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全面提升惠州市容市貌秩序和環衛管理水平
常態化系統推進打造“最干凈整潔城市”
市容環境衛生是一個城市形象的窗口和名片,環境衛生管理水平是城市發展的重要軟實力之一。7月28日,“新時代 新征程 推動惠州文明創建新發展”主題宣傳“一把手”系列訪談活動走進惠州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
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黨組書記、主任翟偉中介紹,中心圍繞打造“最干凈整潔城市”目標,通過推進清掃保潔工作集中管理、推動環衛作業“四個改變”、逐步建立嚴密細致的考核體系,全面提升惠州市容市貌秩序和環境衛生管理水平。接下來,將對城鄉接合部、農貿市場、早攤夜市等衛生死角開展專項整治,提升垃圾分類投放準確率、回收利用率,為文明城市提供一流的環境衛生保障。
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志愿者向市民宣傳垃圾分類知識。惠州日報記者張藝明 攝
推動環衛作業“四個改變”實現提標升級
去年5月起,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本著集中整治與長效管理相結合、治標與治本相結合的原則,系統推進打造“最干凈整潔城市”工作。
翟偉中介紹,圍繞“最干凈整潔城市”目標,該中心通過推進清掃保潔工作集中管理,將不同部門分散管理的保潔業務逐步歸攏到中心集中管理,逐步破解“九龍治水”難題。同時,推動環衛作業“四個改變”(由清掃保潔向沖洗保潔轉變、由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由機械化向信息化轉變、由運動式向常態化轉變),市、區環衛作業全面實現提標升級。此外,逐步建立嚴密細致的考核體系,通過網格化管理,強化環衛網格巡查檢查和績效考核,嚴格落實聯合考評常態化機制,確保各作業環節精細化管理、精細化運作。
針對市民關注的重難點問題,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與城管、市政園林、街道辦等部門單位加強協調聯動,開展市、區主要出入口、“兩江一河”沿岸、江邊公園綠化帶、農貿市場、金龍大道、大云寺等環境衛生聯合整治行動,落實常態化保潔監管,不斷提升市民滿意度。
在環衛配套設施改造上,推進惠城中心區38座在用轉運站、58間公廁升級改造,持續開展轉運站綜合整治;在推動垃圾分類上,突出抓好垃圾“大分流”源頭減量,惠城中心區餐廚垃圾、大件和園林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均實現了常態化專項收運處理。
接下來,惠州將建立“最干凈整潔城市”管理標準體系,通過制定惠州市公共區域環境衛生質量標準、環衛作業定額標準、環衛車輛規范指引等標準,指導全市城市環境衛生實現標準化管理。
強化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保潔巡查
據悉,目前惠城中心區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等重點公共場所清掃保潔由市、區兩級不同部門負責,惠城中心區所有區域的環境衛生質量檢查均納入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網格統一監管。
對此,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一方面嚴格落實聯合考評,由中心質量檢查隊、各環衛所聯合各鎮(街)開展常態化聯合考評,強化環衛網格巡查檢查,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另一方面,強化環境衛生宣傳引導,充分發揮網格員“三員”(監督員、宣傳員、拾漏員)作用,加強市民規范投放垃圾、門前“五包”責任制的宣傳教育,向門店派發“環境衛生便民聯系卡”,引導門店定時定點投放垃圾。
“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環衛所與城管、街道等部門已組成工作小組,事前主動介入,加強對轄區流動商販的宣傳引導,確保攤位及周邊環境衛生干凈整潔,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圍。”翟偉中介紹,同時督促市場化公司嚴格履責。督促保潔公司對農貿市場、背街小巷、夜市等區域增加保潔人員,加大沖洗保潔力度,確保環境衛生干凈整潔。
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將進一步完善市政設施清掃保潔移交機制。目前,對新增道路及綠化帶保潔、城市“牛皮癬”治理等工作已建立較為成熟的移交工作機制,其他市政設施保潔移交機制也在逐步推動。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本輪(2019~2024年)市場化項目服務到期后,將與惠城區市場化項目進行整合,實施一體化管理,實現市區中心區環境衛生“一把掃帚掃到底”目標。
惠州日報記者譚琳 通訊員鄧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