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死人”不是開玩笑!醫生提醒:高溫天熱防暑知識學起來

        

      及時喝水,補充水分,可有效預防中暑。 惠報全媒體記者周楠 攝

        近期的天氣開啟了“高溫酷暑、上蒸下煮”模式,不少人吐槽:“稍不留意,就中暑了!”中暑,輕則惡心嘔吐,重則威脅生命。因為高溫,今夏多地已出現中暑甚至出現熱射病致死的案例,“熱死了”真的不是一句玩笑話。你對中暑了解多少?中暑該如何防治?近日,記者就此采訪了市中心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王國標。

        兩類人群容易中暑

        7月12日,市中心人民醫院接診了一名年僅20歲的患者。他在高溫條件下工作后出現熱射病,人體核心溫度高達41℃。經過該院急診搶救,患者轉入了急診ICU。目前患者病情危重,未脫離危險期。

        王國標介紹,中暑是指在高溫、高濕環境下,人體發生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汗腺功能衰竭和水電解質丟失過多,從而發生以中樞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一般來說,當機體不能適應和耐受環境高溫(>32℃)、濕度較大(>60%)和無風狀態時,體內產生的熱量多于散發的熱量,從而發生熱量蓄積、體溫上升,進而發生中暑。

        近日,市中心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已接診了多位中暑患者。王國標介紹,兩類人群容易發生中暑。

        一類是在高溫、高濕環境中進行體力活動、作業的人群,如市政建設人員、運動員、參訓官兵、消防員、戶外運動愛好者等。表現為在進行高強度訓練或從事重體力勞動一段時間后,突感全身不適,如極度疲勞、持續頭痛、運動不協調、行為不當、判斷力受損、面色潮紅或蒼白、惡心、嘔吐、暈厥等,可伴有大量出汗或無汗,繼而體溫迅速升高達40℃以上,這類人群往往青壯年較多,基礎疾病較少,缺乏對中暑的警惕性。

        另一類是免疫力低下人群,如年老、年幼、體弱和有慢性疾病的患者。這類人群體溫調節能力差,自理能力欠佳,包括行動不便、交流困難的老人、不能清楚表達癥狀的幼兒,缺少照顧的殘疾人等。一般為逐漸起病,前驅癥狀不易被發現,1-2天后癥狀加重,出現意識模糊、譫妄、昏迷等,體溫升高達40-42℃,嚴重者可伴有大小便失禁、心力衰竭、腎衰竭等。

        三類中暑癥狀盡早識別

        據介紹,根據中暑的癥狀可分為先兆中暑、輕度中暑和重癥中暑三類。

        先兆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中出現四肢乏力、大汗、口渴、頭痛、頭暈、眼花、注意力不集中、耳鳴、惡心、胸悶、動作不協調等癥狀,伴或不伴體溫升高;若脫離高溫環境,轉移到陰涼的地方,及時通風降溫補充冷鹽水,短時間就可以恢復。

        輕度中暑主要表現為面色潮紅、皮膚灼熱、體溫升高至38℃以上,也可伴有惡心、嘔吐、面色蒼白、脈率增快、血壓下降、皮膚濕冷等脫水表現;采用和先兆中暑相同的處理方式,數小時內可恢復。

        重癥中暑包括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三種類型,除輕度中暑表現外,還有痙攣、腹痛、高熱昏厥、昏迷、虛脫或休克,嚴重的會引起死亡。一旦出現熱射病,病死率可達80%以上。

        四項注意預防中暑

        王國標表示,很多市民需要在炎熱的天氣里工作、活動、外出。為了最大程度減少中暑,建議大家注意以下幾點。

        ①勞逸結合。避免在高溫/高濕環境里連續長時間工作,根據個人身體情況,間歇休息,不要低估中暑的危害。

        ②科學防曬保護。在炎熱天氣里,合理安排出行,出行時選擇輕便、淺色、寬松的衣服,科學穿戴必要的遮陽防曬衣帽或涂防曬霜,避免日光直接暴曬皮膚。

        ③合理飲食,多喝水,保持身體的水分。及時喝水,補充水分,不要等到渴了才喝水。不喝含糖或含酒精的飲料,這些飲料不但不解渴,反而會使身體丟失更多液體,喝冷飲還會引起胃痙攣。補充鹽和礦物質,大量出汗會流失鹽和礦物質,運動飲料可以幫助補充汗水中流失的鹽和礦物質。糖尿患者或者高血壓患者需要限制鹽分控制,遵醫囑飲用運動飲料。高溫天氣,飲食要清淡,不適合吃高熱量、油膩、辛辣的食物,可以準備一些防暑降溫的食物,如綠豆湯等。

        ④隨時關注天氣、易感人群情況。查看最新天氣消息,查看當地新聞,了解極端高溫預報和安全提示。了解癥狀,學習中暑相關疾病的癥狀和體征,以及如何治療。在高溫環境下工作時,互相監控同伴的狀況,一旦出現先兆中暑的癥狀,及時處理。對于嬰幼兒、65歲或以上的人、超重的人、在工作或運動中過度運動的人、身體患有疾病的人群(特別是患有心臟病或高血壓者)或服用某些藥物的人(如抑郁癥、失眠或血液循環不良患者)等人群,在高溫天氣中,應給予更多關注,避免發生中暑。

        相關鏈接

        出現中暑 如何施救?

        王國標表示,即使不是醫務人員,也可以及時為中暑者施救,為生命爭奪寶貴的時間。具體操作如下。

        ①立即脫離熱環境,停止體力活動。將患者安置于通風陰涼處,如樹蔭下,盡快除去患者多余衣物以利散熱。有條件的可將患者轉移至非密閉空調房間,室溫調至16~20℃。

        ②意識不清、抽搐、嘔吐的患者,應注意清理口腔內異物,禁止喂水,將患者側臥或平臥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避免嘔吐物誤吸,防止窒息發生。

        ③多補充水分。可多喝水,也可在水里面加用口服補液鹽,能夠補充水分同時,也能夠補充葡萄糖、鈉離子、鉀離子,從而能夠治療因出汗過多導致的體內的電解質失衡。

        ④如有條件,腋窩下測量體溫,每10分鐘一次。

        ⑤積極降溫。快速、有效、持續降溫對于患者的預后非常重要,降溫方法可因地制宜、靈活選擇,多種方法聯合。如涼水噴淋皮膚、濕毛巾擦拭皮膚,配合扇風散熱,所用水溫15-20℃左右為宜,避免水溫過低引起血管過度收縮。也可采用浸泡法,將患者頸部以下浸泡于大型容器(水缸、浴缸、泳池)內,水溫20-26度為宜,注意保護呼吸道,避免溺水。或者用布包裹冰袋置于頭頸、腋下、腹股溝等血管豐富的部位降溫,應注意觀察局部皮膚,避免凍傷。一般保持體表溫度30-33℃為宜。

        ⑥及時呼叫120轉運中暑者。

        ⑦非醫務人員施救,不建議在現場給藥治療。

        文/惠報全媒體記者方蓮花

        通訊員邱惠中

      編輯:李影君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