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科技賦能垃圾分類與減量
我市探索智能化管理模式提升垃圾分類管理水平
垃圾分類,讓城市“越分越美”。近年來,惠州以建設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目標為引領,通過科技賦能,探索智能化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垃圾分類智能化管理水平,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不斷探索垃圾分類實踐路徑。
垃圾分類作業監管實現智能化
今年7月,惠州首個智慧垃圾分類管理平臺落地仲愷高新區。該區將垃圾分類基礎設施與數據、管理、服務進行融合,構建起全時段、全方位、全覆蓋的垃圾分類管理網絡。這是惠州以數字化賦能垃圾分類管理,試點打造垃圾分類智能管理的生動實踐。
該智慧垃圾分類管理平臺目標范圍覆蓋仲愷高新區保潔人員1846人、道路保潔面積1282.71萬平方米、機械作業車輛160輛、基礎設施30余座,垃圾分類作業監管實現智能化。通過建設責任明晰的六大分類體系(廚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園林垃圾和其他垃圾),整合智能設備、攝像頭、地磅、GPS等不同源頭數據,對全區分類終端處置設施、收運車輛和作業人員等進行實時監督,通過智慧分類平臺直觀展示人員、車輛作業時間、作業軌跡和實時定位數量等信息,實時動態監控轄區各類垃圾產生量、處置效果和收運動態等,從而實現垃圾分類收運體系前端分類、中端收運和末端處置全過程實時高效能監管,實現數“治”分類。
在監督考核方面,平臺研發垃圾分類監督考核智慧轉辦機制,利用“愷環衛士”小程序設置垃圾分類轉辦板塊,通過收集錄入全區生活垃圾分類成員單位層級信息,只需拍照上傳便可把日常工作檢查考核智慧轉辦至相關鎮街和區直部門落實,實現線上智慧轉辦指導,以數字評估提高管理實效。
智能語音系統提升管理效率
“居民朋友們,認清垃圾分類四色桶。剩菜剩飯瓜果皮、菜葉肉類廚余垃圾放綠桶;玻璃金屬飲料瓶、紙盒塑料可回收放藍桶;電池藥片殺蟲劑、燈管油漆等有害垃圾放紅桶;尿片陶瓷香煙蒂、紙巾塵土其他垃圾放黑桶。藍紅綠黑要分清,垃圾分類齊參與,城市環境更美麗。”在惠城區下角湖畔新城小區單元入口的垃圾分類投放點,當居民進入3米感應范圍時,垃圾分類提示器就會自動播放垃圾分類宣傳語,引導居民正確投放垃圾。物業工作人員介紹,自從使用垃圾分類智能語音系統后,小區環境衛生得到極大改善。
據介紹,此前,該小區主要靠監督員和志愿者監督和引導居民進行垃圾分類,無法全時段、全區域值守。如今垃圾分類提示器代替了人工值守,時刻提醒著居民注意垃圾分類,有效提升了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工作的效率。
據悉,目前惠城區投放了3000個智能垃圾分類語音系統,這種喜聞樂見的提示方式受到市民的歡迎。接下來,惠城區將創新運用人工智能,不斷完善垃圾分類語音提示器的功能,實現后臺處理傳輸垃圾分類投放點圖像,并播報垃圾分類準確率,推動居民垃圾分類水平不斷提升。
惠州日報記者譚琳 通訊員鄧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