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記憶!惠州這個老字號月餅的四代傳承之路…

        原標題:

        老字號月餅的四代傳承之路

        益生月餅為仍圖月餅最早字號,成為不少當地人的童年記憶

        桂花香,月餅圓,微涼中秋興味長。今年中秋假期,琳瑯滿目的各式月餅和禮盒包裝,陳列在惠城區汝湖鎮仍圖圩各個月餅店。說起仍圖月餅,汝湖、橫瀝、水口、泰美等地居民并不陌生,這是他們一年一度的鄉土味道。據了解,仍圖月餅最早的字號,要從益生月餅說起,如今走過四代人的傳承之路……


      陳文忠和母親謝彩濃,兩代月餅人。

        第一代

        廣州學餅藝,創立本土牌

        益生月餅創始人陳水生20世紀初期生于一個做餅世家,其父母是“餅販子”,自做雜餅、糕點、芝麻糖等,用籮筐挑著下鄉販賣。陳水生小時候經常跟隨父母走街串巷,餓的時候直接拿雜餅來吃,經常吃得一嘴都是雜餅的碎屑……

        多年后,回憶起爺爺陳水生的生平,已屆知天命之年的陳文忠依然感慨萬千。陳水生長大后,沒有繼續他父母的“餅販子”工作,后來,陳水生有機會到廣州一家酒樓學做點心,勤快好學的他還學會了廣式月餅生產的整套流程,掌握了叉燒、豆沙、蓮蓉和五仁月餅樣式的制作。陳文忠說,在仍圖傳承了40多年的月餅樣式,就是源自這一次去廣州取經。

        學成回鄉后,還沒來得及大展拳腳,陳水生碰巧進入仍圖供銷社工作,一直工作到退休。退休賦閑在老家仍中村的陳水生,不甘心一手好手藝失傳,帶著后輩開始做雜餅和月餅。月餅印上“益生月餅”,寓意生生不息,仍圖第一家月餅店誕生了。“益生月餅”的包裝紙把月餅卷起來,四個月餅包扎為一筒,成為不少仍圖人的童年記憶。

        沒過多久,恰逢改革開放,陳水生承包了仍圖圩“瀛圖茶樓”。平時做茶樓生意,進入七八月份就主營月餅。這一做就做了10年的月餅生意,在仍圖廣為人知。

       
      老字號益生月餅,多年來堅持手工,對原材料把控也非常嚴格,選用優質原材料。

        第二代

        開摩托下鄉推銷,由批發轉零售

        到了1989年,陳水生的兒媳婦謝彩濃開始繼承家里的月餅和雜餅制作技藝。謝彩濃接手后,為了擴大銷量,還請人開摩托車取代挑籮筐的方式下鄉賣雜餅和月餅。謝彩濃很重視月餅餡的真材實料,“為了保證最好的原材料,哪怕貴一點也沒關系,目前的供應商已經合作了20多年。”

        “以前益生月餅僅僅是瀛圖茶樓的一個兼營業務。”到了1997年,仍圖的月餅店已多達七八家。為了突出益生月餅的品牌,謝彩濃將“瀛圖茶樓”改名為“益生酒樓”,雜餅的業務也放棄了。同時,謝彩濃還放棄了招批發商的經營方式,只做零售,讓客人買月餅時認準“益生酒樓”的月餅。


      謝彩濃制作月餅數十年,如今“退居二線”,讓兒孫去制作經營家業。

        第三代第四代

        學習新技藝新樣式留住家鄉味道

        陳文忠小時候看著母親謝彩濃做月餅,稱料、搓皮、包餡、印字、烤餅,幾乎每個程序都看在眼里。到了2008年,他開始全面接手“益生酒樓”的經營,負責“益生月餅”的生產和業務,走上益生月餅的傳承之路。

        陳文忠堅守老一輩的月餅經營理念,純手工制作,且保證質量,定價也親民,受到了本地人和當地公司、工廠的歡迎。

        陳文忠表示,益生月餅的口味盡量迎合大眾,靠童年的老味道、老記憶,讓顧客們對益生這個老字號念念不忘。

        陳文忠的女兒每年到了暑假期間,也幫忙制作月餅。她剛大學畢業,立志成為“益生月餅”第四代傳人。作為新一代的大學生,她思路更加開闊,也有自己的想法,“準備到外面學習月餅的新技藝、新樣式,融入祖輩的傳統手法,讓益生這個老招牌煥發青春。”

        惠州日報記者侯縣軍 曾鏡明

        

      編輯:海晏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