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聚焦發展和民生需求助推住建事業高質量發展
下足“繡花功夫”雕琢城市品質
在“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下,當前,惠州正深度融深融灣,奮力建設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
一流的城市建設,需要一流的城市品質來支撐。自2019年機構改革后,新組建的惠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聚焦惠州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需求,深耕細耘住房、城鄉建設和人居環境提升、房屋市政工程管理三大領域,全面提升建筑業、房地產業、物業服務業三大行業治理能力和發展水平,沉下心來、腳踏實地推動住建事業高質量發展。
當前,全市住建部門正以“便民、利民、惠民、暖民”為目標,用“繡花功夫”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著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提升群眾生活質量,讓城市有顏值、有氣質,更有溫度。
惠州錨定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目標,不斷提升城市建設水平和城市品質。這是市區金山湖公園一角。 惠州東江圖片社提供
工程審批制度改革
解決堵點痛點難點,加速項目審批
近年來,惠州聚焦“2+1”現代產業集群,狠抓實體經濟和重大項目建設,全力推動“3+7”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這離不開一流的政務服務,推動項目更快落地,為高質量發展不斷注入新動能。
2019年,我市出臺《惠州市全面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對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全過程和各類審批事項實施全流程、全覆蓋改革,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
作為牽頭單位,市住建局通過創新制度體系、再造審批流程、深化關鍵環節改革等措施,解決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堵點、痛點、難點問題,經數輪精簡流程、壓縮時間,社會投資帶方案出讓土地工業項目審批時限不斷壓縮,讓項目落地跑出“加速度”。
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解決項目審批手續復雜、流程不科學、體系不健全、效率不夠高等問題,該局牽頭通過實行審批流程、數據平臺、管理體系、監管體系“四個統一”,建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經數輪精簡流程、壓縮時間,進一步提高了項目落地開工的效率。目前,該審批管理系統可劃分為10個類別進行分類審批,受理審批服務事項達49個,實現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從策劃生成到竣工驗收的全周期管理。
在審批流程上,我市也進行了精簡。該負責人介紹,惠州通過采取區域評估、帶方案出讓工業用地和代辦預審、并聯審批、信用承諾四項措施,推進“多審合一”、建筑類規劃管控全過程、聯合審驗三大改革,對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進行了梳理、精簡,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務。全面推廣工業類項目施工圖審查容缺辦理,分階段辦理施工許可,推動工業項目“摘牌即動工”。
24項技術審查告知承諾制、35項行政審批容缺承諾制、10類審批事項可采取“免審”程序快速辦理、園區工業項目施工圖審查合格書容缺制、工程建設項目全面實施“聯合+單棟驗收”……一系列改革措施提高了政府服務效率,響應了更多企業、項目的需求,真正讓企業享受到了實惠。
目前,全市社會投資項目和政府投資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間分別壓減至55和65個工作日以內,帶方案出讓土地及小型社會投資項目審批時間控制在25個工作日以內,各類型審批事項的審批時限壓縮比率超過35%,社會投資低風險小型項目審批時間控制在13個工作日以內。
建筑業高質量發展
上半年全市建筑業產值222.3億元 增速全省第一
一批批大項目搶灘惠州,布局產業發展,托起了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底座。我市建筑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從去年開始,建筑業產值增速持續排名全省第一。
“去年全年建筑業產值累計425.07億元,同比增長55%。”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局圍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積極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著力推動建筑業做優做強,全力營造良好政策環境,在精簡審批流程、創優推介、優化服務等方面全面發力,全市建筑企業數量、質量和經營額全面提升。
今年,惠州市建筑業市場的強勢表現仍在持續,最新統計數據顯示,1~6月全市建筑業產值222.3億元,同比增長25.3%,增速全省第一。
該負責人介紹,目前,惠州正在研究制定促進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將從完善建筑業產業體系、升級建造方式、健全工程質量安全體系、增強建筑業企業競爭力、優化發展環境等方面,譜寫惠州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建筑業的發展,離不開本地骨干企業的培育。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建筑業企業共3224家。其中具有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的企業40家(2021年培育新增12家,2022年1~6月培育新增8家)。
“培育或引進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企業1~3家、總承包一級資質企業10~15家,做優做強本地建筑企業。”該負責人介紹,接下來,該局將進一步加快完善系列配套措施,從政策層面扶持本地建筑業企業做優做強、增產創收,引導建筑業企業積極參與新城建、新基建,逐步提高我市建筑企業競爭力,推動業態升級和價值鏈提升,實現建筑業高質量發展。
根據《惠州市住房城鄉建設事業“十四五”規劃綱要》,到2025年,我市預計建筑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建筑業從業人數達15萬人。
住房保障體系
引導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城市發展離不開人才。當前,正大步向前奮進的惠州涌入大量的人才。如何留下這些人才,讓其安居樂業,搭建一個科學的住房保障體系是關鍵之一。
“讓每一個城市居民都能安居,在引導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同時,做好住房保障兜底,全面完善住房體系。”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市以制度建設為根本,建立起以公租房、政策性租賃住房、棚戶區改造、老舊小區改造為主體的城鎮住房保障體系。同時,為解決新市民、剛入職青年的職住平衡問題,在持續做好公租房實物配租保障的同時,大力推進住房保障租賃補貼工作,積極鼓勵住房困難家庭通過市場租房、政府給予租賃補貼的方式快速實現住有所居。
截至去年底,全市累計建設公共租賃住房23757套,發放租賃補貼3237戶,惠及近7萬人,城鎮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應保盡保,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問題得到大大改善。在“十四五”期間,我市將積極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籌建不少于2萬套保障性租賃住房,2022年1~7月,我市已籌建4246套保障性租賃住房,建成公共租賃住房240套,發放住房租賃補貼728戶。
在房地產市場方面,市場價格的穩定直接關系著惠州市民群眾的樂業安居。
“始終堅持調控不動搖、不放松。”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惠州堅決落實“房住不炒”的要求,因城施策,緊緊圍繞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目標,完善政策協同、調控聯動、監測預警、輿情引導、市場監管等機制,出臺預售資金監管辦法,建成房產交易市場綜合監管平臺,規范住房租賃市場,集中整治房產交易秩序。
同時,嚴格落實中央精神,全力推進“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工作,防范化解房地產領域風險,積極穩妥推進問題樓盤處置,主動防范新增問題樓盤,加強房地產市場輿情監測,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惠州房地產市場保持平穩運行,基本實現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目標。”
老舊小區改造
“十四五”全市計劃改造641個老舊小區
惠城區河南岸街道新興花苑小區建于1993年,由于年代較久,路面坑洼、綠化雜亂、通信電線亂搭等問題長期困擾著居民。去年,該小區啟動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后,環境煥然一新。“變化很明顯,環境改善了很多,我很滿意。”居民蔡先生說起小區的變化,笑容洋溢在臉上。
老舊小區改造事關民生幸福,是重大的民生工程。近年來,惠州高度重視并全面鋪開各項工作。隨著惠州城市建設精細化管理水平提升,老舊小區煥發新活力的故事也在不斷發生。
“老舊小區面貌、居住環境大幅提升,居民獲得感、幸福感自然就顯著提高。”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我市開工改造老舊小區174個,改造規模和推進速度位居全省前三位。今年,我市進一步提升改造品質,全市計劃改造132個,目前開工改造140個,開工率106%。
據介紹,在“十四五”期間,惠州全市計劃改造641個城鎮老舊小區。目前已開工改造340個小區,完成改造約200個小區,涉及建筑面積358萬平方米,惠及居民3.8萬戶。
老舊小區“改什么”“怎么改”“錢從哪來”?該負責人介紹,我市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印發改造實施方案,形成以市統籌協調、縣(區)和鎮(街)為實施主體,社區黨組織為基礎,社區居民共同參與的共建、共管工作體系。同時,我市還對改造項目進行全面摸底,充分征求居民意見建議,科學合理規劃設計,因地制宜分類改造,切實做到改造工作惠民利民。
為了保障資金的充沛,我市還積極爭取中央、省專項資金以及申請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同時引入規模化實施運營主體參與老舊小區改造,為老舊小區改造夯實基礎。
“改造不但要有數量,更要有品質的提升。”該負責人表示,今年,該局將抓改造品質,注重量質并舉,提升改造質量和效果。同時,因地制宜探索多種后續管養模式,推進有條件的小區通過市場化方式選擇專業物業管理。
水環境整治
27條黑臭水體實現“長制久清”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與望江瀝一樣,迎來蝶變的是全市建成區27條黑臭水體。
2016年,《惠州市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清單》發布,全市4個建成區一共排查出27條黑臭水體。2019年,惠州吹響水污染防治攻堅號角,全市上下緊盯整治目標。當年年底,27條黑臭水體全部被監測評估為整治“初見成效”。2020年更進一步,實現“長制久清”目標。
“市住建局會同相關部門全力攻堅,歷時4年,27條黑臭水體實現了從黑臭到清水的提升,如今保持‘長制久清’。”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市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效果不斷鞏固提升,城市生活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成效明顯,市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水環境整治離不開基礎設施建設。近年來,我市大力推進污水處理廠和污水管網建設,2018~2021年間新建成城鎮污水處理設施27座,新建污水管網2336公里,改造老舊管網644公里。截至2021年底,我市共建成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113座,總處理能力達249萬立方米/日,累計建成污水管網4606公里。
隨著近幾年的不斷發力,建成區的城市管網建設已經完成了網線布局,城市建成區將基本消除污水直排口和管網空白區。今年上半年,我市新建污水管網154公里、改造老舊管網151公里,新建成2座污水處理廠,新增污水處理能力7萬立方米/日。通過堅持污水管網和污水處理廠建設的大投入,上半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63.1%,較去年同期穩步提高,進一步推動了水環境大治理和供排污一體化改革。
文字 惠州日報記者邱若蓉 通訊員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