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機出“籠”!雞籠山林場書寫青山綠水保護史開發史

        在博羅縣東北部、北回歸線附近,有一塊生態綠洲,名為惠州市國有雞籠山林場。林場總面積2689.14公頃,森林覆蓋率93.79%,四季如春,景色優美,動植物資源更是豐富,“植物界的活化石”龍蝦花與航天育種花木在此交輝。

        自1962年建場以來,雞籠山林場已經走過60載。60年的陽光雨水沐浴,60年的歷代林業人守護,雞籠山林場書寫了一段青山綠水保護史、開發史。這里是原林業部副部長祝光耀工作第一站,中共第九、第十屆中央委員田華貴場長退休的地方,是“全國林業系統勞動模范”李澤強的成長地,更是一代代普通林業人譜寫林業之歌的工作生活之所。

        雞籠山林場當前正在全面推行林長制工作,培育與管護好森林資源,加快推進惠州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惠州建設,讓人民群眾享受更多生態紅利。

       

      航拍雞籠山林場。

        組建于惠州創辦國營林場高峰期

        雞籠山林場位于博羅縣東北部,東與石壩鎮毗鄰,南與麻陂鎮交界,西北部與公莊鎮接壤,場部設在麻陂鎮雞籠山。

        雞籠山林場誕生的時代,正是惠州創辦國營林場的高峰期。

        195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在全國大規模造林的指示》后,中共廣東省委、惠陽地委先后組織干部下放各地大辦國營林場。1962年4月,博羅縣在麻陂雞籠山組建含農業戶的雞籠山林場,為場帶農村林場。

        根據《惠州市志》記載,1956年至1962年,惠州市現轄區內辦起了14個國營林場,包括惠陽東江、白云嶂、梁化、九龍峰、寨場山,博羅羅浮山、象頭山、湯泉、白芒、雞籠山、梅花、顯崗,龍門南昆山、油田等林場。

        曾任林業部副部長、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副局長的祝光耀,生前被人譽為“平民部長”“專家型領導”,他工作的第一站,便是從雞籠山林場起步的。1968年,祝光耀從中南林學院大學畢業后在博羅縣雞籠山林場勞動鍛煉,先后任博羅縣農林水戰線、林業局技術員,1976年調至湖南工作,直到后來走上領導崗位,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祖國的青山綠水事業,在雞籠山林場留下精神火種,引領著后來者接續綠色的希望與追求。

        曾設立雞籠山林場水東陂分場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惠州各地又陸續創辦了一批國營林場,如1977年11月惠陽縣創辦墩子林場,1979年博羅縣公莊水東陂組建含農業戶的雞籠山林場水東陂分場。

        創建初期,博羅縣政府專門組成工作小組,抽調了不少雞籠山林場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到此,石學武就是其中一位。1983年,石學武從雞籠山林場來到水東陂分場,主要工作是“開外圍防火線”和育樹苗。

        雞籠山林場水東陂分場成立初期,除了需要育苗植樹造林消滅荒山外,同時還要在高山峻嶺雜草叢生的山脊線上開辟出外圍防火線。當年,他常常背著蚊帳被子上山,一趟下來就要十天半個月。歷時3年,石學武和眾多林場職工完成了開設水東陂分場總長53公里的外圍防火線。期間他還帶著職工培育苗木,種植松樹、杉樹和本地樹種,將建場時的荒山及火燒跡地等變成青山。隨后,石學武成為養林隊隊長,負責護林隊伍管理。

        后來雞籠山林場水東陂分場改制為惠州市國有水東陂林場,成為惠州10個市屬國有林場中最年輕的一個林場,雞籠山林場的“孵化”功不可沒。

        曾任中共第九、第十屆中央委員的田華貴,于1980年9月至1993年11月任雞籠山林場場長,在任上大力推動雞籠山林場水東陂分場的建設。這位從石壩黃山洞成長起來的農家子弟,在山林中工作至退休。

        龍山省級森林公園占林場總面積約三分之二

        雞籠山林場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彰顯著生態價值。早在2006年,雞籠山林場便規劃設立龍山省級森林公園。當年10月,龍山省級森林公園經廣東省林業局批復同意設立,面積1782.47公頃,占林場總面積約三分之二。

        根據2005年12月規劃報告,龍山省級森林公園的地勢西南高,山脈多為東西走向,境內多高山,最高海拔880米。公園植物種類豐富,據初步調查,有高等植物約900種,其中蕨類100余種,單子葉植物約150種,有國家珍稀保護植物30余種;群落組成種類豐富,據樣地調查,群落有明顯的喬、灌、草層,一個樣地有高等植物35種左右。龍山省級森林公園內的野生動物資源也十分豐富,不少屬國家保護動物,發現野生動物(指陸棲脊椎動物)117種,魚類種類經初步統計共有13種,已發現脊椎動物130種,說明公園內脊椎動物的物種多樣性較豐富。此外,在龍山省級森林公園共發現國家重點保護動物19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蟒蛇1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虎紋蛙、雀鷹、褐耳鷹、松雀鷹、鳳頭鷹等18種。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為雞籠山林場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雞籠山林場老場部工區工區長李澤強,榮獲“全國林業系統勞動模范”稱號。

        經過多年造林和撫育,雞籠山林場郁郁蔥蔥,總面積2689.14公頃,其中林業用地面積2552.71公頃、非林業用地面積136.43公頃,森林覆蓋率93.79%,林木綠化率93.79%,有省級生態公益林面積1926.66公頃、市級生態公益林面積131.54公頃。截至2021年年底,雞籠山林場森林、林木面積為2380.81公頃,活立木總蓄積量達253273立方米。

        發展林下經濟,建設森林公園

        新時代、新征程。雞籠山林場抓住國有林場改革機遇,全面推行林長制工作,制定措施,加強對森林資源生態保護和災害防控,定期巡查監測森林病蟲害,同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著力發展林下經濟和森林公園建設。

        近年來,惠州全力打造“2+1”現代產業集群,加快市屬國有林場中醫藥材種植等林下經濟的發展,推進現代化林場建設,科學利用林地資源,加大特色經濟林基地的建設,大力推進林業、中醫藥產業融合發展,實現林業、中醫藥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博羅作為我市生命健康產業的主戰場之一,積極探索中藥材種植發展新思路,依托博羅南藥產業園,打響“地道南藥在惠州”品牌。

        雞籠山林場發展林下經濟中醫藥材種植條件得天獨厚,近年引進惠州市中洲城農林生態發展有限公司建設雞籠山林下經濟中醫藥材種植示范基地,規劃面積500畝,發展林下中醫藥材種植。

        該基地堅持生態保護為前提,分步實施、以點帶面,其中林下經濟種植區主要種植大葉純野生五指毛桃、小葉五指毛桃、草珊瑚、白芍、射干、溪黃等品種,中藥材套種區計劃主要種植小葉榕、銀耳環等品種。雞籠山林場種植的中醫藥材,將不斷壯大博羅的南藥品牌。

        另外,廣東龍山省級森林公園正在總規收編中,相關基礎設施也在完善中,雞籠山林場,將讓人民群眾享受更多生態紅利。

      護林人文瑞中(左一)和同事一起巡山。

        “林二代”文瑞中

        他把青春獻給了大山

        當前,雞籠山林場開辟防火林帶57.345公里,全場設有護林點3個,有護林人員10人。現年54歲的文瑞中是一名護林人,也是雞籠山林場“林二代”。在父母的帶動下,他和他的3個姐妹,為林業奉獻青春和深情。

        1962年雞籠山林場創辦時,文瑞中的父親文松興來到林場,與其他工友一起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文松興的老家在惠城馬安,此前在博羅梅花林場做過林業工人,扎根雞籠山林場后,他一家兩代人都與林業深度結緣。

        “我的父母都是林業工人,作為‘林一代’,他們的工作非常辛苦,生活條件也艱苦。”文瑞中說,他和兄弟姐都在林場長大,從小目睹了父母的辛勞,老一輩林業人艱苦創業的奮斗精神、植樹造林的勞動熱情給他們帶來深刻影響。他和兩個姐姐、一個妹妹,在不同時期加入林場,參加植樹造林、撫育森林的工作。

        1968年文瑞中在雞籠山林場出生,后來到了麻陂中學上學,初中畢業后回到林場工作,成為一名護林員,那年他18歲,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他把青春獻給了大山,直至青絲透出白發。就連他的妻子,也是林業工人。

        “不管是當年的木材生產、砍樹賣樹,還是現在巡護、防火,林場的每一份工作都是艱苦的。”文瑞中在雞籠山林場從事過多個工種,最讓其印象深刻的是鏟開防火線,起早貪黑,帶上飯菜和飲水,在山間通常一干就是一天。隨著近年來雞籠山游客多起來,防火壓力也陡然增加,文瑞中經常深入游客中開展森林防火宣傳,并加大巡護力度,消除安全隱患。

        雞籠山林場為“場帶村”,多年來,以場為家的文瑞中與附近村民打成一片,對每戶村民情況基本熟悉,當農村用地和林地用地發生糾紛時,文瑞中便積極調解,直至矛盾消解。

        文瑞中的父母已經相繼離世,他的姐姐、妹妹和妻子也相繼退休,一家人只有他還在林業一線。“我會站好最后一班崗,維護好雞籠山林場一樹一木,保護好這里的生態資源,將青山綠水留給子孫后代。”

      龍蝦花被稱為“植物界的活化石”。(資料圖片)

        “植物界的活化石”

        野生龍蝦花藏山間

        在雞籠山林場里,生長著“植物界的活化石”——龍蝦花。

        龍蝦花,屬鳳仙花科一年生草本花卉,是一種古老的花卉,花色艷麗,有紅、白、黃、紫等多種顏色。早在一億年前的中生代白堊紀時期,龍蝦花就在地球上蓬勃生長。后來,第四紀大陸冰川的活動,使得大部分地區的龍蝦花滅絕了,因此龍蝦花有“植物界的活化石”之稱。

        龍蝦花對生長環境要求苛刻,一般生于海拔500米至1200米溫暖濕潤、無污染的小水溝旁。有龍蝦花生長的地方,說明生態環境相當不錯。目前,龍蝦花僅在我國極少數地質區域有分布,具有很好的觀賞價值和學術價值。

        2005年,有林業科考人員前來雞籠山林場考察,在當地龍山溪上游一公里范圍內,發現有大片原生龍蝦花。此處海拔約500米,山清水秀,空氣清新,負氧離子含量高。林業科考人員認定是廣東省唯一連片、規模最大的龍蝦花原生群落。

        前些年,在外地創業的麻陂鎮雞籠山村石角水村民小組村民鄧少華回鄉后驚喜地發現,龍山溪邊竟然存活著野生的龍蝦花,當即被龍蝦花的美麗和珍貴所折服,保護龍蝦花的念頭在心頭油然而生,他決定人工栽種龍蝦花。

        但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此前,惠州市林科所的研究人員多次嘗試移植栽培都沒有成功,但是鄧少華還是執著地去嘗試。從2017年開始,他在龍山溪邊試種,但失敗接二連三,直到雞籠山林場工程師華強斌參與進來,轉機才出現。

        華強斌潛心研究龍蝦花保護工作幾十年。他們從改良土壤開始一點一點摸索,通過收集從上游沖下來的龍蝦花移植到溪邊種植,此后又分別在家中盆景以及田間大棚開辟了兩塊試驗地,經過長達3年的試驗,2019年的冬天,3塊試驗地的花如期盛開。

        待地里的龍蝦花生長穩定后,他們又在此前龍蝦花順利生長的數據基礎上稍作調整,在大棚里移植龍蝦花,并于2021年成功實現小規模種植。

        今年4月,他開始探索通過仿原生態種植龍蝦花。何謂仿原生態?即在龍蝦花生長的原生河流處搬運了一些砂石與河水,隨后把地圈圍起來,模仿龍蝦花生長原生環境。如今,在仿原生態環境下種植的龍蝦花長勢喜人。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王瑞江認為,此前廣東省沒有人工栽植成功的龍蝦花,人工栽植既為這種珍稀植物走向普羅大眾提供可能,也是對天然群落的另外一種保護。

        “太空種子”

        “太空旅行”實驗種子飛入雞籠山

        2020年6月,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珍貴樹種與木本花卉實驗種子——5份珍貴樹種與生態造林樹種種子、4份木本花卉種子,經歷“太空旅行”回到廣東后,交由中國林科院熱林所和廣東省林科院在惠州市華南珍貴林木航天育種科技創新示范基地組織開展科研實驗。

        據廣東省林業局官網透露,這批實驗種子包括降香黃檀、交趾黃檀、木荷、楓香、馬尾松等珍貴樹種與生態造林樹種種子5份,鳳凰木、藍花楹、多花紅千層、臘腸樹等木本花卉種子4份。試驗種子于2020年5月5日隨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通過長征五號B火箭從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并進入預定軌道,5月8日13時49分,試驗船返回艙成功在東風著陸場著陸回收,5月29日下午,在北京舉行了開艙儀式。

        本次試驗船搭載實驗共有75家單位參與,搭載樣本總數近千件(份),學科領域涉及作物與林草花卉育種、中草藥和芳香植物育種、食品營養和釀酒、空間生物、生物醫藥和微生物空間誘變、應用材料空間科學試驗等。試驗船在軌飛行約67小時,軌道高度約300~8000公里,穿越范艾倫輻射帶,接受的空間總輻射劑量和微重力環境不同于以往的所有航天搭載試驗,為開展空間科學實驗與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寶貴機會。

        航天育種是林木育種的重要方式,科研實驗落地惠州,是對惠州林木育種工作的肯定,標志著廣東省林木良種選育工作躍上新的臺階,對提升林木良種選育水平、推進林木種苗高質量發展、推動廣東現代林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根據惠州市委辦、市府辦聯合印發《全面推行林長制實施方案》,惠州將以林長制為總抓手,積極打造林業科技創新發展平臺,助力鄉村振興惠民創富。惠州市華南珍貴林木航天育種科技創新示范基地位于惠州雞籠山林場內、龍山省級森林公園西側,占地425畝,立足于國內珍貴花木品種資源的儲備,培育大徑材珍貴樹種和選育航天誘變優良品種,豐富花卉樹種的花色層次,發展珍貴優質用材樹種,力爭建成我國第一個林木航天育種方向的科技示范基地。

        文字 惠州日報記者侯縣軍 通訊員梁宇 鄭文雄

        圖片 惠州日報記者周楠

      編輯:任己章
      上一篇: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