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全省第二!上半年惠州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保持兩位數增長

      原標題

      上半年惠州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保持兩位數增長,增速全省第二
      守牢糧食安全“壓艙石” 持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惠州日報記者劉建威

        惠州上半年經濟“成績單”近日出爐,其中,農林牧漁業產值194.59億元,增長10%,保持兩位數增長,增速全省第二。

        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要求,是事關全局的“國之大者”。惠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三農”決策部署以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求,高效統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上半年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保持良好勢頭,“三農”壓艙石作用進一步凸顯,為促進經濟社會平穩運行保駕護航。

        風吹稻浪,顆粒歸倉。我市夏收糧食作物陸續收成,早稻收割基本結束。經測算,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產量較好,有望取得春收、夏收糧食種植面積、單產和總產“三增加”的良好成效。當前,惠州正不斷提升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持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確保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

        保生產

        及時推出系列舉措,守牢糧食安全底線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我市開年后全力以赴做好春耕工作,將糧食安全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嚴格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保障農民種糧收益、推進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等,全力以赴保障糧食生產,確保打好全年農業生產第一仗。

        春耕時節,惠東縣高潭鎮由鎮辦企業與村委“聯姻”,通過公司籌集資金對撂荒耕地進行有效代耕代種,開墾撂荒耕地約2000畝;惠陽區良井鎮矮光村5個撂荒圖斑點、總面積91畝,全部進行了復耕;惠城區汝湖鎮力爭今年底基本消滅撂荒耕地,建立解決耕地撂荒的長效機制……

        撂荒土地重新披上“綠裝”,“沉睡”的耕地再次被激活。我市大力推動撂荒耕地復耕工作,將其作為保障糧食生產的重要抓手,出臺《惠州市撂荒耕地復耕復種行動方案》,實施分片區包干、網格化管理,復耕一片核銷一片,對復耕的撂荒耕地給予每畝300元補貼。據初步統計,全市上半年完成撂荒耕地復耕面積2.84萬畝,完成年度計劃的79%,今年計劃全面消滅連片15畝以上可復耕撂荒耕地。

        田間地頭春耕忙,4月至7月初卻出現了持續強降雨等不利因素。我市高度重視,積極采取應對措施,通過強化壓實責任,分解糧食、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任務;強化政策支持,落實惠農政策和出臺市縣級補貼政策;強化農資保供,開展春耕化肥優惠讓利活動;強化服務指導,發放8萬多斤高產良種和開展新品種觀摩示范推廣會等措施,堅決守住糧食安全底線。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出臺的《惠州市貫徹落實〈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實施方案》,提出健全完善糧食收益保障等政策。包括加快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出臺實施撂荒耕地復耕復種獎補、500畝以上水稻種植大戶獎補政策,積極落實涉農保險工作等,并強調做好農資保障供應。

        博羅縣絲苗米產業園近年來不斷激活撂荒地資源,擴大絲苗米種植面積。作為產業園的實施主體之一,惠州伴永康糧油食品有限公司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3000多戶農戶種植絲苗米超過5萬畝。該公司負責人謝永佳認為,由于農資和人工價格不斷上漲等,水稻種植成本增加,有關補貼政策提高了大家種糧的積極性。

        及時推出的一系列舉措,成功穩住了糧食生產。據初步統計,上半年我市累計完成糧食播種面積94.49萬畝,比去年同期增加8.13萬畝,占省下達我市169.8萬畝糧食生產任務的55.6%;完成大豆播種面積1.14萬畝,比去年同期增加0.05萬畝,占省下達我市1.97萬畝大豆播種任務的57.9%。

        見成效

        春收夏收有望“三增加”,糧食豐收有基礎

        大暑前后農事忙,全市各地積極推進夏收夏管。田間地頭,收割機加緊收獲,金燦燦的稻谷收入“囊”中;車間倉庫,糧食烘干機有序作業,機械化設備的運用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科技改變作業方式,提高生產效率。“我市早稻收獲時節投入聯合收割機1000多臺,投入使用的糧食烘干機日烘干能力達2600噸,早稻收割基本結束。”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市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升,農機裝備結構持續優化,科技創新在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滿足農業生產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加快了農業生產進度。

        據市農業農村局初步統計,糧食產量方面,春收糧食作物已完成產量9.92萬噸,同比增加2.72萬噸,超額完成了春收階段性目標任務。目前夏收糧食作物陸續收成,經測算,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產量較好,預計單產較去年略有增加,有望取得春收、夏收糧食種植面積、單產和總產“三增加”的良好成效。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上半年糧食面積和產量的增加為我市完成全年糧食生產任務打下了堅實基礎。事實上,從2019年起,我市糧食播種面積實現連續3年增長。穩住糧食生產,在鄉村振興戰略推動下,我市農業農村經濟持續保持向好的趨勢。

        ——農業生產持續向好,為穩定經濟作出積極貢獻。今年一季度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2.3億元,增速居珠三角第三、全省第六,實現開門紅。上半年農林牧漁業產值194.59億元,保持兩位數增長,增速躍居全省第二。

        ——“菜籃子”“果盤子”產品供應充足,牢牢穩住農業基本盤。

        ——產業平臺加快建設,特色產業蓬勃發展。聚力打造“一鎮一業、一村一品”,加快推進三產融合發展示范鎮建設,5個示范鎮選定11個主導產業,打造規模化種養基地74個,主導產業帶動農戶2.88萬戶。同時,茶葉、鮮切花、盆栽觀賞植物等特色產業蓬勃發展。

        早稻收獲,晚稻下種。“一環不松、一招不落,全力抓好晚造糧食生產。”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市將千方百計擴大晚稻生產面積,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水稻種植大戶獎補、撂荒耕地復耕補貼等惠農政策,做好防災減災工作,確保完成全年糧食生產任務,面積和總產量只增不減。

        促發展

        涉農投資快速增長,推動鄉村振興提質增效

        端牢“飯碗”,“三農”向好。上半年,全市涉農投資快速增長,助力農業產業發展。

        6月底,立足惠州海洋漁業資源優勢,惠州大百匯現代漁業產業集群項目簽訂合作框架協議,項目總投資約170億元,包括陸基育養基地、海洋牧場及漁業第二、第三產業配套融合,項目分三期建設,完全建成并達產運行后,預計年產值近500億元。

        緊抓我省推進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有利契機,博羅縣預制菜產業園成功申報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爭取省級5000萬元專項扶持資金,依托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惠州)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全力打造“中央廚房”。

        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產業興旺的重要抓手。我市在不斷推動涉農重大項目落地見效的同時,啟動建設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個,市級財政補助1000萬元,撬動社會資本投入1500萬元。

        龍門縣絲苗米產業園是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夏糧收購的高峰時期,我們收糧收到凌晨,可以說是爭分奪秒、熱火朝天,保證農戶的糧食能夠顆粒歸倉。”產業園實施主體之一、惠州市惠興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慧文介紹,農戶的濕稻谷能夠及時在當地得到烘干,這正是產業園所發揮的效益之一。希望通過產業園的不斷發展,更好地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不斷提升龍門絲苗米的知名度、品牌價值和市場占有率,對農民增收起到明顯的引領帶動作用。

        產業興則鄉村興。我市堅持鄉村產業與鄉村建設兩手抓,推動鄉村振興提質增效。上半年,全市深入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四小園”建設等系列活動,持續鞏固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果,推動80%以上行政村向美麗宜居村邁進。

        惠州有良好的農業農村基礎,全年農作物種植面積有386.05萬畝,蔬菜、水產品、水資源自給率100%,農業農村是惠州在大灣區得天獨厚的優勢和競爭力所在。惠州城市職業學院鄉村振興產業學院負責人梁乃鋒認為,在穩住農業種植基本盤的基礎上,惠州要重點實現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從農業種植向三產融合轉變、從農業發展向鄉村振興轉變。

        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我市將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示范鎮建設、鄉村振興綜合示范帶建設、農村綜合改革等重點工作,推動惠州鄉村振興走在粵港澳大灣區前列。

      編輯: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