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9月10日開始,惠州日報社、諸城市融媒體中心將聯合推出“東坡先生的月亮”——惠州諸城雙城同屏秀活動,通過城市慢直播、短視頻、報紙、電視等全媒體宣傳方式,講述蘇軾與廣東惠州、山東諸城兩地的淵源故事,展示兩城的歷史文化、自然風光、城市建設等精彩內容。9月10日至12日,兩地慢直播聯動率先啟動,網友可以通過惠州日報云頻道、愛諸城客戶端視頻號等平臺,同屏“云賞”兩地中秋月,共續千年東坡緣。
“密州四曲”堪稱千古絕唱
山東諸城,古代東夷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有著“東國名地”“文獻之邦”美譽。北宋時,諸城為密州治所,熙寧七年(1074)十月,蘇軾由杭州通判調任密州知州,至熙寧九年(1076)十月離開密州、赴任徐州知州,蘇軾在密州工作生活兩年。
超然臺。諸城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在密州,蘇軾第一次主政一方、施展抱負。蘇軾“滅蝗”、“祈雨救旱”、“治盜”、“救治棄嬰”、為民上書免秋稅……治績斐然。蘇軾走遍密州山山水水,創作生涯達到一個高峰,創作并留世的詩詞曲賦共計209首(篇),尤以“密州四曲”——《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望江南·超然臺作》《江城子·密州出獵》流傳最廣,分別表達對亡妻的愛、對兄弟的情、對故土的思、對國家的忠,深刻展現了他厚重的家國情懷、赤子之心,堪稱千古絕唱,特別是《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被后人評論“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成為流芳千古的中秋第一詞。
蘇東坡雕塑。諸城市融媒體中心供圖,攝影/許崇吉
此外,蘇軾在密州期間歷經曲折復雜、矛盾掙扎,最終趨于平和、超然的心路歷程,為他后期“也無風雨也無晴”偉大人格的養成勾勒出基本輪廓。
諸城夜色。諸城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諸城濰河公園。
東坡寓惠促進嶺南文化發展
北宋紹圣元年(1094)十月,蘇軾貶謫“嶺東名郡”惠州,任無簽署公事權力的“寧遠軍節度副使”。這距離他離開密州已近30年,中間他還先后到徐州、湖州、登州、潁州、定州等地任職,又數膺京官,因黨爭之故,被貶謫黃州,之后被貶惠州,寓居惠州兩年七個月后,再被貶海南儋州。
惠州西湖。惠州東江圖片社供圖
蘇軾有“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之自嘆,他為惠州百姓謀福利,如修筑蘇堤西新橋及東新橋,廣泛施藥,救死扶傷,掩埋無名骸骨,大力推廣水力碓磨“秧馬”耕作技術發展糧食等措施,贏得惠州百姓愛戴。
東坡像。惠州東江圖片社供圖
蘇軾贊嘆惠州物阜民豐、山水秀邃,其《江月五首》“一更山吐月,玉塔臥微瀾。正似西湖上,涌金門外看”,將惠州西湖媲美杭州西湖。《食荔支》中“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更是千古佳句。
惠州西湖蘇堤。惠州東江圖片社供圖
蘇軾為惠州留下一筆豐厚的精神遺產,有研究指出,蘇軾寓居惠州期間共寫下詩詞、雜文587篇,數量僅次于其在黃州的750多篇,在歷代文壇中傳唱不衰。東坡寓惠遺跡眾多,除了他資助修筑的蘇堤、東新橋、西新橋,還有羅浮山、湯泉、合江樓、嘉祐寺、朝云墓、六如亭以及“為終老計”在白鶴峰建造的東坡故居等,成為惠州文化史具有標識意義的實物構件。蘇軾寓惠,促進了惠州乃至嶺南文化的發展,使得“天下不敢小惠州”。
合江樓。惠州東江圖片社供圖
因為蘇軾,廣東惠州、山東諸城,兩座相隔千里的千年古城,擁有了相通的文化遺產、人文風景。期待廣大網友通過“東坡先生的月亮”——惠州諸城雙城同屏秀活動,千里同屏、共度佳節。
惠州夜景。惠州東江圖片社供圖
惠州日報記者侯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