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不褪色 “新戰場”再立新功

        曾經,他們在軍營用滿腔熱血、錚錚鐵骨捍衛祖國大好河山;如今,他們退役不褪色、卸甲不懈志,繼續在經濟社會各條戰線上拼搏奮斗、書寫華章,用實際行動為守護一方安寧,默默發揮余熱。

        在惠州,一批又一批優秀退役軍人選擇扎根基層、服務基層、建功基層,在帶領人民群眾走向致富路中發揮獨特優勢,為鄉村振興注入人才“活水”,為基層治理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廣大退役軍人正成為惠州市加強基層建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支不容忽視的“生力軍”。

        據了解,惠州市注重充分發揮退役軍人在社會治理、疫情防控、愛心幫扶等領域中的積極作用,正在嘗試讓更多退役軍人成為基層治理中的“領航員”,社會正能量的“傳導員”,服務群眾的“勤務員”,推動基層發展的“技術員”,為建設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形成強大合力,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惠州市退役軍人戰旗志愿服務總隊管理成員見面會。

        倡導新風 志愿服務戰旗揚

        鵝城四月薰風低,戰旗子弟芳步齊。4月23日下午,惠州市退役軍人戰旗志愿服務總隊在惠城區汝湖鎮開展“文明創城戰旗揚——公益‘撿跑’活動”。此次公益“撿跑”活動沿著白鷺湖風景區環湖路段,全程約5公里,吸引了不少退役軍人戰旗志愿者參加。

        每一次彎腰都是一道靚麗風景線。活動中,只見戰旗志愿者身穿黃馬甲,手拿夾子和垃圾袋,化身“清潔大使”,大家一邊繞湖慢跑,一邊將路上的塑料瓶、紙屑、果皮、食品袋等垃圾一一撿起,放進隨身攜帶的垃圾袋里……近2個小時的活動,戰旗志愿者共收集14袋垃圾,并按照垃圾分類要求統一投放到垃圾回收站。

        “這樣的活動非常教育意義,以后要多帶孩子參加!被顒咏Y束后,退役軍人戰旗志愿者紛紛表示,接下來,他們要發動更多親友用“撿跑”方式,助力惠州綠色協調發展,共同維護城市文明美麗,讓“撿跑”廣泛流行開來,成為惠州文明創城新風尚。

        2020年11月,惠州市成立了退役軍人戰旗志愿服務隊伍,依托市、縣(區)、鎮(街)、村(居)四級退役軍人服務體系,全域組建各層級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伍,并統一冠名為“退役軍人戰旗志愿服務隊”,市一級稱“總隊”、縣(區)一級為“大隊”、鎮(街)一級為“中隊”、村(居)一級為“隊”。這標志著退役軍人有了自己的公益隊伍,代表惠州市退役軍人承擔起對社會的責任。

        據了解,組建惠州市退役軍人戰旗志愿服務隊伍旨在充分發揮退役軍人作用,充實壯大全市志愿服務力量,立足“服務退役軍人、服務軍人軍屬、服務人民群眾、服務社區社會”,引導和激勵廣大退役軍人做思想引領的“宣傳員”、矛盾化解的“調解員”、應急處突的“戰斗員”、幫扶援助的“勤務員”。

        近日,惠州市退役軍人戰旗志愿服務總隊聯合縣(區)、鎮戰旗服務隊,分別前往惠城區橫瀝鎮、博羅縣泰美鎮開展“同心向黨·黨群連心”——送醫送藥志愿服務活動,累計發放外用藥約1.5萬元,義診230余人次,社會反響熱烈。

        在橫瀝鎮退役軍人服務站,戰旗總隊協調市軍休所退休老軍醫開展現場義診,為前來問診的居民和退役老兵測量血糖血壓,提供健康咨詢服務,并根據身體情況開好處方。面對和藹可親的老軍醫,前來咨詢的老兵們問起許多個人健康問題,老軍醫們均耐心細致地一一做了回復。同時,建議老兵們要養成健康生活方式與衛生習慣,做到對疾病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志愿者們還為前來義診的居民發放了保健小藥包,里面配置了一定的日常外用藥。為進一步提升居民對夏季常見疾病的認識,他們發放了圖文并茂宣傳手冊,詳細講解夏季常見疾病成因及預防方法。志愿者們還倡議,疫情還未結束,仍需提高警惕,做好個人防護。談到參加此次活動感受,75歲的盧清和臉上揚起了笑容,“老軍醫非常耐心細致,他們不但親切問我的身體狀況,還跟我說了平時用藥注意事項,真的很貼心!

        用行動詮釋軍人本色,發出了“最美”聲音,退役軍人戰旗志愿服務隊已成為惠州一個亮麗的志愿服務品牌,為建設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貢獻著智慧和力量。截至目前,惠州全市共有退役軍人戰旗志愿服務隊251支,戰旗志愿者4000余人,開展志愿服務項目300余個,累計服務時長9000余小時。

        

      戰旗服務隊志愿者在防汛一線。

        迎難而上 抗疫一線勇擔當

        “記得讓進來的人都掃一掃場所碼。”“這是社區電話,有情況馬上通知我們。”“看到外地牌的車輛進來,多問幾句!薄B日來,惠城區河南岸街道牛和地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楊莉到社區檢查小區防疫工作,每到一處都細心叮囑。

        據了解,牛和地社區常住人口4萬多,轄區內有27個住宅小區,其中不乏雍逸園、鴻潤花園這樣的大型小區,此外還有不少自建房,人員流動頻繁,疫情防控壓力可想而知!敖M織信任我,給我‘壓擔子’,我一定要‘挑好擔子’。”今年44歲的楊莉,一直都是勇于迎難而上的人。5年軍旅生涯,無論是軍事訓練還是業務考核都勇爭第一。10年社區工作,她敢于擔當、樂于奉獻,從普通辦事員到社區帶頭人,致力成為群眾貼心人。

        疫情初期,為摸清情況,牛和地社區對轄區老舊小區500多棟樓房進行拉網式排查,楊莉主動承擔了樓層高、住戶居住分散的老舊小區。遇到不配合的住戶,她第一時間去到現場,通過做工作、講政策、講道理,說服住戶配合社區上報資料。楊莉還主動負責居家隔離人員所需物資的采購工作,今年元宵節,她特意為轄區的每一戶居家隔離的家庭送上一份湯圓。這一小小舉動,溫暖了隔離居民的心。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面對不斷反復的新冠疫情,我市廣大退役軍人積極響應號召,發揮革命軍人傳統本色,積極主動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全力以赴守護好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用行動詮釋退役軍人敢于犧牲,甘于奉獻,奮發有為,“退役不褪色”的紅色品格。

        張立軍現任惠州市第十三屆人大代表、惠東縣梁化鎮小禾洞村村黨支部副書記。他于1990年入伍,1993年退役返鄉,服役期間曾立三等功二次!巴艘鄄煌噬、退伍不退志”是張立軍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2020年抗擊疫情期間,張立軍按照聯防聯控有關要求,每天帶隊對駛入該村的車輛進行查問,對車內人員逐一進行體溫測量以確認無發燒人員,登記有關信息后才予以放行。

        

      退役軍人在防疫抗疫一線。

        敢闖敢拼 創業先鋒領路人

        歷經8年軍旅淬煉,1988年,黃建華光榮退役,擔任某外資企業銷售部主任。月入一千多元的高薪,讓周邊人很是羨慕,可是,那股烙印在軍人骨子里的拼勁令他不甘于現狀。黃建華說:“安逸消磨人的意志,我感覺我還能做點更有意義的事”,辭職創業的想法在他心底悄然而生,盡管身邊親朋好友都非常不理解,但他那敢闖敢拼的沖勁讓他義無反顧……如今,22年過去了,他創立的廣東標頂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是國內唯一一家火車制動系統專用空壓機制造商,該類制造商全球僅6家(中國市場有兩家外資品牌),標頂的橫空出世打破了火車制動系統被國外企業長期壟斷的格局,扛起了民族品牌的大旗。

        在惠州,像黃建華一樣的退役軍人創業先鋒,還有很多。退役軍魂在,他們活躍在經濟發展的各行各業一線,用奮斗結出人生的碩果。

        與許多年輕人選擇新鮮的項目創業不同,退役軍人劉偉東選擇了“土里土氣”的創業之路,從家鄉橫瀝的特產——梅菜做起。為此,他注冊“劉記富貴菜”品牌,從源頭開始狠抓生產工藝,打通銷路,及時了解梅菜產業市場創新發展動態,靠著讓消費者放心的口碑,“劉記富貴菜”很快贏得市場好評。2018年,劉偉東跟村民對農家有機種植農產品進行整合,注冊成立了惠州市浪東農產品專業合作社。作為合作社社長,他帶領農戶充分發揮專業合作社的優勢,成功經營起惠州特產梅菜等系列農產品,還帶動農戶增收致富。

        “我們退役軍人大有可為!蓖艘圮娙肆譂蓹嗍腔莩菂^汝湖鎮當地的“玉米種植大王”。在今年全市人才工作會議,他被表彰為“惠州市優秀鄉土人才”!拔业膭摌I歷程離不開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眲摌I成功之后,林澤權還為汝湖鎮退役軍人玉米種植戶免費提供種植技術和種子,產出的玉米保底價收購,帶動汝湖退役軍人自主就業、勤勞致富。

        優秀“兵支書” 鄉村振興領頭雁

        惠州有那么一群人,他們曾在部隊保家衛國,為國防和軍隊建設奉獻青春和熱血;退役返鄉后,他們扎根鄉村基層一線“換裝不換心”“兵心始如一”,在工作崗位上續寫榮光,在鄉村振興中譜寫華章。

        2021年6月8日,是博羅縣羅陽街道觀背村黨支部書記鄭國雄一生都無法忘記的日子。這一天,他走進了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全國“兩優一先”表彰大會,并領回一塊代表榮譽的牌匾——觀背村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這也是惠州市那次唯一受到全國表彰的基層黨組織。

        從一個垃圾遍地的“軟弱渙散村”,到如今遠近聞名的“明星村”,觀背村這場“鄉村變形計”,與鄭國雄的辛勞付出密不可分。鄭國雄在某武警部隊服役3年,1999年12月退役返回家鄉觀背村。由于踏實肯干、有責任心,2008年,鄭國雄成為觀背村黨支部書記。鄉村振興工作中,他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為人民服務”的軍人誓言,成為村民致富路上的“領頭雁”。

        以前,觀背村村容村貌不好,村風民風也備受當地人詬病。“觀背村不比他們差,別人能干的,我們也一樣能干!贝謇锝M織到村情相似的深圳較尾場、東莞下壩村等地考察后。為了讓村莊走出困境、村民趟有出路,鄭國雄帶領村干部和部分熱心村民先干起來。整治村容村貌的那段時間,觀背村士氣十分高漲,有技術、有力氣的村民自發過來幫忙;婦女們早早做好飯,送到工地上……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整個觀背村煥然一新!碍h境變好了,村里閑置的老舊房屋,就是我們發展文旅產業的寶貴資源。”鄭國雄說。后來,隨著文藝協會的入駐,文化產業的興起,每年吸引近50萬名游客慕名前來觀背村游覽,帶動了村里民宿、餐飲等產業的發展,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14年的不足3萬元,增長到目前的60多萬元。

        讓鄭國雄感到更加振奮的是,憑借著文旅產業的發展,觀背村的老房子租金翻了好幾倍,不少村民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到了家鄉。現在,鄭國雄內心的“小藍圖”還在不斷描繪之中。“現在正在打算招商!编崌壅f。除了讓一條被時光淹沒的老舊巷道重煥光彩之外,觀背村還將在小街街尾修建一座鋼結構橋梁,連通村里的觀光道,構建四通八達的道路網絡,進一步吸引客流和資金流。

        作為一名退役軍人,在部隊的時候,聽得最多的話是“跟我上”。“跟我上”的意思就是你要永遠走在隊伍最前面,身教者從。你以身作則,群眾就會跟上,工作也就好做了。潘偉東是龍門縣龍田鎮李洞村人,曾在部隊服役5年,期間榮獲“尊干愛兵”先進個人、“優秀士兵”等稱號。2020年9月,他在村委換屆中成功當選為龍田鎮李洞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開始以身作則為民服務之路。

        如何讓村民脫貧致富?是潘偉東一直思考的問題。為此,他曾多次帶領村“兩委”干部及黨員外出考察學習,積極尋找符合李洞村村情的發展致富之路。2020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潘偉東了解到“猴耳環”的經濟效益,便與其他5個志同道合的村民一起,成立了“猴耳環生產合作社”,共種植200畝“猴耳環”,他希望自己試種成功后,再在全村推廣。

        據了解,“猴耳環”集藥用、木材、綠化、飼料等用途于一體,一年可有2次收成,容易管理,且經濟效益較高。目前潘為東正積極尋找合作企業,希望通過企業專業化生產,幫助村民更好地種植“猴耳環”,讓“猴耳環”種植成為村里的重點產業。潘偉東腳踏實地、勤勞敬業的精神被廣大群眾看在眼里,敬在心里!八瘟鰣远ǎ容^有擔當,有著一股不怕苦、不怕累的軍人作風,F在我們農村工作比較難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他帶著我們一起去攻堅克難!崩疃创妩h總支委員、村委委員陳正偉說。

        據統計,目前,惠州全市擔任村(居)“兩委”干部的退役軍人有826人,涌現出了博羅縣羅陽街道觀背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鄭國雄,惠城區橋東街道東河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楊東升等先進典型,生動展示了我市退役軍人村(居)“兩委”干部勇挑重擔、銳意進取、攻堅克難的時代風貌和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時代的颯爽英姿。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十分注重發揮退役軍人在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中的“硬核”作用,將退役軍人基層干部培養作為推動退役軍人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有力舉措,激勵廣大優秀退役軍人參選村干部,為退役軍人投身鄉村振興暢通了渠道、搭建了平臺、樹立了標桿,既讓廣大退役軍人能夠繼續發光發熱,也讓大家切實感受到黨的關懷和全社會的尊重。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謝寶樹 劉豪偉

        通訊員付海燕 謝琪

      編輯: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