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今天迎來夏季最后一個節氣——大暑
熱浪滾滾 預防中暑
“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7月23日,迎來夏季最后一個節氣——大暑。“斯時天氣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此時節為一年中最熱的時間,熱浪滾滾,萬物如同被蒸煮,非常炎熱。
俗話說,“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大暑一般在“三伏天”的中伏前后。今年大暑過后的7月26日,將迎來“中伏”,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的俗諺。
來源:千圖網
大暑前后,土地濕潤,天氣炎熱。唐代的柳宗元、宋代的蘇軾等文人墨客都曾用“蒸郁”一詞來形容大暑前后的悶熱潮濕之感。
此時節為每年中最熱的時候,往往表現為高溫多雨,既有雨水又有溫度,可以提供足夠的光照,非常適合莊稼生長,草木郁郁蔥蔥,蚱蜢、蜻蜓、蟋蟀等昆蟲也比較活躍,所以有些地方的百姓在茶余飯后還有以斗蟋蟀為樂的風俗。
小暑接大暑,大暑連三秋。大暑一到,也意味著離秋天越來越近。唐代詩人元稹說“大暑三秋近,林鐘九夏移”,這里的“林鐘”是古樂十二律之一,隨著律音響起,夏天(九夏)就要過去。熬過今年酷暑,豐收在望。
大暑前后人們該如何養生?大暑當天,惠州有煲冬瓜鴨湯的民俗,冬瓜解暑,水鴨性寒,加入薏米和芡實。《惠州民俗》一書稱這一風俗為科學良俗,因為“冬瓜鴨湯除生津解暑,又有安神開胃的功效,是針對炎夏對人睡眠及食欲缺乏造成的影響所需的一種調整。”
市區金山大橋慢行系統改造工程工地,工人冒著高溫天氣施工。惠州日報記者王建橋 通訊員林婷 攝
“此時節暑濕之氣容易乘虛而入且暑氣逼人,應注意靜心養生,保證充足睡眠,預防中暑。”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科負責人陳文濱介紹,日常工作生活中人們要注意勞逸結合,閑暇時間可練字作畫、聽歌閱讀、品茶賞花以靜心寧神,斂陽降氣,尤其是患有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的患者在夏天更要注意控制情緒,保持平和的心情,以降低疾病發作的風險。運動鍛煉方面宜選擇在氣溫相對不高的清晨或傍晚進行,避免劇烈運動,可選擇較為和緩的運動,如爬山、散步、游泳、八段錦等。
在日常餐飲方面,陳文濱介紹,大暑養生飲食宜以清為補,宜補氣清暑,宜健脾養胃,宜藥粥進補,常用清補的藥物有西洋參、石斛、麥冬等,可以用來泡茶或煲湯。如果小便色黃、口干較明顯,可以加用竹葉、荷葉、西瓜皮等煮水代茶,以加強清熱作用。
惠州一周天氣預報。
惠州日報記者侯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