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民間傳統技藝“周”丨劉雅晶:人人可學的惠州剪紙技藝

        近日,由東江民俗文物館舉辦的首屆惠州民間傳統技藝“周”體驗活動,邀請了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花甲之年的劉雅晶展演惠州剪紙技藝。展演中,劉雅晶不畫線不打搞,采用傳統的一把剪刀一張紙,以剪紙特定語言和符號,表現了惠州特色文化和自然風物。

      劉雅晶在展示剪紙技藝。

        惠州特色的剪紙文化

        在展演中,劉雅晶右手穩持剪刀,一開一合,左手不停轉動彩色紙張,一個個精美圖案展現觀眾面前。“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惠州民間文化和技藝,并加入到傳承的隊伍”,她憑記憶剪出了“惠州古民居”“客家涼帽”“香包”等圖案。這些惠州元素的民俗風情在城市化的今天已經少見,成為本次剪紙展演的主要內容。

      劉雅晶憑記憶剪出的“客家涼帽”剪紙作品。

        惠州剪紙在2013年入選惠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它吸收了國畫和版畫的表現手法,設計疏密有致,刀工細致入微,畫面豐富飽滿,體現了南派剪紙的柔美清秀、圖案精巧。

      劉雅晶的剪紙作品。

        劉雅晶介紹,惠州剪紙存在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她小時候經常看見大人用一把剪刀剪出種種圖案,作為門梁、門楣的裝飾,也用于拜祭神靈。惠州剪紙較早在劉雅晶的心靈埋下了種子,待到2004年退休,她開始系統學習惠州剪紙技藝,進入惠州畫坊跟著剪紙老匠人學習。“一開始想給退休生活一個消遣,后來慢慢意識到要傳承惠州剪紙技藝和文化的擔子”。

        模塊化教學,通俗易懂

        “與繪畫式的剪紙不同,這一種純手工的剪紙技藝以剪為主。只需要掌握剪紙的符號,老人小孩一學就會。”劉雅晶給大家演示了小老鼠圖案的制作,僅僅需要掌握“逗號形”、“柳條形”“胡須形”“滴水形”“鋸齒形”等幾種模塊化符號。通過數種剪紙符號的組合,即可隨意搭配意想中的形象,不需要任何美術功底,通俗易學。

      劉雅晶的剪紙作品。

        這些年來,劉雅晶致力于剪紙技藝的推廣和教學,在麥地成立了工作室,也在文化館和學校進行教學培訓。在剪紙教學中,她摸索出一套易記的教學口訣:先難后易,先小后大,先里后外,先上后外,先左后右,先明后暗,先陽后陰。她的剪紙教學以適合老人小孩為目標,逐步形成了一套剪紙的順口溜,“圓如明月,尖如麥芒,方如瓷磚,細如胡須,彎如柳條,缺如鋸齒。”

        為了吸引更多孩子加入,她剪紙的圖案結合了孩子的特點,體現現代的生活氣息。本次展演有很多不同形狀的“奧特曼”圖案,“有個小觀眾希望我送一個‘奧特曼’剪紙,當時我還特地上網搜,照著超人的圖片再剪出來”。在劉雅晶的努力下,現在惠州剪紙在小學開設了不少課堂,“既讓孩子提高了觀察力,也提高了他們的動手能力。”

        文 惠報全媒體記者侯縣軍 見習記者 曾鏡明

        圖/視頻 惠報全媒體記者朱金贊

      編輯:任己章
      上一篇: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