工序繁復,流水線式的生產使得每個工人只負責一道工序,很少有師傅能夠掌握彩瓷制作的全部生產工藝流程。與別的學徒不同,劉漢新除了做好瓷器繪畫的本職工作,還掌握了原料調配、上釉、施彩、燒窯等瓷器生產的所有工序,甚至系統地學習了廣彩、潮汕彩、粉彩等多種工藝。

        到了20世紀90年代,惠州市彩瓷工藝廠效益不好,劉漢新辭職下海,逐漸走上研創屬于惠州的彩瓷工藝之路。經過不斷嘗試和尋找,他在東江之畔的水口位置,發現干凈水面附近有不同顏色的砂石,經過篩洗、研磨為細砂,加入彩瓷后可讓作品出現顯著的浮雕感,而且燒成后不易脫落。這些看起來有凹凸感的東江細砂,讓他的作品顯得厚重粗獷,也多了一種古樸味,成就獨創的“東江紫砂堆彩”工藝。

      劉漢新作品。

      劉漢新作品。

      劉漢新作品。

        用彩瓷講述惠州歷史文化故事

        “我從小在西湖邊金帶街長大,上小學,對西湖很有感情。”劉漢新經常向人提起這一段成長經歷,因為這段淵源,讓他的彩瓷作品偏向于西湖文化題材。他創作的《惠州西湖風光》彩瓷作品,在2019年5月還獲得了第十五屆深圳文博會展覽銀獎。

        從小受父輩影響,劉漢新對其他本地歷史文化也有著濃濃的興趣。“我的彩瓷作品,追求一種故事味。”他從2016年開始用彩瓷講述東坡在惠州的足跡,生動地展現了東坡寓居惠州的景點。他介紹了一個彩瓷碟的畫面,講述蘇東坡來惠的故事,“在惠州府衙東面有一個小東門碼頭,蘇東坡從那里上岸、踏入惠州城”。

        劉漢新講故事式的彩瓷作品,還追求系列性。他創作的“東坡寓惠”系列,圍繞著蘇東坡來惠的經歷進行繪制。“凡是與蘇東坡有關系的碼頭,被我作為一個系列,來表現蘇東坡在惠州的歷史。”“東坡寓惠”系列獲得第六屆國際版權博覽會“金慧獎”最佳創意獎。除了“東坡寓惠”系列,劉漢新還實地走訪惠陽區秋長街道的客家圍屋,花了兩年時間創作“秋長圍屋”系列,燒制出48幢客家圍屋的彩瓷碟。這些惠州故事系列的彩瓷,贏得眾多贊譽。

        劉漢新認為,作為出生于惠州的彩瓷作品,只有與惠州本地故事、文化結合,它的藝術生命才能走得長遠。惠州彩瓷工藝,經劉漢新實踐和推廣,已經成為惠州手信和文創符號之一。

        ■文 惠州日報記者侯縣軍 見習記者曾鏡明 ■圖 惠州日報記者張藝明

      編輯: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