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全國說醫解藥科普大賽廣東分賽區117個作品初選入圍

       

       首屆全國說醫解藥科普大賽廣東分賽區專家評審會現場。

        解讀中醫經典,弘揚中醫文化。8月4日-5日,“首屆全國說醫解藥科普大賽”(以下簡稱“大賽”)廣東分賽區專家評審會在惠東縣安墩鎮熱湯村圓滿舉行。會上,7位資深專家對通過初評的117個作品,以內容質量與作品創意為基礎,并綜合思想性、科學性、通俗性、新穎性、趣味性進行了專業評審。結合后期的網絡投票結果后,廣東分賽區屆時將產生一等獎3個,二等獎5個,三等獎10個,最佳創意獎和最佳人氣獎各1個。這些獲獎作品后續將參加全國總決賽。

        據了解,此次大賽的舉行,是為了更好地推動全社會“信中醫、愛中醫、用中醫藥”,營造濃厚中醫藥傳承氛圍,助力中醫藥事業發展。廣東分賽區參賽的作品,不僅體現我國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之處,更充分凸顯了嶺南中醫藥文化特色,對于“講好嶺南中醫藥故事”,傳播嶺南中醫藥文化具有重大意義。

        評選優秀作品

        促進中醫藥傳承

        此次評審會專家隊伍強大,惠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肖劍任專家評審組組長,評審專家有廣東江門中醫藥職業學院校長程文海、廣東省中醫院主任醫師許尤佳、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中醫學院院長張貴鋒、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劉步平、廣州中醫藥大學研究員廖雅琪等。

        會議伊始,惠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祁銀德致辭表示,“首屆全國說醫解藥科普大賽”活動是新時期我國中醫藥事業大發展重要歷史階段舉辦的一個重量級賽事。對傳承和發展中醫藥事業,在全社會營造濃厚中醫藥文化氛圍具有重要意義。“能夠承辦本次大賽廣東分賽區活動我們倍感光榮。”祁銀德介紹,經過前期緊張有序策劃、宣傳動員等工作,廣東分賽區共征集到來自廣東省內外的參賽作品433個。經前期初評,篩選出了117個作品進入此次專家評審環節。

        在評審會現場,各位評審專家嚴格按照大賽組委會要求,堅持公正、公平,遵循思想性、科學性、通俗性、新穎性、趣味性五性統一原則進行評分。“優秀參賽作品應緊扣大賽‘解讀中醫經典、弘揚中醫文化’的主題,不僅要充分展示中醫藥在學術和臨床上的特色和優勢,作品內容科學觀點需準確無誤,符合客觀實際,還要以通俗簡潔的方式闡明復雜深奧的中醫藥理論和專業術語。此外,作品要構思新穎、語言生動有趣、具有感染力等。”肖劍表示,此次專家評審結果占分比例為70%,另外30%將由網絡評價情況產生。最終廣東分賽區將產生一等獎3個、二等獎5個、三等獎10個;最佳創意獎和最佳人氣獎各1個。獲獎作品會代表廣東分賽區參加全國總決賽。

        短視頻為載體

        傳播中醫藥之美

        本次大賽面向公眾公開征集中醫經典解讀視頻,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傳播手段為切入點,利用具有廣泛參與度的短視頻形式,普及中醫藥科學健康知識,充分展示中醫藥獨特優勢,促進中醫藥文化的廣泛傳播,真正讓中醫藥融到大眾的健康生活中。

        廣東分賽區組委會成立以來,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動員了醫療機構工作人員、高校師生、醫療企業員工以及中醫愛好者等群體積極參賽。各界人士踴躍響應,多領域、跨專業的短視頻參賽作品紛至沓來。

        經過兩天評審,專家完成了117個視頻的打分。這批視頻內容豐富,有的解讀中醫藥經典理論、經典名方、疫病防治、特色診療方法、道地藥材、中成藥安全等科學知識;有的講述中醫藥健康養生理念、中醫藥文化內涵;有的介紹中醫藥歷史、典故、醫家故事……

        評審會現場,多位專家表示,此次廣東賽區的比賽活動參與面廣、參賽作品質量高。“參賽者當中既有中醫從業者、中醫藥院校的莘莘學子,也有廣大非專業的中醫愛好者。他們從不同視角,用多種形式詮釋解讀中醫藥文化,創作出一批科普的短視頻作品。其中不乏創意新、制作精并具有嶺南中醫藥文化特色的佳作。”一位評審專家如是說。

        以大賽為契機

        展示嶺南中醫藥文化

        主辦方介紹,本次大賽是貫徹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等要求,進一步落實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五部委印發的《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年)》的具體舉措。

        大賽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指導,中國中醫藥科技發展中心主辦,廣東分賽區賽事由廣州中醫藥大學主辦,惠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聯合本草問學中醫藥文化科普教育基地承辦。

        祁銀德表示,大賽對于推動全社會“信中醫、愛中醫、用中醫藥”,營造濃厚中醫藥氛圍,助力中醫藥事業傳承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我們學校積極承辦本次廣東分賽區賽事,主要原因是惠州前幾年便提出要創建‘省中醫事業創新示范城’,著力打造生命健康產業,中醫藥產業也是我市發展的重頭戲之一。”他介紹,惠州老百姓對中醫藥的認可度、接受度非常高。可以說,中醫藥文化在惠州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此外,惠州中醫藥文化底蘊深厚、藥材資源豐富,古有盛極一時的“洞天藥市”,羅浮山、南昆山、蓮花山都是天然的嶺南中藥寶庫。春祛寒,夏防暑,秋潤燥,冬進補……這些嶺南人熟悉的養生“順口溜”,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嶺南人千百年來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嶺南中醫藥文化需要發聲,通過更多元的渠道發出正確的聲音。

        “應該抓住機會,大力弘揚和推廣中醫藥文化,推動中醫藥文化進學校。”許尤佳表示,中醫藥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從古到今,中醫藥在治療疫病方面有著特殊療效。可見,傳承了幾千年的中醫藥知識具有相當高的價值。因此,應以大賽為契機,從娃娃抓起,普及中醫藥文化,進一步提升中醫藥文化的社會影響力。

        相關鏈接

        作為本次大賽廣東分賽區的冠名企業,廣東羅浮山國藥股份有限公司全程支持廣東分賽區賽事,用心用力促進中醫藥科普知識及文化的廣泛傳播,真正讓中醫藥融到人民群眾的健康生活中。

        廣東羅浮山國藥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羅浮山藥業,始建于1970年。四十多年來,羅浮山國藥秉承“融古今智慧,創國藥名牌”的核心理念,不斷挖掘和繼承古代醫藥精華,利用當地豐富的中草藥資源,研制出的產品廣獲醫生、患者的信賴,系列頗具特色的獨家品種、中藥保護品種暢銷國內外。

        其中,由羅浮山國藥生產的羅浮山百草油,其歷史可追朔到1600多年前的東晉時期,史書記載由葛洪所創。如今,羅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藝更是被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圖 惠報全媒體記者鄔玉婷

      編輯:李影君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