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蘭最佳綜藝《上新了·故宮》執行導演陳陳與網友讀者分享互動。 惠州日報記者朱金贊 攝
惠州日報訊 (記者侯縣軍 見習記者曾鏡明)8月24日上午,2022南國書香節暨第十二屆惠州書展舉行“尋找《海錯圖》中的惠州”分享活動,邀請法國陽光國際紀錄片節入圍導演、白玉蘭最佳綜藝《上新了·故宮》執行導演陳陳與廣大網友讀者分享紀錄片《尋找海錯圖的世界》創作起源、清代書籍《海錯圖》與惠州的關系,呼吁大家從經典書籍中吸取智慧,關注海洋生物和海洋環境保護。
清代《海錯圖》激發創作海洋生物紀錄片靈感
陳陳從2012年開始進入電視行業,做過深圳衛視《年代秀》、北京衛視《非凡匠心》《上新了·故宮》等電視節目,其中《上新了·故宮》第一季獲得白玉蘭最佳綜藝獎。2019年,陳陳開始制作海洋紀錄片,組建團隊前往菲律賓甘米銀島以及香港、深圳等地拍攝紀錄片《尋找珊瑚海》,在第三屆中國海洋公益論壇首映,并獲得南山山地電影周“最佳海洋探索影片”獎項。
陳陳說,2021年4月她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參觀學習,看到了一本清代康熙年間的《海錯圖》。《海錯圖》是一部來自民間的“瑰寶”,由清代畫家、生物愛好者聶璜工筆彩繪并撰文而成。這部包含340余幅精美工筆圖、描繪了300余種海洋生物的古代海洋生物集大成之作,堪稱首部“中國古代海洋生物全書”。
《海錯圖》中描述的很多生物在今天已經難覓。與專家交流后,陳陳決定依據《海錯圖》拍攝海洋生物世界的紀錄片。2022年4月,《尋找海錯圖的世界》紀錄片提案參加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中國故事”國際提案大會,在來自35個國家的218個紀錄片方案中脫穎而出,獲評十佳方案。此外,該紀錄片今年還入圍法國陽光國際紀錄片節野生動物保護單元。
陳陳表示,《尋找海錯圖的世界》紀錄片引起國際性的關注,正體現了人類因海洋而形成的命運共同體意識。“保護地球、保護海洋生物,就是在保護人類自己。”
到惠尋找《海錯圖》的海洋生物
惠州是廣東省海洋大市之一,海洋資源豐富,早在康熙年間,便吸引了《海錯圖》作者聶璜的注意,撰寫了相關內容。
陳陳表示,她在拍攝《尋找海錯圖的世界》的過程中,發現了《海錯圖》記載了很多和惠州有關的物種故事,如“海和尚”、“黃雀魚”、“毬魚”,其中“黃雀魚”一篇稱“廣東惠州有一種海魚,小而色黃,土人云為黃雀所化,而魚亦能化雀,考惠州志有黃雀魚,云八月魚化為雀,至十月則雀復為魚。”而有關“海和尚”的描述,她認為原型正是惠州的海龜。
為了拍攝《尋找海錯圖的世界》中的海龜,今年4月,陳陳和拍攝團隊來到惠東港口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當時正值馬尾藻蓬勃生長期,她在海龜灣進行海龜放生的途中,拍攝到了海龜在惠東馬尾藻森林穿梭的珍貴鏡頭,是保護區成立幾十年來第一次拍攝到的影像資料。
“作為一名大海潛水員,數年乃至十年來,我都碰不見一只海龜。”陳陳表示,作為亞洲大陸唯一的海龜自然保護區,該保護區已經掌握了人工繁殖海龜的技術,不但有很多新生的小海龜,也有很多準備產卵的大海龜。紀錄片團隊很快就完成了拍攝任務,也可以看出這是惠州多年來高度重視海洋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著力打造良好的海洋生態環境的結果。
目前,《尋找海錯圖的世界》紀錄片仍然在拍攝中。陳陳表示,希望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加入到此片的攝制,共同關注海洋生物,增強海洋環境保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