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東坡荔的前世今生》講述蘇東坡與荔枝的緣分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痹2022惠州東坡荔枝文化節(jié)上,現(xiàn)場播放宣傳片《惠州東坡荔的前世今生》,講述惠州荔枝與北宋大文豪結緣的故事,展示惠州如何挖掘傳承荔枝文化、做強荔枝產(chǎn)業(yè)的決心。

        一顆荔枝,是如何進入惠州的文化視野、紅透惠州大地的?

      2022惠州東坡荔枝文化節(jié)活動現(xiàn)場。 惠州日報記者周楠 攝

        羅浮山荔枝南朝時已著名

        作為南方水果,荔枝在嶺南的種植歷史悠久。東漢時期,為了使人們了解真實的嶺南風土物產(chǎn),以及供交趾刺史部及各級屬員資政之需,番禺人楊孚撰寫了《異物志》,這是中國第一部地區(qū)性物產(chǎn)專志,記載了荔枝、龍眼等眾多嶺南水果,“荔支為異,多汁,味甘絕口,又小酸,所以成其味。可飽食,不可使厭。生時大如雞子,其膚光澤,皮中食;干則焦小,則肌核不如生時奇。四月始熟也!

        在很多文獻中,荔枝又寫作“荔支”或“荔子”。楊孚《異物志》第一次系統(tǒng)介紹荔枝,賦予荔枝深厚的文化基因。自此后,歷代文人多有關于荔枝的描述,都不吝溢美之詞,如晉嵇含《南方草木狀》“荔枝,甘美多汁,極益人也”;唐段公路《北戶錄》“南方果之美者,有荔支”以及劉恂《嶺表錄異》“荔枝,南中之珍果也!

        惠州荔枝,在各地都有栽種,其中,較早出名的是羅浮山荔枝。1400多年前的南朝,《齊民要術》收錄的竺法真《登羅浮山疏》記述,“荔枝,冬青,夏至日子始熟,六七月可食,甘酸宜人,其細核者謂之焦核,荔枝之最珍者也!庇姓撜咧赋,這可能是關于羅浮山乃至惠州荔枝最早的記載。自竺法真后,羅浮山荔枝聲名鵲起,屢見于歷代方志中。

        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講的是唐玄宗不惜勞民傷財讓人從嶺南快馬加鞭為楊貴妃供應新鮮荔枝的事情,當時,嶺南荔枝已經(jīng)是聞名全國的水果。

        羅浮山荔枝也小有名氣,殷堯藩《送劉禹錫侍卿出刺連州》云“梅花清入羅浮夢,荔子分紅廣海程!秉S滔《寄羅浮山道者》“誰到月明朝禮處,翠巖深鎖荔枝煙。”漫山遍野的荔枝,已經(jīng)不僅是令人垂涎的水果,還是引人神往的勝景。

        明初嶺南才子孫蕡《憶羅浮詩》有“羅浮此日南薰轉,無數(shù)漫山荔子紅”之句,羅浮山荔枝種植規(guī)模,可謂代代延續(xù),足見人們對荔枝的珍愛程度。

        荔枝還作為一種財富和地位出現(xiàn)在歷史時空中。明末清初廣東學者屈大均在《廣東新語》稱,“東粵故多荔枝。問園亭之美,則舉荔枝以對。家有荔枝千株,其人與萬戶侯等。有荔枝之家,是謂大室。”

        惠州人自古就栽種荔枝

        羅浮山下的惠州大地,也是到處可見荔枝,且與惠州人的生活融為一體。

        北宋咸平二年(999),四川閬中人陳堯佐從潮州通判位置上移典惠州(時為禎州),建野吏亭于梌山東北隅,于太守東堂手植荔枝一株,人稱“將軍樹”,歲時大熟,吏民同享。

        北宋治平三年(1066),陳偁出任惠州太守,經(jīng)劃豐湖、整治湖山,還首次提出“惠陽八景”,即鶴峰晴照、雁塔斜暉、桃園日暖、荔浦風清、豐湖漁唱、半徑樵歸、山寺嵐煙、水簾飛瀑。“惠陽八景”被后世譽為惠州西湖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其中,“荔浦風清”位于水北江邊,可以看出當時惠州城垣周邊出現(xiàn)大面積種植荔枝的情況。

        巧合的是,陳堯佐的“將軍樹”和陳偁的“荔浦風清”,在數(shù)十年后,與大文豪蘇東坡相遇,將惠州荔枝的名氣提升至頂峰,成就今日東坡荔枝品牌。

        宋紹圣元年(1094)九月初,南貶惠州的蘇東坡越大庾嶺,過南雄州,舟行至清遠縣,見顧秀才,聞其介紹惠州風物之美,“江云漠漠桂花濕,海雨翛翛荔子然”,稱贊惠州“此邦宜住玉堂仙”,對惠州無限憧憬。

        當年十月十二日,蘇東坡抵達惠州府城,開始兩年七個月的寓惠生活。在“風土食物不惡,吏民相待甚厚”的惠州,蘇東坡經(jīng)歷了兩個荔枝成熟季。

        紹圣二年(1095)三月初,蘇東坡游惠州城北白水山湯泉,歸途路過水北荔浦,見“荔子累累如芡實”,興奮不已。荔枝主人是一位八旬老人,“手插荔支子,合抱三百株!崩衔虩崆榈叵蛱K東坡介紹荔枝生長情況,并邀請他等荔枝完全成熟時再來品嘗,食飽后再打包。到了四月初,蘇東坡終于吃上惠州荔枝,寫下《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稱贊荔枝“海山仙人絳羅襦,紅紗中單白玉膚。不須更待妃子笑,風骨自是傾城姝。不知天公有意無,遣此尤物生海隅。”蘇東坡在詩中自注還將荔枝肉感比肩江鰩柱、河豚魚,可謂獨特。初食荔枝的蘇東坡,在另外一篇《減字木蘭花·西湖食荔枝》中,也給予荔枝極高評價,“閩溪珍獻,過海云帆來似箭。玉坐金盤,不貢奇葩四百年。輕紅釅白,雅稱佳人纖手臂。骨細肌香,恰似當年十八娘!

        第二年夏天,紹圣三年(1096)四月,又是荔枝成熟季。蘇東坡受邀至梌山惠州府衙做客,在太守東堂看見前太守陳堯佐在栽種的“將軍樹”,睹物思人,寫下千古名篇《食荔支》。

        蘇東坡在《食荔支》詩引中寫到,“惠州太守東堂,祠故相陳文惠公。堂下有公手植荔支一株,郡人謂之將軍樹。今歲大熟,賞啖之余,下逮吏卒。其高不可致者,縱猿取之!

        《食荔支》有兩首,其一為:“丞相祠堂下,將軍大樹旁。炎云駢火實,瑞露酌天漿。爛紫垂先熟,高紅掛遠揚。分甘遍鈴下,也到黑衣郎。”講述將軍荔生長和采摘情況。其二為“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痹诤笫懒鱾魃鯊V,成為嶺南荔枝千古不易的廣告詞。

        自蘇東坡后,惠州荔枝名滿天下。經(jīng)過歷代惠州人的種植和栽培,惠州成為嶺南荔枝主產(chǎn)區(qū)之一,同時也是嶺南荔枝中最具文化內(nèi)涵和文化價值的品種之一。“鎮(zhèn)隆荔枝”“羅浮山荔枝”相繼成為國家地理標志農(nóng)產(chǎn)品。

        荔枝,已經(jīng)融入惠州人的生活日常和城市文化血脈。

        惠州日報記者侯縣軍

      編輯: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