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全面深改:深度融深融灣增強區域綜合競爭力

        惠州市1號公路(惠霞高速)全面建設、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等創新平臺加快建設、中韓(惠州)產業園建設熱火朝天……

        五年來,我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翻兩番,先進制造業占工業比重大幅提升,居全省前列。實際利用外資規模質量顯著提升,發展勢能持續集聚,向上突破態勢明顯。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為實現習近平總書記賦予的使命任務注入源源不絕的強大動力。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惠州以更大力度在更高起點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為廣東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展現惠州擔當。

        融深融灣

        實施交通互聯互通提升工程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堅持軟硬聯通并舉,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要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建設“軌道上的大灣區”、“數字灣區”,讓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更便捷流動。

        2月18日,惠州市1號公路(惠霞高速)全面建設正式啟動。該項目起于博羅縣羅陽街道,終于大亞灣區霞涌街道,一路串聯博羅、惠城、惠陽、惠東、大亞灣五個縣(區)。作為“豐”字交通主框架的南北軸線,1號公路的建設將推動惠州進一步融入深圳都市圈。

      惠州“豐”字交通主框架示意圖。(資料圖片)

        該項目由主線和水口支線兩部分組成,全長約69.54公里,總投資估算246.43億元。市交通運輸局負責人表示,交通部門會同建設單位等有關部門結合項目用地實際情況和總體工期安排,全線梳理出34個控制性工程,制定了建設和征拆計劃,形成“以點帶段,以段連線”逐步鋪開的全線工作面,計劃3年半內全面建成通車。

        去年11月召開的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要實施深度融深融灣行動。今年初召開的市兩會上,市政府工作報告緊緊圍繞貫徹落實市黨代會精神,將“深入實施深度融深融灣行動”列入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并將“聚焦深度融深融灣,實施交通互聯互通提升工程”作為今年惠州“八大提升工程”之一。

        為搶抓“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歷史機遇,今年2月,《惠州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2022年主要工作安排》印發實施,提出我市今年深入實施深度融深融灣八大專項行動,包括規劃互接、交通互聯、產業互補、科技互興、人文互融、生活互惠、平臺共建、機制互通等八大部分共33條舉措,成為今年惠州融深融灣的“施工圖”。

        交通帶動產業,產業支撐城市。今年我市將持續完善“高快一體”網絡,全線開工建設1號公路,實現惠州新材料產業園至大亞灣段半幅通車。加快推進惠龍高速、惠河高速改擴建、深汕第二高速大亞灣至坪山段建設,建成廣惠高速金龍互通,推動實施惠坪高速、惠肇高速、環稔平半島高速公路項目,完善“九橫八縱三加密”高速公路網。

        “交通對產業和城市發展有著強烈的催化作用。”市委黨校科研部主任、經濟學博士黃忠平認為,交通互聯把惠州整體置于深度融深融灣開放發展的大格局之中,圍繞交通軸線布局產業,通過產業重構城市布局,使得惠州的內聚力、爆發力沿交通線釋放出來。

        開放合作

        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引進項目88宗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加強重大合作平臺建設,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要推動佛山三龍灣、惠州潼湖生態智慧區、東莞濱海灣、中山翠亨新區、江門大廣海灣、肇慶新區等特色平臺建設,協同提升全面擴大開放水平。

        從河惠莞高速公路往下看,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內,130余座塔吊高高聳立,一棟棟樓房拔地而起,一條條道路縱橫交錯,呈現一派勃勃生機……

      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在如火如荼建設中 。

        “如今,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累計投入建設資金近100億元,啟動33條總長約62.5公里的市政道路建設。”潼湖生態智慧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隨著起步區內外主干路網基本建成通車,進出起步區更加高效快捷。同時,園區各類設施加速建設,環境日益優化。如智慧停車樓、公交站場(站點)、消防站、變電站、環衛設施以及醫療衛生、商業服務等配套設施已全面啟動建設,園區面貌煥然一新。

        “我們將認真學習領會、全面貫徹落實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繪制的未來五年發展施工圖和各項工作部署。”該負責人表示,潼湖生態智慧區在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一方面積極落實中韓自貿協定有關規定,充分發揮對韓合作綜合優勢,積極參與和開展各類對韓經貿交流活動,大力發展對韓招商;另一方面,努力完善園區各項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著力營造優質營商環境,為廣大企業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截至今年5月,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已引進(含供地和過會)項目88宗,計劃總投資額約684億元,預計達產產值約1424.82億元。

        “我們將持續推進機制創新,強化項目跟蹤服務。”該負責人表示,中韓(惠州)產業園創新實施工業用地“先租后讓”、建設“工業用地建設園區綜合服務設施集中配套”、規劃建設群益產業園等10項改革措施,努力打造成為惠州重大開放平臺和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

        營商環境

        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與時俱進全面深化改革,充分激發新的發展活力。要強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示范,推進廣州、深圳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持續抓好數字政府、信用廣東建設,深化“放管服”改革。

        “感謝你們的耐心指導和貼心服務,不僅為TCL通力科技辦理股改、增資等登記注冊業務開辟了綠色通道,還對公司申報廣東省政府質量獎提供了全程指導。”前不久,TCL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財務運營部部長習文波和TCL通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政中心總經理周宇峰將一面印有“為企業排憂解難 顯真誠服務本色”字樣的錦旗送到惠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負責人手中。

        這是我市優化營商環境,降低市場主體辦事成本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優化市場準入準營機制、提升營商辦事便利化水平、提高服務與監管效能,更大程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營商環境是城市的核心競爭力。今年我市將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政府工作從方便行政管理向方便群眾企業辦事轉變,提升政務服務質效,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助推高質量發展。

        記者了解到,我市將完善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清單”,全面實施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推進信用建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省級試點,高標準打造信用創新應用場景,不斷提升信用惠民便企水平。同時,不斷提高整體行政效能,實施數字政府改革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全面推動“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一網協同”深度融合,實現政務服務事項“自助辦、一次辦、就近辦”,讓企業和群眾充分享受數字政府建設紅利。

        惠州日報記者袁暢

      編輯:任己章
      上一篇: